是谁抛弃了华强北?

是谁抛弃了华强北?

是谁抛弃了华强北?

“现在生意不好做,如果按照今年的行情再往下走,明年就没办法在这里了。”

华强北上步工业区404栋的一间小办公室内,一位做电子元器件生意的小企业主老刘无奈的说到。

如果不是被提前告知这附近都是办公楼,笔者大概率是不会走到这里,更不会相信以“中国第一电子街”著称的华强北,居然也会有如此破旧的办公地点——发黑的墙体诉说着岁月的痕迹,6层的厂房与更加破旧的住宅楼“面面相觑”。

是谁抛弃了华强北?

破旧的厂房

是谁抛弃了华强北?

对面的住宅区

而就是在这些残破的小楼中,走出了数以万计的亿万富翁。

PART

01

华强北从辉煌到没落

老刘是湖北人,40岁左右,15年前就来到深圳华强北做生意。那时候华强北风头正劲,作为世界扬名的手机交易市场,每天平均有50万客流量来到这里,路上来自印度、中东、非洲等等世界各地的行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

那个时候,一个月进账几百万是常事。一时间,全国各地的人们怀揣着对金钱的欲望来到这里,都希望分到一杯靓羹。215万买1平米华强北柜台也成为流传至今的神话。

但是,在2010年左右,智能手机时代到来之后,华强北的黄金时代似乎走到了尽头——占比最大的手机产业面临巨大的冲击,并开始逐渐衰落。停工、跑路……一些赖以为生的商家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老刘一直做“被动电子”相关的贸易,虽然没有和那些做山寨手机的人一样成为亿万富翁,但也算是平稳的赚到了一些钱,不用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

5年前,因为要修建地铁,华强北便进入了漫漫4年“封街期”。进出华强北成为一件非常不方便的事情,与此同时,深圳其他中心开始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而整个社会的商业模式也逐渐进入到电商时代。

是谁抛弃了华强北?

这些年间,不少撑不下去的人开始从这里离开。

去年,华强北重新开街,路更宽了,绿化更好了,交通更方便了,写字楼也更高大上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华强北的人流量减少了非常多。

根据深圳市城市更新办的调查数据,华强北各商场已出现1%~57%不等的空铺率。华强北错失了4年时光,且不可逆。

PART

02

小企业主“被赶走”

所有人事物都在被巨大的时代浪潮裹挟着向前走,老刘亦然。

这几年,老刘和朋友合伙开了一间小公司,租了间办公室,去年老刘主营的电容器件因为上游技术改革,导致下游一时货源短缺,供不应求,老刘因此赚到了一笔钱。

但这次,老刘却陷入了苦恼。为了节省办公成本,老刘和朋友在上步工业区的一栋厂房内租下了一间96平的小办公室,之前算上物业费,

每月租金约95元/平,共9120元。

是谁抛弃了华强北?

404栋的楼梯

而在今年7月份,突然有个租赁机构进场,说要收下他们这栋包括附近几栋厂房进行改造,改造之后再出租给他们。

当然,随之而来的便是租金上涨。机构方表示改造后的租金加上物业费由以前的每月95元/平上调成108元/平,幅度约14%。此外,改造后,老刘将承受增加约10%的公摊面积,这样,

就相当于租金上涨了2-30%左右。

在老刘公司同一层的另一家公司,因为无法接受涨价,已经人去楼空。

是谁抛弃了华强北?

已有公司搬走

老刘告诉笔者,这家公司是做键盘类的生意,现在好像搬到龙华清湖了,那边虽然偏远一点,但是房租比较便宜,每月65元/平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这里很普遍。老刘的一个朋友,之前在华匀大厦里面做电感生意,现在也因为租金太高就搬到龙华大浪了。

是谁抛弃了华强北?

