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芳:安徽“小媳妇”的大事业

“2009年1月怀着久违的心情踏上回国的飞机,终于可以回国了,可以与祖国相伴、与亲人相伴!这一天让我等了一个‘八年抗战’! ”作为中科院“百人计划”的生物科学家,吴丽芳放弃海外高薪挽留,最终还是回来了。

和大多数回国的人一样,满怀兴奋的心情憧憬着自己未来的事业和人生。都说万事开头难,回国创业的经历让吴丽芳感受到了这是有多难!

“呆在不足10平米的办公室,没有学生,借用别人的实验室,资金不足,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心情一度跌倒了谷底,晚上躺在床上都会想着,难道这就是我一直追求的回国生活吗?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事业和家庭如何协调?……”吴丽芳回忆当初回国时,笑着说。

吴丽芳:安徽“小媳妇”的大事业

“百人计划”获择优 回国创业开始起步

作为现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生物所副所长的吴丽芳,求学经历也是沉甸甸的。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获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获得者。2001-2008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2009年放弃海外高薪挽留,毅然回国。同年,作为海外杰出人才被中国科学院引进作为“百人计划”。

“答辩顺利通过,我的创业梦真正开始启程了。200万元的百人计划资助经费,使得建设实验室基本平台成为可能。……新实验大楼的建成,使得我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实验室,280平米的实验和办公面积,虽然不算阔错,但足以启动我的梦想了。”对于“百人计划”的科研空间,吴丽芳深知其来之不易。“我亲手设计和规划实验室的每个细节,哪怕几个电源插头的位置我都会亲自设计,想了又想,慎之又慎。……”

吴丽芳:安徽“小媳妇”的大事业

就这样,2010年的大半年的时间,吴丽芳都在忙着订购试验台、购置仪器和实验室的布局中度过。“很忙、很累但很充实,看着装备一新的实验室,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和兴奋。 ”回想当初,吴丽芳表达地很轻松。

人格培养比知识来的更重要

“舅舅是50年代的大学生,对化学和遗传学颇有研究,在他的影响下,我报考了南京农业大学植物遗传专业(本硕连读),有幸遇到恩师刘大均院士。”谈及已故恩师,吴丽芳不禁动容。“在他身上,我学到了科研的高度,待人接物的敏锐力,以及团队的重要性……这些深深影响着我现在的教育方式。”

在科研创业的同时,吴丽芳身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我们做老师的社会责任,我一直跟学生们强调,要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比做多少科研都重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吴丽芳一直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每一个学生。“我一直跟学生强调,要拥有团队精神,更要学会感恩。”大到学术总结,小至论文署名,吴丽芳用实际行动教育着每一个学生。

“扶上马送一程。”吴丽芳说:“人才是社会的,我们作为导师的不能自私地据为己用。”在教学中吴丽芳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大型会议,参与知名专家院士培训……

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悉心指导,在生活中也是学生的贴心大姐姐。“吴老师,我跟对象又吵架了……”吴丽芳笑着说:“我跟学生在一起非常开心。”

吴丽芳:安徽“小媳妇”的大事业

“小媳妇”事业家庭得以两全

“女科学家”“事业女强人”……这样的头衔吴丽芳似乎都不太认可,“处理好不同的社会角色才能更好的生活工作。”吴丽芳说到:“现在社会,解放了女性,社会地位得以提升。就能力而言,女性完全可以承担更多的社会角色,但要比男性付出得更多!”工作上再多的成就,也不影响吴丽芳回归家庭时的“小媳妇”生活。

“出国8年,与家人、孩子聚少离多,这让我十分惭愧。”相对于正常家庭,吴丽芳感叹到:“每天和女儿通个电话已经成为留学8年的习惯,我尽力地与女儿和家人分享彼此的每一天。”

“回国当年,正赶上女儿中考,孩子升学与实验室搭建同时进行,那一段时间对我来说真是非常大的挑战。”吴丽芳说:“在家里,多与她沟通,以表扬为主,为孩子树立榜样。”

“在女儿身上花钱最多的应该是飞机票、火车票、汽车票……每到暑假,女儿就和我一起出差,去到全国不同的地方,见到不同的人。久而久之,她懂得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说到孩子,吴丽芳十分欣慰:“现在女儿已经在中科大毕业,在一家国企任职。”

“女儿的爱让我觉得累中有乐,她放学回来都会拥抱我,夸我做的菜好吃,我心里都甜死了。”母女俩经常一起逛街,“我们一起去理发店做头发,理发师都惊奇地以为我们是朋友呢,跟女儿在一起,总是觉得生活中的小事很有趣。”

虽然老家远在山东烟台,但吴丽芳从未含糊对于父母的陪伴,一有时间就回家陪老人聊聊天,吃吃饭。“都说忠孝不能两全,但我尽量不让这些成为以后的遗憾。”

“与婆婆20 年没红过脸,与老公在家从不争输赢,不挑毛病、多做少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吴丽芳依然享受着柴米油盐的家庭生活。

“第二粮仓”首席 投身“三农”服务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作期间,吴丽芳从事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这为她回国进行生物农业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所有的科研一定要‘接地气’,才能惠及老百姓。”

2014年,吴丽芳牵头实施了“第二粮仓”科技工程,她对项目目标进行深入讲解,从砂姜黑土改良技术集成示范、赤霉病综合防控技术、农牧耦合改土技术、品牌粮食建设方案、农业全产业链技术集成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各课题组任务、分工以及合作内容,将责任落实到人。“第二粮仓”被列入2017国家四大农业科技工程。

“用心感受三农需求,用心服务农村、农业、农民。”吴丽芳在采访中说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成果都将是整个社会的,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我们的国家。”

“合理地安排家庭生活和人生规划,这比什么都重要。”中科院生物所吴丽芳作为海归创业的典型,做出“大女人”事业同时,也过上了“小媳妇”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