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首例雙肺移植患者連闖數道難關康復出院

黑龍江省首例雙肺移植患者連闖數道難關康復出院

愛心接力 讓生命無限延續

黑龍江省首例雙肺移植患者連闖數道難關康復出院 家屬及醫護人員攜手共籤器官捐獻倡議書

9月4日,經過哈醫大二院醫護人員47天的精心照護,黑龍江省首例非體外循環下DBD(腦死亡器官捐獻)序貫雙肺移植患者李某雲先後闖過了出血、感染、急性排異等幾大難關後,身體狀況和各項生命指標平穩,正式解除無菌隔離狀態,順利出院,開啟了美好的新生活。臨出院前,重獲新生的李某雲滿懷喜悅,帶著對醫護人員的感激和未來生活的希望,李某雲與家人商量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簽署器官捐獻倡議書,作為器官捐獻的受益者,將愛心傳遞下去。出院當天,李某雲夫妻及哈醫大二院胸外科的醫護人員共同在器官捐獻倡議書上鄭重簽下名字,成為了器官捐獻志願者,承接起生命永續、大愛捐獻的善舉。

黑龍江省首例雙肺移植患者連闖數道難關康復出院

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李某雲的臉上

雙肺移植患者連闖難關康復出院

7月19日,哈醫大二院胸外科、麻醉科、呼吸內科、重症醫學等十多個科室凝心聚力,快速反應,通力合作,百餘位醫務人員保駕護航,在我國著名肺移植專家、中日友好醫院陳靜瑜教授指導下,經歷了5個小時的緊張手術,成功完成了黑龍江省首例非體外循環下DBD序貫雙肺移植手術。

儘管術後出血、感染、排斥反應、氣道梗阻等併發症猶如一道道“鬼門關”撲面而來,但在哈醫大二院重症醫學科、胸外科醫護人員的24小時嚴密監護之下,47個日夜堅守,精心治療,隨時調整治療方案,最終讓李某雲一次次轉危為安,各項生命指標逐步平穩。

憑藉這次手術,李某雲成功擺脫了十餘年重症“慢阻肺”的困擾,終於可以自由地暢快呼吸。術後第十五天,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日漸恢復的李某雲在隔離病房中迎來了她術後第一個農曆生日,在親人和醫務人員送上的祝福和生日蛋糕面前,她激動地熱淚盈眶,對未來生活充滿無限期待。

9月4日上午,經過術後47天的專業救治和精心護理,生命體徵平穩的李某雲終於盼來了康復出院的日子。臨出院前,她精神頭十足,滿面笑容的說道:“我要感謝醫院裡的每一位醫護人員,這段時間是她們守著我,照顧我,是他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還要感謝家人對我不離不棄,現在我身體和精神都越來越好了,生活也能自理了,以後我會好好活著,愛惜身體,我還盼著兒子結婚,等著抱孫子呢。”

黑龍江省首例雙肺移植患者連闖數道難關康復出院

李某雲及家人與醫護人員互送錦旗和鮮花

雙肺移植患者快速康復出院 是對醫院綜合實力的體現

據胸外科主任張臨友介紹,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恢復,目前李某雲排斥反應平穩,基本生命體徵、血氧、化驗指標都正常,精神狀態良好。但肺移植患者出院不同於一般患者,需要做更加細緻的檢查,通過對檢查結果的評估,來判斷患者是否可以出院。因此,出院前醫院為李某雲安排了一系列的相關檢查:心臟彩超,肺功能,6分鐘步行實驗測試運動耐量,調整免疫藥物的濃度,支氣管鏡檢查氣道里有無真菌、感染和吻合口等情況,通過檢查發現患者手術切口癒合情況良好,肺部沒有感染,沒有出現胸腔積液和氣胸的情況,飲食正常,能夠正常活動,張臨友主任表示,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現象,說明患者已經達標可以出院,回到親人的身邊,感受家庭的溫暖。

