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要涼涼?

ofo要涼涼?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41期)

進入2018年,ofo資金鍊承壓,即將被收購的消息不時傳來。據《中國經濟週刊》刊發的《 》一文報道,在資本方看來,ofo的商業模式已無自行造血盈利的可能,收購是最好的出路。還有唱衰者認為,共享單車的模式太“重”了,自行車的採購以及未來的維護和保養是一筆非常大的開銷,也是一種拖累。

不少網友也提到,無論投資方是否有錢可“燒”,大量壞車堆積造成了城市垃圾和鋼鐵大量浪費。另外,共享單車早已不是新鮮事物,風口一過,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才是可持續發展之道。

ofo要涼涼?

《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40期(10月15日)《共享單車何處去?》

焦點一

ofo還撐得住嗎?

@明媚的女神經:可惜了,真的挺喜歡ofo的顏色,往街上一放顯得城市特別有活力。

@一葉舟上的蜉蝣:如果ofo撐不過這個冬天,我也不想去退回我的押金了,就當支持綠色出行吧。畢竟共享單車確實在這兩年方便了我好多,節約了我好多時間。不想回到沒有共享單車的日子。

@李濤:即使ofo最終為巨頭收編,算不上一件壞事。於ofo而言,歸入“金主”門下,正常的運作和發展得以保障;於戴威及其創業團隊而言,捨棄眼前的“燙手山芋”,提錢退出,開始新的項目,未嘗不是明智之舉;於廣大用戶而言,該騎小黃車的照舊騎,沒準還能騎上性能愈來愈好的。

@ZOL:實際情況來看,目前一線城市中摩拜單車擁有絕對的市場優勢,二線市場上哈羅單車的推進穩步進行,這兩者背後,一個是美團,一個是阿里。同時面對摩拜和哈羅的全面進攻,ofo想要活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繼續燒錢硬拼,但顯然小黃車已經沒錢再燒了。

焦點二

一手好牌,硬被打爛了

@005:燒錢模式下製造了一堆堆城市鋼鐵垃圾,租車業務一副好牌硬被打爛了。

@iAnywhere:從起步階段的燒錢培養用戶習慣,到後面的無法將其變現並且承擔鉅額維護費用,可以明顯感覺到身邊的小黃車越來越少,能騎的也寥寥無幾。

@塞納河的風902:消費者永遠喜歡新的車子,但維修和回收費用過高,不斷投放新車的成本也過高。

@dewolong:把一把針放到大海里,再撈針的成本,比針貴多了,共享單車也是如此。那散落遍地的共享單車很難收回了,收回的成本可能比單車貴。所以共享可以,隨便放不可行。

焦點三

沒有好的盈利模式的泡沫終究是要破的

@看客001:共享單車們很可能都會因為“資金斷裂”而亡,但在它們死之前,一定會掙扎一番,而掙扎的第一步,就是開始挪用用戶的押金,去補運營資金的漏洞。

@野豬豬:金融的急功近利,只會把錢投放在這樣的新事物上面。中國的市場很大,新事物確實能賺錢。

@薛金博:資本本身就是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不賺錢誰會玩啊。偽造概念或偷換概念也是資本逐利重要手段,每個企業都有生命週期,不管大小長短,沒有好的盈利模式的泡沫終究是要破的,一切順勢就好。

@李儒超:共享單車的未來幾乎只有被納入巨頭旗下、與巨頭協同這一條路。但如何協同,如何避免大幅虧損,對於巨頭,同樣需要不斷艱難探索。顯然,這已經不再是一塊受歡迎的香餑餑。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