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者志|禪宗初祖迦葉尊者畢生苦行,連佛陀也爲他讓半座


覺者志|禪宗初祖迦葉尊者畢生苦行,連佛陀也為他讓半座



禪宗是中國佛教的重要宗派。禪宗文化,追究其源頭,大家都會津津樂道於迦葉尊者“拈花微笑”,得到佛陀正法眼藏的傳說。

不過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這位拈花微笑的迦葉尊者,在佛陀的諸多弟子中,最為突出,最為令當時人們所熟知的特點並非智慧,而是他的“頭陀行”,也就是苦行。

被譽為“苦行第一”的迦葉尊者,為何得到佛陀青睞?瞭解了迦葉尊者苦行背後的智慧,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禪宗的精神所在。本期“覺者志”,讓禪風君為你解讀,迦葉尊者的故事。

自幼離欲

卻被家人逼婚



覺者志|禪宗初祖迦葉尊者畢生苦行,連佛陀也為他讓半座



佛弟子中,以迦葉為名的弟子頗多,比如拜火三迦葉等比丘都叫這個名字。而我們提到十大弟子中苦行第一的迦葉尊者,是所有名為迦葉的弟子中年紀最大的,因此也被稱為摩訶迦葉(大迦葉)

迦葉尊者出生於一個王舍城附近一個村鎮的婆羅門家庭裡。“迦葉”這個詞,在當地語言裡,是“飲光”的意思。傳說這個婆羅門世家的祖先,是一位身上光芒熾盛,能把其餘光輝都吞沒的仙人。

在這樣的家族中成長的迦葉尊者,從小就有非凡的出塵之志。不僅對一般兒童時常戲耍的玩具兒戲沒有興趣,甚至對於父母都沒有一般兒童常見的依賴之情,常常喜歡獨處


覺者志|禪宗初祖迦葉尊者畢生苦行,連佛陀也為他讓半座



隨著迦葉尊者的成長,他所學學問越來越多,而內心中對真理的追求也就越來越熾盛,越來越不願意如一般人那樣染著於五欲。

但是當時的傳統,哪怕是一個修道人,也需要在年輕時結婚生子,傳宗接代,以繼承家裡事業。迦葉尊者的家境優渥,本來就是當地富家子弟,父母更希望他能儘快娶妻生子,繼承家業了。


覺者志|禪宗初祖迦葉尊者畢生苦行,連佛陀也為他讓半座



迦葉尊者並不希望如此,但又不願直接拂逆父母,於是對娶妻的人選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他指著一個以黃金塑造的工藝美女說,除非能找到像這個工藝品一般美貌的女子,不然不願意娶。

迦葉尊者本以為這樣便可以打消父母的心念,誰知由於他們家的家境過於優渥,竟然還真的讓家人找到了一個如那個金人般光彩奪目的美女。而美女家人見到他家境好,也願意將女兒嫁給他。

於是,被逼婚的迦葉尊者,結婚是勢在必行了。

同願同行

夫妻同證解脫



覺者志|禪宗初祖迦葉尊者畢生苦行,連佛陀也為他讓半座


印度電視劇《佛陀》

中的迦葉尊者


不過迦葉尊者也真的是福報極大。他娶到的這位妻子,名字叫妙賢。妙賢家境也不錯,因此小時候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迦葉尊者一樣,她也對真理智慧充滿希求,不願染著於五欲。