哈醫大二院副院長焦軍東表示,器官移植是現代臨床醫學的寶塔尖,能夠開展器官移植是對醫院“應戰”技術實力、統籌協調能力、管理能力、術後監管能力的綜合考驗。哈醫大二院作為黑龍江省器官移植的龍頭醫院,自上世紀50年代開展器官移植研究以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如今已在心臟移植、肝移植、腎移植、肺移植等大臟器移植的臨床工作上,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是黑龍江省唯一一傢俱有心、肺、腎移植資質的醫院,並且能夠同時完成多個大臟器的移植手術。據悉,自我國2015年1月全面開啟公民器官捐獻後,哈醫大二院已成功完成腦死亡(DBD)及心臟死亡(DCD)器官捐獻23例。其中,完成心臟移植5例,肝臟移植6例,腎臟移植21例,肺臟移植1例,手術成功率100%。

醫護人員“移”路關愛 為患者健康保駕護航

在所有的器官移植中,肺移植的技術要求和術後管理最為嚴格。為了幫助李某雲能夠順利渡過術後的感染期、排斥反應期和心理波動期,醫院未雨綢繆,提早做好各種術後應急預案和監管方案,將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防範,使得李某雲可以平穩渡過各種危險。

呼吸內科二病房主任陳宏指出,雖然李某雲成功經歷了雙肺移植和超級排斥反應期,但這不意味著今後就可以一勞永逸、高枕無憂。他表示,李某雲迴歸家庭、迴歸社會後,有五個方面是必須要注意的:第一個就是要戒菸,患者既往有吸菸史,煙癮並不會因為肺移植而消失,而吸菸會對肺臟造成不良影響,所以一定要戒菸。第二,要遠離生物燃料,如燒麥秸、稻草等,以防對肺臟造成傷害。第三,營養狀態要保持。第四,東北冬季漫長,肺移植的患者尤其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第五,要按時複查,檢測藥物濃度。此外,還要繼續做肺臟的康復治療,同時避免繼發感染。

據瞭解,出院前,胸外科的醫護人員專門走訪了李某雲的家,對她回家後的居住場所進行了徹底地消毒和清潔,並詳細列出術後生活應該注意的問題和隨訪時間表。陳宏主任表示,今後呼吸內科和胸外科將聯合對李某雲進行術後隨訪,爭取及時發現問題,儘早解決問題,盡一切可能保證李某雲的術後安全,使她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黑龍江省首例雙肺移植患者連闖數道難關康復出院

李某雲在器官捐獻倡議書上簽名

黑龍江省首例雙肺移植患者連闖數道難關康復出院

張臨友主任在器官捐獻倡議書上簽名

黑龍江省首例雙肺移植患者連闖數道難關康復出院

郭聰穎護士長展示倡議書

傳遞“生命的禮物” 讓大愛長留人間

看到李某雲能夠大口吃飯、暢快呼吸、下地走路、安穩睡覺,按捺不住的笑容一直掛在李某雲丈夫和兒子的臉上。經歷了這場生死營救後,李某雲一家對善良的肺源供體和辛勞的醫務人員都燃起了深深的敬意。為了表達心中的感激之情,一家三口在出院前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自願加入器官捐獻者隊伍,成為器官捐獻的志願者!

4日上午,李某雲夫妻和胸外科的醫護人員鄭重簽下了器官捐獻倡議書,成為光榮的器官捐獻志願者,以自己的生死經歷,彰顯器官移植和器官捐獻事業的重要社會價值。

哈醫大二院副院長焦軍東介紹,器官捐獻是器官功能衰竭、急需器官移植患者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30萬患者急需器官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僅能開展1.6萬例左右,可見,器官捐獻的供需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的缺口。如今,隨著器官捐獻被越來越多的民眾瞭解和熟知,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器官捐獻的隊伍中,自願成為生死之間的橋樑,這種大愛和善舉會給無數在焦急和痛苦等待中的器官衰竭者和家庭送去生的希望。

“作為醫護人員,看到患者康復是我們最大的滿足,作為器官捐獻的志願者,我希望在人生落幕的時候,把有用的器官留給最需要的人,讓生命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這樣做不僅僅是挽救了一個人,更是挽救了一個家庭,這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所以我和同事們都願意把這份‘生命的禮物’傳遞下去。”胸外科主任張臨友邊說邊在器官捐獻倡議書上籤下名字。


文|李華虹 徐麗娟

圖片|楊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