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早報丨微信零錢通叫板餘額寶,網貸機構不得向大學生放貸

早上好~又到了一週早報時間。

開學伊始,對於爭議不斷的校園貸,教育部在9月6日出了新規定,要求: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髮放貸款。

檸檬早報丨微信零錢通叫板餘額寶,網貸機構不得向大學生放貸

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合理消費。

周天是教師節,向天下所有老師致敬~

接下來,一起看看還有哪些新聞是你不能錯過的。

國內新聞

1、微信支付推出新功能零錢通:支付寶餘額寶逢對手

據IT之家消息,微信支付今天發出了零錢通新功能的首批體驗申請,成功申請並體驗的用戶將成為零錢通的首批用戶。由於是新功能的限量體驗,目前並不是每一位用戶申請後就能參與體驗。

根據微信支付的介紹,零錢通可以隨時支付並享受收益,首先可以直接用於消費,例如可以轉賬,發紅包,還信用卡,掃碼支付等,同時零錢也能賺錢收益,近七日年化4.2050%,每天都能賺收益。

根據官方的描述,微信支付零錢通功能應該和支付寶的餘額寶類似,可以讓用戶放在微信裡的零錢產生收益。用戶成功升級後會受到通知,顯示“您的零錢理財功能已成功升級為零錢通”。

檸檬早報丨微信零錢通叫板餘額寶,網貸機構不得向大學生放貸

@Akon:把錢存進去要收手續費不?

2、互金平臺隱私保護哪家強,阿里、京東旗下4家領跑

據網貸天眼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3日,網貸行業問題平臺累計已達3372家。其中,超過6成是由於平臺失聯導致。

因此,南都選取200家常用金融類網站和APP,對其隱私政策透明度進行測評,有京東金融、支付寶、招財寶和娛樂寶4家平臺進入最高層級。

結果顯示,互金平臺的隱私政策透明度整體偏低,超過9成集中在較低或低的層級,甚至有22家沒有提供隱私條款。且條款本身存在文本雷同、安全保護措施缺失等問題。(南方都市報)

檸檬早報丨微信零錢通叫板餘額寶,網貸機構不得向大學生放貸

@經濟日報:智能時代必須更加重視隱私保護。

3、網貸機構不得向大學生放貸,鼓勵商業銀行發小額信貸

9月6日,教育部公佈《十八大以來學生資助取得重大成效》:5年來,教育部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億人次,累計金額近7000億元,年均增幅10.66%。

針對“大學生校園信貸”問題,教育部也給出回應稱,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髮放貸款,並鼓勵正規商業銀行發放小額信貸。(北京晨報)

檸檬早報丨微信零錢通叫板餘額寶,網貸機構不得向大學生放貸

@莊老師:加強貸款管理,不僅是網貸,還有學生。一個人享受著高出自己經濟水平的消費,就應該做好付出相應代價的準備。

4、AI專利申請5年激增1.8倍,海歸人才成產業崛起中流砥柱

除利好AI產業的政策陸續發佈外,資金雄厚的科技巨頭紛紛湧入該領域掘金,再加上中國現成的近14億人口基數,高素質、高學歷的頂尖AI海歸人才選擇主動迴歸,並逐漸成為中流砥柱。

此前被視為科技發展相對落後的中國,如今正把AI視為一個超越其他國家的機會。日經亞洲評論的研究顯示,2010年至2014年間,中國在AI方面的專利申請達到8410項,比2005~2009年這五年增長了186%。

檸檬早報丨微信零錢通叫板餘額寶,網貸機構不得向大學生放貸

@錢伯斯Chambers:雖然一個專業領域的發展不能完全靠專利申請數量來衡量,但AI 在中國的熱度和關注度可見一斑。

5、涉嫌非法集資,ICO業務轉向

9月3日下午,國內最知名ICO服務平臺之一的ICOAGE發佈了暫停服務公告,這是本週第二家暫停ICO服務的平臺此前,8月30日ICOINFO宣佈暫停一切ICO業務,9月2日,比特幣中國也發佈公告稱要暫停ICO相關業務。

