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百萬的中學老師不罕見」——懸崖邊上的師生關係之挑戰篇

作者簡介:文玉伯,媒體人,樂見島專欄作者,現居成都; 張丹,編輯, 現居成都。

本文共計3591字,建議閱讀時間9分鐘。

挑戰一:“傳統的師道尊嚴蕩然無存,現在的師生關係沒有溫度”

盛夏的一個傍晚,一家星巴克咖啡廳,溫文爾雅、年近7旬的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教授接受了筆者有關師生關係話題的專訪。

“年入百萬的中學老師不罕見”——懸崖邊上的師生關係之挑戰篇

他用特有溫和的語調清晰地表示,中國很大,現階段對教師這個群體的評價,做一個整體的肯定或者否定,都不太合適。“因為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形象,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教師裡優秀的典範也很多,我們21世紀教育研究院每年都評全人教育獎,那些獲獎的老師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媒體上又看到很多惡性的案件,所以說要怎麼來評價教師和師生關係,不是很容易。"

楊東平教授說:“現在的師生關係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師道尊嚴已經蕩然無存,現在的師生關係是建立在另外一些概念上。在一些名校,尤其是高中,師生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建立在功利主義基礎上。學生需要名師,名師也需要高分學生互相成就,這是比較顯而易見的。但是這種師生關係基本上是一種工具關係,沒有溫度。往往這些學生畢業離開學校後就不回頭了。很多老師有評價說越是(成績)好學生,在馬路上越可能碰到你不打招呼,好像是沒看到。”

楊東平教授表示,現在應試教育佔絕對主導的學校環境中,無論是小學還是初高中,在應試教育體系中師生關係就被異化了。

“傳道”的功能或者說“樹人”的功能在學校已經被極大地異化。“所以如果要一般地來討論師生關係中教師是處於強勢還是弱勢,這個很難回答。因為老師在課堂上被有些學生打、以及被學生家長毆打、勒索這是有的。另外,相反在很多貧困地區,老師對學生的體罰,我們也經常看到。在有升學率要求的學校,學生和老師形成一種利益共同體。而在沒有追求升學率的差校,差生比例大,學生有侮辱老師的。由此形成師生關係的兩個極端。”

“應試教育佔絕對主導的學校環境當中,只有極少數的教師能夠堅持給學生提供一些考試之外的教育,就是對學生的終生髮展有益的教育。國內最著名的就是深圳中學的老師馬小平(已去世),堅持給學生講一些與考試無關的內容。當時一些對此不解的學生家長還跑到學校告狀,但是很多學生離開學校多年之後就意識到馬老師教給他們的是在持續地影響他們。”

挑戰二:課外付費補課普遍,有的老師可以年入百萬

師生關係中,學生參加各種校外付費補習班、培訓班,無疑也是影響目前師生關係的一個重要因素。

“年入百萬的中學老師不罕見”——懸崖邊上的師生關係之挑戰篇

在筆者調查瞭解的多位家長中,幾乎每個家長都會讓孩子參加各類校外付費補習班、培訓班。每年需要支付的金額從數千元到數萬元不等。“我每年平均會花兩萬多塊錢讓女兒參加各種課外補習班,語文、英語、數學都在補。她的同學普遍都在補,如果不補怕上課的時候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四十多歲,從事建築行業的鄔先生的看法,代表了很多家長讓孩子參加課外付費補習班的普遍看法。

多位教育行業人士向筆者透露,目前事實上存在一些中小學老師通過大量的課外補課來增加自己收入的現象,一些老師的補課收入甚至遠超教師的工資收入。

有些名校的中學老師,暑假參加一個補習班的培訓授課,收入可以達到8萬-10萬元。年收入近百萬的中學老師並不罕見。”一位教育培訓機構的負責人透露。

楊東平教授表示,教師有償的課外補課教育部是嚴禁的,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此也是非常嚴厲的,一旦發現會開除公職。“但我們這種情況比較普遍,雖然三令五申,但屢禁不止,這也體現了整個教育生態的一種扭曲,課外補課肯定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師生關係。

有些學生原來非常尊敬這個老師,後來發現老師開培訓班,學生對老師的尊重會受影響。對學生來講就演變為一種互相利用的商業關係。”

挑戰三:“老師職業既有神聖化的問題,也有功利化商品化的問題”

四川省政協常委、中國民辦學校第一人、光亞學校校長卿光亞從教已經45年。在私立光亞學校寬敞的木樓辦公室接受專訪時,他首先表示,與目前時代的師生關係相比,傳統社會的師生關係是種封建的不平等的關係。

“年入百萬的中學老師不罕見”——懸崖邊上的師生關係之挑戰篇

“天、地、君、親、師”,把老師擺在與君王並列的關係上,這是不對的。”卿校長笑著說;“人與動物不一樣,人生下來需要教育才能夠成長,才有創新的可能性。師生關係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延伸。和同事關係、夫妻關係一樣。”

