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師生關係?下面爲你提供七個解決思路,教育從業者別錯過

良好的師生關係對學生的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一個好的老師,該怎樣處理目前環境下的師生關係?

思路一:對教師不能只有教學能力的要求,師生關係也應納入考核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教授認為,中國傳統的師風師德有很多深入人心的典範,用過去的話來講就是奉獻精神、服務精神、為人師表、道德楷模。良好的師生關係對學生的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一個好的老師,該怎樣處理目前環境下的師生關係?


如何解決師生關係?下面為你提供七個解決思路,教育從業者別錯過

但這種傳統精神尤其是教師道德價值方面,在如今普遍利益化的師生關係中被消解了。現在經常有人說師生關係體現在教學質量上,對老師更多是對其業務能力即教學能力的要求,家長也特別看重教師教學的能力,教師在道德楷模方面的要求則被消解了。

雖然好的師生關係對學生健康成長必不可少,但目前的公共政策,往往針對提高教師待遇,制止課外補習這類現象。整個教育評價體系沒有把師生關係作為單獨的一項。實際上師生關係對於一所學校而言是非常核心的。一個學校的好壞,不僅僅是升學率,不僅僅是校園設施建設,更取決於師生關係。

思路二:“尊重學生是做教師的基本準則,如果做不到,就不稱職”

楊東平強調,師生關係在全球範圍內現代教育框架下面,跟傳統的師生關係也不太一樣。不可能再是傳統文化的“天地君親師”。師道尊嚴這個價值在西方社會也是不存在的。西方的教育往往並不要求老師愛每一個學生,提這類道德化的要求。但是教師有職業規範和行為準則。比如美國大學的教師指導手冊厚達幾百頁,具體地界定很多師生之間的行為準則關係。

如何解決師生關係?下面為你提供七個解決思路,教育從業者別錯過

比如說老師不能和學生談戀愛,比如說你要單獨和異性學生見面談話,辦公室的門必須打開。而目前我們的教師手冊與學生守則,內容比較抽象,比如愛崗敬業、忠於職守之類話語,缺乏比較具體的指南。“我想到前兩年有一個老師的發言中提到:‘可以不愛,但要尊重。’我覺得說得挺有道理,就像如果自己家有幾個小孩,對孩子們的愛不太容易做到完全不偏心,但是需要尊重他們。尊重學生是做教師的基本準則,如果做不到,就不稱職。”

思路三:“通過他山之石,提供可操作的建設性的方案”

楊東平認為,中國傳統觀念將教師放在“天地君親師”這個序列中,而現在的教師就是一個職業。因為這個職業與人密切相關,但又與商業企業不一樣,所以它對教師的職業操守要求更高。教師這個職業需要確立一些基本的職業規範。

楊東平建議,可以找一些在國外有過從教經歷又回國任教的老師,看看其他國家是如何處理師生關係的。

通過他山之石,在師生關係培育上提供一種具有操作性的建設性的方案,構建一套新的秩序,新的規則。對師生關係現實中存在的問題,“簡單的聲討沒有意義”。

如何解決師生關係?下面為你提供七個解決思路,教育從業者別錯過

楊東平說,從道德教育的角度講,通常有人說公務員和教師這兩個系統是社會道德的標杆,對社會具有示範和教化的作用。

“如果這兩個系統腐敗了,那麼整個社會就要出問題,現在看來情況就是如此。所以強調師德建設,本身是沒錯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會非常重視。

只不過我們現在,在整個教育生態已經被各種各樣的利益以及市場所扭曲後,我們只是抽象地倡導一下師德,評選出一些先進教師,於事無補,拿不出實際的有效的辦法。而另一方面,教師的經濟地位,這是教育的外部因素,不是學校能夠改變的。

所以需要從源頭治理。理論上教師應該是最有尊嚴的,是陽光下最美好的一個職業,能吸引最優秀的人去從業。這一點在北歐國家做得好,像丹麥、芬蘭,教師是最具吸引力的,學生職業首選就是去當老師。做教師競爭比較激烈,對學歷要求也比較高,收入也不錯。”

思路四:“老師不要被‘天地君親師’迷惑,不要低估學生”

如何改善師生關係?卿光亞校長也有話要說。他主張,老師真的要學會平等,老師就是指路人。“你就是他體格大一點的朋友。思想上要有平等意識,要不忘初心。老師教育學生要有技巧,有方式,方法要平等,你沒有君王的權利。

不要被‘天地君親師’迷惑,你不是君王。魯迅描寫的藤野先生並不拿戒尺打人,就是教學嚴格一點而已。很多老師低估了學生,現在學生有互聯網,容易揭穿謊言。”