正因如此,當她與迦葉尊者互相瞭解對方之後,便一同相約求道,互相勉勵,在家裡也過著隨順離欲的生活。

迦葉尊者與妙賢相約,以後有了機會便要出家修道,如果能找到解脫的道路,便會帶著妙賢一起修道。妙賢對此非常感激。


覺者志|禪宗初祖迦葉尊者畢生苦行,連佛陀也為他讓半座



在迦葉尊者的父母去世後,他便毅然離開了家裡,四處追尋真理,將家裡一切交給妙賢打理。尋找了四五年後,終於在王舍城遇到了佛陀。

迦葉尊者遇到佛陀後,感於佛陀的威儀具足,便誠心向佛陀求學。在聽佛陀講授了四諦十二因緣的正見之後,迦葉尊者精進修行,八天之後便證得了阿羅漢。

隨後,他不忘約定,委託比丘尼僧團中的比丘尼找到妙賢,將他出家的消息以及佛法傳遞給她。當妙賢加入到比丘尼僧團後,經過一番精進修行,也證得了阿羅漢,並被佛陀譽為諸比丘尼中最知宿命者。

畢生苦行

佛陀分他半座



覺者志|禪宗初祖迦葉尊者畢生苦行,連佛陀也為他讓半座



迦葉尊者出家時,將自己用於應供等重要場合穿著的“僧伽梨”衣疊好,供養佛陀作為坐具。而佛陀回饋給了迦葉尊者一件用他人棄置的破布片縫補成的“糞掃衣”。

迦葉尊者理解了佛陀的深意,欣然接受了這件糞掃衣,從此便只穿著糞掃衣。

原來,佛陀讚歎中道行,反對無益苦行,但隨順中道行的生活中,仍有一種簡單、清苦、少欲、精進的生活方式。這種方式對物質的需求降到了最低點,被稱為“頭陀行”


覺者志|禪宗初祖迦葉尊者畢生苦行,連佛陀也為他讓半座



行頭陀行的人乞食為生,一天只吃一餐,身穿糞掃衣,住於墳墓邊……凡此種種共有十餘條生活細則,總體來說便是:無論衣食住行種種生活所需,只要足夠維持生存就夠了,不需更多。

與迦葉尊者相比,不修頭陀行,但也順於佛戒的比丘,雖然同樣乞食為生,但在白天可以吃兩餐;接受供養後也可以穿比較好的衣服;居住處可以在精舍之中,不至於只住在墳墓邊。

與佛陀所批判的無益苦行相比,無益苦行往往以折磨自己的身體為務,甚至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這是由於對因果沒有正確認識的原因。頭陀行雖然清苦,卻不會因此而傷害到身體。


覺者志|禪宗初祖迦葉尊者畢生苦行,連佛陀也為他讓半座


不過,這樣的生活,也確實讓迦葉尊者看起來形容枯槁。在一次佛陀召集弟子時,有些出家未久,不認識他的比丘看到他前來,因其形象不佳甚至生起一些厭惡的情緒。

但佛陀遠遠看到迦葉尊者來了,便很歡喜地讓出半個座位,讓迦葉尊者與他同坐。這讓那些本來有些輕視迦葉尊者的比丘頓時肅然起敬。

佛陀告訴大家,迦葉尊者樂於少欲知足的生活,是他夙世修來的善根,就算這一世沒有遇到佛陀,也有無師自通,成就辟支佛的可能。

覺者志|禪宗初祖迦葉尊者畢生苦行,連佛陀也為他讓半座


覺者志|禪宗初祖迦葉尊者畢生苦行,連佛陀也為他讓半座



在佛法看來,痛苦往往是因為自己內心貪嗔在躁擾,不能安住當下。而像迦葉尊者這樣修行,在保證生存的基礎上,不對貪愛有半點妥協,常在清涼自在之中。因此

佛陀非常讚歎少欲知足

不能少欲知足地生活,心便常掉入對過去未來的想象之中。思慮未來時,不是期待便是恐懼;回憶過去時,不是後悔便是得意。而少欲知足者,無論是回顧過去,還是展望未來,都不容易因貪嗔而躁動。

禪意在生活中當下的點滴裡,只看我們如何用心。因此,禪風君認為,如果我們理解了迦葉尊者這樣的知足常樂,就不難理解為何禪宗祖師常說“青青翠竹,盡是真如。鬱郁黃花,無非般若”了。


覺者志|禪宗初祖迦葉尊者畢生苦行,連佛陀也為他讓半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