他強調說:“教育是一個靈魂影響另一個靈魂。但現在的課堂教育像工業化機器生產一樣,課堂上一個老師要對50個學生。這類似軍隊制,課堂教育就成為命令制。老師教書的時候就是君,是皇帝。類似‘君’這個帽子毒害了老師。老師在課堂可以隨意‘立法’,要罰誰就罰誰。不一定是體罰,還有冷暴力、諷刺、挖苦等等。”

但從古自今,老師的經濟地位都不高。針對課外獲取補課收入成為一些老師主要收入來源,卿校長評價說:“在師生經濟利益關係上,哪裡有買賣哪裡就有傷害。整個社會都講究買賣,講買賣的時候關係都變了。老師掙錢就當不了‘君’。”

卿校長舉例說:“小學生容易對老師神聖化。以前我有一個學生,很喜歡中文,成績也特別好。但小三年級以後就不喜歡了,轉到喜歡數學,現在他成了一個大學的數學教授。長大後我問他,為什麼當初不喜歡語文了。他說有一次看到語文老師買菜,講價講了10分鐘。覺得很庸俗。你想學生對老師買菜講價都看不起。如果老師在課堂外,在家裡補課帶學生,你吃飯的聲音,洗腳,生活上的瑣事,這都會給師生關係帶來不好的影響。老師和父母在生活中的角色是不一樣的。老師的角色是在講臺上。”

“我本人也遇到一個例子,有一天一群同學押了一個女同學來找我。(女同學眼淚汪汪的),我問怎麼了?同學說她撒謊。我說什麼撒謊需要這麼大的陣仗?學生說,她說她看到了校長在商場。在我這些學生心目中,校長只會在學校看升旗,怎麼會在商場呢?學生說她是汙衊。在這些學生心目中老師不能有錯誤,不能吃飯,不能買東西。我趕快給同學們說,我是在商場,我是在出題。幫你們設置應用題,進了多少褲子,賣了多少褲子。同學們最後才饒了美麗的女孩。”卿校長說:“我在學校二十六年,小學的廁所是不能去的。小學生的食堂是不能去吃飯的。”

“年入百萬的中學老師不罕見”——懸崖邊上的師生關係之挑戰篇

卿校長表示,在學校裡,把老師神聖化是不對的。同樣把老師這個職業商業化、商品化也是不對的。老師這個行業很簡單的,就是指路人。“就相當於時光穿越,這條路你經歷過,你走過。你只是倒回去,給學生說怎麼走。老師要有耐心,就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指路人。既不是神仙,又不是上人,就是常人。”

挑戰四:重點倡導師德的老一套已經失效,新辦法沒有

重慶市國本路小學副校長秦聰,在教學崗位上工作已經30年,目前是學校分管教學、師德師風工作的副校長。

談及目前師生關係的問題,她說:“從我讀師範學校到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年,我覺得這麼多年的師生關係,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不單純了。目前的師生關係並不是單純的傳道受業解惑的關係。師生關係摻雜了一些社會元素,比如家長的介入。在教育功利化的引導下,大家都想讀名校,大家都想成績好。有的家長給老師送禮,拿紅包,就可能讓師生關係受到影響。可能讓有的老師對待學生就不一定公平。比如說老師在調整學生座位上,在課堂上選擇學生回答問題上,這些都可能受到影響。”

秦聰表示,現在整個學校在師生關係上重點倡導的是師德,重點是不向學生收取紅包,不違規補課,不向學生變相收取資料費。這些都是嚴厲禁止的。在學校管理上,老師也簽訂了承諾書。但老師參與課外補課的現象仍然存在,現實情況是老師收入並不高。

“比如我們學校80後,30多歲的骨幹教師,拿到手也只有3000出頭。現在房價這麼高,又要養家又要養老。老師也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

秦聰強調,現在實際情況下,老師如果違規補課收取費用,在實際操作中也不好處罰。“這種現象調查、取證是很難做到的。通常家長不會為了幾千塊錢得罪、告發老師。學校一直強調老師不準課外補課,但一些家長想學生成績好,想孩子得到老師的關愛,這也讓課外補課現象變得複雜。”

秦聰認為,現在的師生關係,很大程度上還是與教師本身的素質、性格有很大的關係。“有些老師帶有權威性,學生在他面前就唯唯諾諾;有些老師知識淵博,風趣,民主,學生就比較輕鬆。”

挑戰五:過度富養降低學生對老師的容忍度

新童教育家徐歌則提出一個新視角。他認為,目前師生關係不僅受以上問題影響,還有一個過度教育的問題。教學活動中存在大量機械訓練,機械固化思維,不僅沒有必要,反而敗壞學生學習的胃口,讓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這也影響到良好的師生關係的形成。

“年入百萬的中學老師不罕見”——懸崖邊上的師生關係之挑戰篇

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的個性化發展,加上普遍是獨生子女,萬千寵愛在一身,不僅物質上過度富養,精神上也是過度富養,孩子不免越來越個人中心主義,與上代人相比,也降低了學生對老師的容忍度。

此外,最近二十年來,在高考中,大量優秀的人才並沒有報考教育專業,整體教師隊伍的人才素質需要進一步提升。

不少教師也面臨知識單一化,綜合教育能力、情商教育欠缺等問題。這也對良好的師生關係構成挑戰。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