如何解決師生關係?下面為你提供七個解決思路,教育從業者別錯過

針對課外付費補課的問題,卿光亞認為,“語、數等國家課時安排已經很夠,你還要補,就叫賺錢。就像你辦一個避稅補習班,這是不對的。

比如英語補習班,國家課時沒安排夠,那可以。音體美這類時間安排不夠的學科,也可以補,補了對全民有好處。發達國家體育課兩小時,我們一小時。小孩長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能量不消耗夠,就沒有代謝,不利於孩子的健康。”

思路五:學校教育、社區教育、家庭教育要融為一體

重慶萬州區國本路小學副校長秦聰表示,一些師生衝突的極端案例,與家庭教育也有很大關係。“有些學生捱了老師的批評,不服氣,和老師據理力爭,甚至和老師頂撞,這有可能受家庭影響。如果家長也是這樣,後果就是老師很可能就不管這個學生。”

如何解決師生關係?下面為你提供七個解決思路,教育從業者別錯過

秦聰強調,在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方面,學生來自家庭的教育很重要。如果家庭教育、社區教育沒跟上去,要形成好的師生關係很難。“緩解師生關係除了要提高教師的師德風範、加強老師的修養外,也要加大推行社區教育,帶動家庭教育的發展。真正讓學校教育、社區教育、家庭教育結為一體。”

秦聰認為,目前學校教育方面對學生安全強調得特別厲害,學生的戶外活動偏少,老師怕出事,普遍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現在娃娃膽子小,不敢嘗試一些活動,做什麼事情都要打報告。在管理上要解除‘安全’的枷鎖,鼓勵我們的老師帶學生多參加戶外活動。在活動中推動良好的師生關係形成。”

楊東平教授也表示,因學校管理方面對安全的強調,造成學生戶外活動的減少非常突出。“所有的校長都清楚安全第一,這比升學率還重要。有的家長一點小小的過失都要找學校賠償,這種情況在國外是沒有的。國外的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戶外活動,比如登山中的意外,家長都能接受。這一方面是社會有成熟的保障體系,另一方面家長會認為這是兒童成長必要的代價。正如跑馬拉松也有出現猝死的情況,不能因噎廢食。但在中國這是非常大的問題,校長、老師在安全問題上都戰戰兢兢的,體育課能少開就少開,一些學校連單雙槓運動都不敢搞。”

思路六:“學臺灣推行老師走校制,讓教育資源更均衡”

各地教育資源不平衡也被認為對好的師生關係形成帶來不利影響。“因為教育資源不平衡,家長希望把娃娃教育好,望子成龍,因此很多家長會介入師生關係,希望為自己的孩子爭取到特殊的照顧。但這影響到了正常師生關係的形成。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教育資源不平衡造成的。

如何解決師生關係?下面為你提供七個解決思路,教育從業者別錯過

如果教育資源平衡,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果教育資源均衡,送哪個學校哪個老師一樣,家長就不會介入師生關係。如果大家都是平等介入,家長還會找老師特殊照顧嗎?”

秦聰建議,改變教育資源不平衡的現狀,讓師資力量分配更均衡,打破名校、名師效應,中小學可以推行老師走校制,5年、10年輪換。這並非不可操作,咫尺之遙的臺灣就是這麼做的,老師尤其名校老師,必須輪換,到不同社區的學校任教。這個經驗可以參照。

思路七:“改善師生關係,還是需要自上而下的改變”

重慶市田家炳中學王繼勇老師執教超過20年。他認為,現在老師的升學成績考核壓力太大了,“社會有時候也忽略了老師的壓力。比如我們學校,高考完後,一些高三年級老師甚至會生一場病。這病就是積累下來的,長時間的高考升學壓力所致。”

如何解決師生關係?下面為你提供七個解決思路,教育從業者別錯過

王繼勇稱,“以我們學校高三學生為例,7:20分前要進教室。晚上晚自習,走讀生上到9點20,住讀生上到10點半。白天中途休息的時間不到3個小時,每天十多個小時的學習時間。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主要還是升學壓力引發的。老師在這種壓力下,難免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行為,對和諧的師生關係帶來影響。我就看到老師一吼學生就會抖的情況。”

王繼勇說:“雖然現在提倡素質教育,但關鍵的考核還是以升學成績來考核,也可以說是唯一的考核。”要改變這個局面,不是學校和老師能夠做到的,還是需要從公共政策的角度調整,需要自上而下地做出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