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2手房下降10%,谁破谁尴尬!

引子:真实案例

我还穿着短袖,而对面的星星却早早穿上了皮夹克。

他说他冷,心冷,人也就冷了,连中午吃饭都想吃点热乎的。

星星说:最近2个月市场真冷啊!

星星补充说:不但没人买,还降价了。

星星继续补充说:今年3月份,一张姓太阳城客户挂了78㎡的精装二房,报价110万,有人出到105万,他要108万,没成交。6月份,他在滨河新城定了康桥精装房,需要凑首付,开始着急了,但看房的人却越来越少了。8月份,他的首付凑够了,也不急了,挂100万,结果还无人问津。到了10月,和它一个小区同类型的二房户型成交价已经跌破95万。想想从3月份到现在,半年已经跌了10%。

星星还是不停的补充:从现在开始,我感觉2手房最可怕的不是成交量少了,也不是价格降了,而是和15、16、17年相比,房地产彻底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过去是一套房几个客户争着买,现在是一个客户对着好几套房挑来挑去的买。

记不得在这个过程中我插过什么话,只记得他一个人在那那不停的唠叨,星星分管6家二手中介门店,其中一家在太阳城。

我说过如果是纯粹的市场经济,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一定是一个回暖的市场,我实在没想到这波调控的决心如此坚决,调控的力度如此彻底……

【1】

让星星郁闷的不止是行业的转冷,而是摊到自己身上的事:星星去年瞅准时机在郑州东南定了一套房子,缴纳首付款40万,一年过去了,还没签约,开发商承诺可以退款,但开发商说:退房可以,但是退完房不能退款,退款还需要等,因为账面没钱,吓得星星也不敢去退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很多房企的现状:缺钱。

今日霜降,霜降,即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一个长工到地主家里打工,地主说:一个月给你一担米做工钱。长工说:不了,第一天你给我1粒米,第二太给我2粒米,第三天给我4粒米,第四天给我8粒米,第五天给我16粒米……依次类推,如何?地主爽快的同意了。签约完成后,长工暗笑离去,到31号的时候,就可以得到3000斤大米了……

到第7天的时候,长工饿死了,地主得知后,大笑不止,又白干了7日。然后,派账房小伙计继续在劳务队里充当卧底,宣传不休。

活着是当下房企的主诉,万科的战略也是在这背景下出台。

怎么活?降价可能是唯一手段,关键是怎么个降法。

很简单,从货源单价的高低开始降,先降价卖别墅,再降价卖洋房,刚需房能不降就别降。

为什么?因为认知决定层次,层次也决定认知。高端货源的客户相对来说对市场认识的能力很强,他十分明白降价后是“购买的好时机”,他们会瞅准时机,瞄到自己喜欢的房子,适合自己的房子后立刻下手。而刚需客户则不同,一旦降价,他们却是在想:明天会不会继续降?简单的说,越降他越不会买,最后你能把他降得吓跑。同样,刚需客户喜欢追涨,一旦涨价,他在想:明天会不会再涨呢?于是买了。所以,牛市涨刚需,熊市降改善!

总结上述,开发商的降价原则一定是:

明白人降价。

楼市冬天来临之际,对于开发商来说真是谁刚谁尴尬。

【2】

在和星星的对话我们是这样结尾的:

我问他:龙堂降没?

他说:没有,这次降价的基本都是老破小。

然后他问我为什么。

我说:很简单啊,新房子,大房子都是自己在住,根本不用换,也不需要换。而住老房子、破房子、小房子的人每天都在想:怎么挣钱换一套大房子呢,怎么努力换一套新房子呢?供求关系是市场永恒不变的法则,新品大的需求越来越大,老破小的供应越来越大,结果必然是这样的结果。而且老破小的供应量未来只会越来越大,供求将长期且永久性失衡,它不降谁降?它不领降谁领降?

他不再说话。

没错,降价来临时,谁破谁尴尬!谁老谁倒霉!!谁小谁遭殃!!!这是房市下行千古不变的道理。

【3】

冬天过后即是春天,冬天有多长?

据一位房企的营销负责人说,其西四环项目近期虽然成交量很低,但是国庆期间来访量高达3000组,为什么呢?国庆节来看房的人难道是没事来售楼部旅游来了?绝对不是,国庆节来看房的一定是真看房,否则就出去玩了。

那么这3000多组客户来干嘛了?自然是想买房,为什么不买?因为看别人不买了。

长此以往,观望的客群会越来越多,而压力也越来越大,未来门闸一旦被冲开,可能不一定是泄洪,可能就是决堤。

这个寒冬可能很冷,但不会长,门外的不妨买套房子取取暖,小心在门外冻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