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和湘軍是什麼關係?如何評價湘軍?

天涯5032


清軍的正規軍一開始是八旗兵,作戰勇猛,奠定了愛新覺羅家族定鼎天下的基礎,入關後,由於八旗兵力有限,不足以開疆拓土,於是就吸納了受降明軍又招募了漢人,編入綠旗,也就稱作綠營,待遇雖然不及八旗兵,相比勞苦大眾人,已經非常優越了,這兩支軍隊,在清朝的和平時期,漸漸的失去了戰鬥力,弱到天理教攻入北京城時居然束手無策,連臺灣的起義軍都不是對手,更不是太平軍的對手了。

八旗兵

除了八旗兵和綠營兵,其實清朝還有一支準軍事的組織,稱作鄉勇,它主要負責地方治安,在八旗跟綠營兵戰鬥力不足的情況下,參與協同作戰,它的戰鬥力初露鋒芒,但是朝廷擔心漢人武裝的壯大危及自己的統治,地位較為一般,但是到了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後,清廷被太平軍北伐聲勢做震驚,差點丟掉北京回到它的龍興之地,臨危之際,讓文臣領袖曾國藩負責團練,組建湘勇,所用糧餉都是自給自籌,跟天平軍作戰屢敗屢起,發展成為擁有二十萬之眾的軍隊,號稱“湘軍”,終於在公元1864年,攻破了天京,太平天國覆滅,曾國藩成為公認的頭號功臣,但是問題來了,湘軍在當時是怎麼樣的存在?它是曾國藩一手組建的私人武裝,而清朝的軍隊只能由兵部來調用,這就在歸屬上出現了矛盾,一旦處理不好,會造成舊亂剛定,新亂又起,曾國藩不想揹負罵名,就將湘軍解散了。

曾國藩慶祝太平宴

湘軍雖然解散了,但是它已經將淮軍孵化出來了,清軍以為平定太平天國,其他的地方起義軍就很容易對付了,沒想到的是太平軍餘部和捻軍融為一體,更難對付,還折損了八旗兵最後一位能打仗的將領僧格林沁,這個時候,清廷至此對淮軍非常依賴,淮軍也吸收了大部分湘軍將領,成為最能打的軍隊,李鴻章憑此,仕途一帆風順,最終位極人臣,即使如此,清廷還是不願將淮軍納入正規軍的行列,慈禧太后善於權術,將淮軍玩弄於鼓掌之中,但是她不得不認清漢人已經取代滿蒙成為清廷最重要的軍事成員。

李鴻章

所以清軍和湘軍的關係,一開始是主次關係,到最後,兩者在實際上主次發生了質的顛倒。


好風好夢好歌好地方


先明白兩個概念,清軍這裡指的是清政府的正規軍——八旗軍,國家供養,職務可以世襲。

在入關之前,因為人口問題,滿洲人需要戰時全民皆兵,修整時全民參加生產。後來隨著佔領的底盤越來越多,人口擴大,為了便於管理,分為八旗。這裡說的清軍就是這支部隊。

湘軍指的是由政府授權,地方官員建立起來的民兵團練組織,經費上自給自足。最初是地方官員為了抵抗土匪、小規模叛亂組織起來的小股軍事力量,主要職責就是保衛家鄉。

曾國藩被受命在鄉舉辦團練,組織力量抵抗天平天國叛亂。隨著戰事的進行,湘軍力量逐漸擴大,裝備和組織規模更像是一隻正規部隊。當時由於八旗軍的內部腐敗早已經不能成軍,駐守在南京的清軍——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已經不能負擔奪取南京的任務,甚至都自身難保。

曾國藩的湘軍卻獨樹一幟,橫掃沙場,為清廷的繼續統治提供了軍事力量。

湘軍的給養主要靠自身籌措,地方上大戶富戶提供資助,後期清政府也授權可以在地方上收稅以提供軍隊開支。但仍然無法解決龐大的軍隊開支,所以湘軍也是邊裁撤老弱病殘,邊招募壯丁擴軍。

後期湘軍的裁撤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湘軍畢竟不是官方軍隊,不受朝廷直接指揮和管轄,而手握重兵更是被皇家所忌諱,清朝在削幡後就不允許出現地方軍隊。

湘軍因太平天國而壯大,在太平天國覆滅後,也就沒有存在的理由。經濟原因也是其中之一,養不起這麼龐大的軍隊。

常言道狡兔死走狗烹,湘軍本質上就是這隻“狗”,太平天國已經滅亡了,朝廷留著湘軍還不夠自己擔心的,況且湘軍是在漢人官員掌握之中。


關中熊叔


滿清和湘軍之間,主子和鷹犬關係,很耐人尋味。這恰恰是以後滿遺團伙給日本主子當狗的模板,滿清這幫東西腦子裡完全是原始部落的概念:骨子裡的奴隸制,只有奴才或奴隸主這2種角色。非常落後愚昧!

當滿清苟延殘喘時,仍勉強扮演奴隸主的角色,湘軍則是兇惡的爪牙!當滿清完蛋了,這幫原始奴隸制的滿清部落又充當了奴才的角色,1932年竟分裂東北搞“偽滿洲國”給日本主子當奴才了! 所以滿清是極端愚昧和拖累中華民族的,毀害了中國300年!


手機用戶76857314778


一看見這題目時第一想到的就是地域黑和拉起地域仇恨。發起這問題的人用我們本地話說應該:塞落牛嗨再生過。

其它時期的湘軍與清軍沒什麼關係,清朝的湘軍與清軍的關係就像現在民兵與正規軍的關係。清朝時清軍屬於正規軍,而湘軍是團練與民團。

要是認真回答這問題就真的跌落到提問者的陷阱了。認真回答就是分析清時湘軍所做的事與清軍對比。而左宗堂,曾國潘,李鴻章這些湘軍將領清朝名臣所做的一些事必然也在其中。而他們所做的那些事在清朝時可以說是正確無比,但放到現在來說卻可以垃起地域仇恨與地域黑。所以說提起這問題的人用心不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