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讀法。” 學者易中天在《讀城記》開篇如此寫道。

誠然,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魅力。在悠久而現代、傳統又蘊含活力的寧波,設計師以傳承與探索的姿態打造中海九唐酌月別墅樣板間,詮釋出他濟南的品讀與見解。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我們通過對空間結構與比例的細緻推敲,將東方元素與現代材質巧妙兼糅,藉助豐富色澤、層次的搭配,呈現視覺交織的美感,讓每一處都綻放其靈魂。”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擁有絕佳採光的客餐廳中,一桌、一椅,數點墨色,均凝聚著空間的形與神,見證著戶外庭院的四季交替。明快的橙色餐椅,喚醒餐廳的活力。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青瓷綠植的點綴,營造舒適自然的氛圍。精緻餐具的有序排列,低調卻不失內涵。 一日三餐中,有著平常人家的煙火氣息,也有著對生活的追求與品質。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黑與白,擺設與塊面,獨立又相融,統一於客廳的空間結構,散發出空闊淡泊的風度。沙發線條利落,結合高低組合形式的茶几,於簡約中蘊藏豐富的層序美。

地毯紋飾、沙發抱枕以及橙色餐廳座椅形成彼此呼應,點亮空間,生動感躍然而出。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飾品擺件恰到好處,插花為空間注入一份明快,寥寥數筆,人文氣質盡顯。 生活可以平常,亦可以文藝。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淺色系統合的長輩房,平和靜謐,似有古雅雍容的境界。上方飄逸的掛畫與韻律明顯的櫃體為長輩房增添了協調感。紫色、灰色、褐色、黑色、銀色,在設計師的巧思佈置下多而不雜,和諧互融。茶具、梅花、風燈粉飾其中,進一步彰顯出幽靜的生活氛圍。 時間走過這裡,留下其獨特的印記。不濃重,但悠遠。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書架以虛實結合的體塊感呈現,疏密不一,相異的色調在橫縱間碰撞交錯,演繹靈動隨性之美,讓收納和展示一舉兩得,同時豐富了空間機能。踱入書房,這一隅是閱讀、辦公最好的場所。 古人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可見有個書房多麼的重要。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二樓次臥在陳設形式上摒棄了繁冗複雜的技巧,傢俬造型以簡潔硬朗的線條為主。汽車元素與皮質、金屬、石材等碰撞,輔以藍色系修飾,增添了幾絲柔和,讓生活跟質感達到完美平衡。剛柔並濟,亦是如此。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露臺即世界,心中有田園。書房與粉牆黛瓦下,涼風拂面,調和一股閒適悠然的度假氛圍。一個悠閒的下午,帶上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配上一壺茗茶,好生愜意。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藍灰色成為主臥的基調,映射出生活的從容與志趣。幾何元素構成的抽象畫作,與不同維度的窗戶處以及頂面木百葉、地毯產生對話,共同演繹線條的極致張力。

陽光灑入落下斑駁光影,更是如詩如畫。而一側高低錯落的金屬吊燈一下子就漾開了空間的隨性與暖意。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浴室以呼應主臥的方式,通透且簡約。衣帽間功能分區完備,內斂且精緻。淡然質樸的裝飾,又能讓人放鬆心靈,這一切有效提升使用體驗感。 身心的放鬆,這才是家的感覺。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主臥外露臺遠可眺青山如黛,亦或落座品茗,揮毫弄墨,俯仰天地之間,物我兩相忘,閒逸自在。一眼望去,良辰美景應如是。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當新中式遇上一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