华匀大厦内部,未被改造的楼层

“之前在华匀的时候是65平米的办公室,搬到那边换成了300平米,价格没涨多少,空间更宽阔了。”老刘话锋一转,“但那边还是不太方便,毕竟这边有产业链,配套的东西多。”

这不是老刘第一次为租金犯愁,去年5月,他已经被“赶走”过一次了。

那次也是机构进场,要将破旧的老楼内部改造成新潮的众创空间,不到2个月的时间改造完成了——

被打通的整层楼以玻璃分隔成了大大小小的隔间,原本30多平的租金从3000多元涨到6000多元。老刘被迫搬到了现在的404栋。

PART

03

“往关外走吧”

如果租金继续这样涨下去,老刘有什么打算?“看市场环境,如果按照今年的行情再往下走,明年就没办法在这里了。”老刘抖了抖手上的烟灰,口中吐出一阵缭绕的烟雾,伴随着轻到听不太出来的一声叹息。

现在贸易战之后,外单少了很多,相应成本也增加了。我们这行在深圳90%生产企业都是靠外单。有的客户已经把单接到手了,但是一算账,根本是亏的,所以不愿意做了,宁愿交违约金。”

顿了顿,他说:“要么,往关外走吧。”

的确,近年来,深圳一直在进行产业转型,逐渐趋向于偏技术、服务类的第三产业。相对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等第二产业只能往外走。从原关内到原关外,从原关外到莞惠地区。

除了小公司,前些年风光无限的柜台,现在也是面临涨租的现实。

老刘的一位做柜台的朋友,在新亚洲电子商城,之前租的一个1.2米的小柜台,租金每月3890元,现在被通知合同到期租金调整到4600元。这样的租金跟二、三、四楼的3-4平米的房间价格差不多,上面一个小房间价格是4800-5000元左右。

是谁抛弃了华强北?

新亚洲电子商城

老刘自顾自的说:“还不如租上面房间算了。”笔者不解,因为在正常的认知中,1楼的人流量往往要大过上面的楼层,生意也自然最好。

但据老刘说,现在电子商务太发达了,电子行业基本也是网上销售,买卖双方在网上谈妥后,卖方直接发货就可以了。所以楼层对生意的影响其实不大。

是谁抛弃了华强北?

随处可见送货的人

老刘的说法在赛格电子市场得到了验证。赛格广场可以说是华强北的一大标志,在众多地标还未出现的上世纪90年代,赛格广场拔地而起,成为深圳跨世纪的地标建筑。赛格广场的前方就是赛格电子市场。

是谁抛弃了华强北?

赛格广场

走进市场,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大小不一的小铺子,这些铺子分别卖着各种品类的电子产品,其中以手机配件和电子设备为主。每个铺子基本都专注一样配件,比如:手机壳、耳机、数据线等等。

笔者观察到,真正来买东西的人不多,往来最多的是批发者和快递员,这些商品大多是要从网上卖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

是谁抛弃了华强北?

这些铺子大多类似手工作坊一样,老板会动手加工自己要出售的商品。笔者看到,这些操持店铺的,大多都是年轻人,他们包装货品动作熟练,与来者谈价也有模有样。

是谁抛弃了华强北?

做商品加工的年轻店家

但后来,笔者却看到其中一位的社交圈中写着这么一段话:“华强北应该很多人和我一样吧,透支着精力,透支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PART

04

在求变中求生

著名的作家、出版人南兆旭曾经说过:

“华强北代表了深圳这座移民之城上千万市民对幸福、对财富、对事业没有穷尽的追逐。在求变中求生,在进取中前行。”

“在求变中求生”,如今的华强北正在谋求转型,试图把错过的四年通过另一种方式找回来。

未来,华强北要成为新的一流的商业商贸中心,还要打造创新创业大街,建设世界级的智能硬件研发设计中心。精致的众创空间、时尚的地铁商业街、新潮的电竞动漫嘉年华……一系列的改变正在发生。

夜幕下的华强北,秋天的风阵阵吹来,让人周身充斥着一股凉意,再看一眼这条改造后摆放着“中国电子第一街”招牌的街道,未免显得过于宽阔了。

是谁抛弃了华强北?

老刘的话浮现在缥缈的夜空中:“华强北主要是电子元器件市场,如果市场萎缩,房租再一涨,大家都往外走,华强北就没什么了。”

未来的华强北会变成什么样?

或许,

时代造就了华强北,

也抛弃了华强北!

End

#关于华强北,

也许你知道的比我更多,

留言给我讲讲华强北的故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