有消息稱,監管部門認定ICO僅僅是穿了合法的馬甲,其本質就是變相非法集資,未來恐直接取締ICO。在分析人士看來,隨著監管趨嚴,ICO業務恐轉向線下。(北京商報)

檸檬早報丨微信零錢通叫板餘額寶,網貸機構不得向大學生放貸

@金融界網站:他們懷揣一夜暴富夢想進場炒ICO,未料被一夜套牢。

6、上半年互聯網人身險守住千億關,理財型業務跳水超七成

中保協9月6日發佈了《2017年上半年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運行狀況報告》,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規模發展勢頭放緩,1~6月累計實現規模保費1010.5億元,同比下滑10.9%。

《報告》顯示,上半年,銀行系保險公司仍領跑互聯網人身險保費規模。截至6月末,工銀安盛人壽以246.3億元居首,平安人壽、太平人壽等前十家公司累計實現規模保費944.8億元,佔互聯網人身保險總保費的93.5%。(證券時報)

檸檬早報丨微信零錢通叫板餘額寶,網貸機構不得向大學生放貸

@王朝暉:2016年末的監管風暴會使過於激進的理財型產品線收縮,促使互聯網人身險產品在2017年更多地迴歸保障屬性。

國際新聞

1、到2022年,全球近六成網絡零售額將來自金磚國家

阿里研究院日前發佈的《2017金磚國家電子商務發展報告》顯示,報告預計到2022年,金磚國家網絡購物用戶數將上升到13.5億人,佔全球網購用戶的比例上升到61%;此外,網絡零售總額將增加至30061億美元,佔全球網絡零售總額的比例上升到59%。(北京商報)

2、德意志銀行:用機器人代替“機械化”員工

據英國媒體報道,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機構之一——德意志銀行近日計劃用機器人代替大量人類勞動力。

銀行CEO坦率表示,“事實上我們並不需要這麼多人,因為員工們的行為就像機器人在做機械的事,那乾脆我們就僱用機器人。”

該銀行在全球總共有十萬多名員工,目前還不清楚什麼時候進行整改和有多少員工會被解僱。

3、俄羅斯政府開啟首個比特幣刑事案件

據外媒報道,上週,俄羅斯警方逮捕了三名涉嫌非法交易價值5億盧布比特幣的商人。

此次逮捕標誌著俄羅斯發起了有史以來第一個針對比特幣銷售活動的刑事案件。俄羅斯內務部新聞發言人Irina Volk稱,三名被告將數億盧布現金兌換成比特幣的行為屬違法行為,他們被控犯下“非法從事銀行業務(Illegela Banking)”。

獲悉,三名犯罪嫌疑人在距離莫斯科東南260英里的科斯特羅馬被捕。他們的非法交易在調查人員發現來自300張銀行卡和sim卡的異常數量的交易活動之後曝光。檢察官認為,犯罪嫌疑人將錢都轉移到了其家庭成員的賬戶上。(cnBate)

4、

中國移動支付普及率全球第一,印度、韓國緊隨其後

據環球科技報道,日前,國外知名民調機構Ipsos開展了一項有關移動支付的調查,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移動支付的普及率在全球位居第一位,高達77%,遠超美國和日本。

另外,中國有14%消費者根本不帶現金,26%的消費者攜帶的現金數額不超過100元人民幣。據悉,Ipsos這次調查了1.8萬名消費者,印度的移動支付普及率僅僅比中國低了一個百分點,其中Paytm正在複製支付寶的成功經驗並佔領印度市場。

印尼和韓國的移動支付普及率分別為67%和64%。亞洲地區日本的普及率最低,僅為27%。另外,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的普及率都不是很高,均為超過50%。

5、首家中國金融科技企業PingPong 獲歐洲支付牌照

日前,中國金融科技企業PingPong獲得盧森堡頒發的歐洲支付牌照,成為第一家拿下歐洲支付牌照的中國金融科技公司,也是為數不多能進入歐洲金融領域的民營企業之一。(中國證券報)

6、202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881億美元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集邦諮詢6日發佈預估,2025年全球精準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881億美元。其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是二代測序(NGS)。

2016年的統計顯示,臨床應用多集中於北美市場,其中Illumina及Thermo Fisher兩大領頭羊公司的全球市場佔有率近90%。(中國證券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