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失公衆號紅利之後,或許這是下一波新機會

錯失公眾號紅利之後,或許這是下一波新機會

自今年1月亮相以來,微信小程序從熱到冷,經歷了過山車式的快速變化。業內從一片看好變為了懷疑觀望。上線之初,各類小程序爭相亮相,但現在好像一夜之間已經從移動互聯網的世界裡面消失了。

最近微信對小程序的動作特別頻繁,之前我還寫了幾篇關於小程序的文章,礙於時間精力問題,不能經常更新內容。趁著假期對微信最近的一系列政策梳理了一下,截止到4月底,整個時間線是這樣的:

3月27日,小程序新增個人開發者開放、公眾號自定義菜單跳小程序、兼容線下二維碼等六大能力。

3月28日,小程序開放了藍牙、卡券,獲取用戶通訊地址和訪問場景,兼容ES6 API等多個能力。

4月14日,長按二維碼可進入小程序。

4月17日,小程序開放第三方開發平臺支持、數據分析接口,以及小程序代碼包大小限制擴大為2M。

4月18日,小程序推出全新的小程序碼。

4月20日,公眾號可以管理不同主體的小程序,每個公眾號最多關聯13個小程序,同一小程序最多可關聯3個公眾號。

4月22日,微信公眾號圖文消息支持添加小程序卡片。

4月25日,公眾號和小程序可以同名了。

4月26日,公眾號可快速創建“門店小程序”。

4月28日,公眾號可快速註冊並認證新的小程序,已關聯了同主題公眾號的小程序,可一鍵完成微信認證。

從上表可以很容易發現,3月份以來這些政策發佈密度是非常高的,甚至在4月的後半月幾乎達到了幾天就發佈一個變化的頻率。這些變化能感受到微信很急,之前小程序的數據的確不是太理想,需要儘快推出各種利好改變當前的狀態。

我們如何理解這些政策的變化以及未來微信小程序的走向?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經提過,現在騰訊現在最重大的戰略方向,就是連接線上線下的一切。而微信是實現這個大戰略中的重要一環。今年初推出的小程序,曾經被賦予了連接線上線下這樣特別重要的戰略責任。

然鵝,現在看來這一步戰略實施並不理想。微信剋制的產品理念,給小程序做了種種限制,終於把小程序給生生“克”住了。

所以,我們看到3月底以來,小程序不再剋制,開放各種能力似乎成為小程序未來發展一波新的機會。我自己覺得,小程序連接線上線下的戰略目標應該沒有變化,但具體實施方法已經做了重大調整。由於線下的推進速度遠沒有之前想像的那麼快,現在比較務實的方法就是把小程序的推廣從線下轉變為線上。

這種調整,一定會帶來小程序爆發式增長嗎?

我認為小程序連接線上和線下的可能性還需要時間證明,但連接線上流量是切實可行的。現在小程序政策的調整是微信生態的內部進一步完善。藉助於強關係鏈的熟人社交體系,月活9億的微信事實上已經等於中國移動互聯網。微信對流量的控制始終是趨於內向流動的,即微信希望流量在微信內部流轉而不是流向外部,所以必然導致內生應用。大概除了騰訊自己的APP或者騰訊重度投資佈局的APP,微信是不會有足夠動力導流到外部APP的。

錯失公眾號紅利之後,或許這是下一波新機會

我認為,微信現有的線上流量存在極大浪費。微信目前主要流量只是在用戶和用戶、用戶和群,以及公眾號和用戶之間流轉,因此微信內部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依託這樣的流量流轉產生的廣告價值。但由於流量實在巨量,還有很多流量沒有被進一步挖掘變現價值。而現在小程序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騰訊可以通過眾多開發者幫助微信進一步挖掘長尾流量,進一步完善微信生態。從目前微信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就能深刻感受到公眾號疊加一個小程序,可以實現微信用戶、公眾號、群、小程序之間的流量流轉。小程序和公眾號不是對立,而是相互輔助,相互轉化。

但小程序和公眾號不一樣,公眾號的文章生產相對簡單,內容生產者也不需要關心技術開發等原本不熟悉的問題。但小程序需要有開發者,需要用產品思維進行迭代開發,需要對代碼長期維護,在時間上也要比公眾號文章有較長的上線延遲性,上線後還要不斷升級解決bug,投入會比較大,時間成本也會高很多。我想,現在肯定有很多開發者還在觀望。所以現在已上線的小程序數量還不是很多,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5000個左右,我認為在微信小程序政策不斷調整後,開發者、公眾號擁有者中有不少人都會嘗試加入小程序開發。保守估計在3-6個月後預計會出現超過100萬個小程序。

錯失公眾號紅利之後,或許這是下一波新機會

未來,小程序據說還會開放下面這些能力:

1、附近的小程序

2、小程序分享到朋友圈

3、開放收藏功能

4、群發小程序頁面

5、小程序之間相互跳轉

預計按照目前微信的步驟,還將進一步降低開放門檻,所見即所得,幫助普通用戶實現小程序。

開放越來越多的功能,放低各種門檻,一定會帶來流量紅利。最近我關注的很多公眾號都開始關聯小程序。

錯失公眾號紅利之後,或許這是下一波新機會

一些大號已關聯小程序

目前移動APP上出現的形態,大多數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復現。

微信相當於一個系統級的底層架構,很有可能會通過小程序改變現有APP的某些格局體系。

不過微信小程序的核心思想是“無需安裝,用完即走”,這就給小程序的開發者帶來了用戶留存的問題和再次入口問題。除非未來微信產品形態進一步調整,為小程序在主要入口位置留出空間,才有可能解決上述問題。

雖然小程序還不能完全成為“連接線上和線下”的紐帶,連接線上也還存在不少問題。但目前看來騰訊還在致力不斷調整小程序的定位,幫助小程序成為微信流量中的重要一環,此時輕言小程序失敗為時過早。創業者也許可以嘗試進入這個領域,上一波微信公眾號的爆發就表明,先進入者獲得了大量先發優勢。而現在移動互聯網紅利期基本已過,新的創業機會本就不多,也許這波會有一些新的流量紅利可以抓住。

變化總比不變要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