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高齡不稀奇,稀奇的是他患糖尿病85年,我們能從中學點什麼?

這兩天,1型糖友“天津老大”在各大糖尿病微信群裡都發了一張這樣的圖:

90歲高齡不稀奇,稀奇的是他患糖尿病85年,我們能從中學點什麼?

這其實不是新聞,而是2011年的一則舊聞。但我們依然覺得很有價值,很多1型糖尿病家庭可能還不知道這麼一個人,也不知道1型糖尿病控制好了,是可以活得很長久的

這則新聞很短,讓很多感興趣的糖友會覺得不過癮。這個叫鮑勃克勞斯平時是怎麼做到的呢?

克勞斯老先生從前是大學教授,教的是機械工程,他說他用對待汽車的方式,來對待他的身體,汽車加油是為了行駛,他進食就只是為了提供身體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他從來不多吃一口。

90歲高齡不稀奇,稀奇的是他患糖尿病85年,我們能從中學點什麼?

“我的身體就像是一部車,它需要多少能量,我就提供多少能量;如果它只能燒汽油,我決不給他加柴油。要想控制糖尿病,你必須在身體需要的時候才吃東西,不需要的時候就別吃東西。對我來說,飲食的唯一目的是維持生命,而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為了追求感官上的愉悅而不停的吃。”

到老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活動量少了,不需要太多熱量。所以他早餐吃一碗堅果(杏仁、核桃等),5個去核西梅,沒有午餐,沒有零食,晚餐吃一些涼拌蔬菜和瘦肉。由於他一日兩餐都是固定的,所以他閉著眼睛也知道應該注射多少胰島素,什麼時候注射。


90歲高齡不稀奇,稀奇的是他患糖尿病85年,我們能從中學點什麼?

他每天要測十幾次血糖,製作曲線圖,而且仔細記錄每天吃的東西和用藥,他現在的醫生還記得他第一次就診的時候,從公文包裡掏出厚厚的一迭自己製作的紀錄。

帕特麗夏•吳從3年前開始成為他的醫生。吳醫生將鮑勃的成功歸結于堅毅的性格: “鮑勃比一個1921年出生的正常人活的都要長,他知道糖尿病會伴隨他的一生,他把糖尿病的護理看作是自己生活的自然組成部分,而不是怨天尤人,向疾病屈服。”鮑勃•克勞斯自己也聲稱“我就是一個倔強的老頭,誰也別想叫我低頭”。


90歲高齡不稀奇,稀奇的是他患糖尿病85年,我們能從中學點什麼?

作為鮑勃•克勞斯的兒子,50歲的湯姆•克勞斯遺傳了父親的糖尿病,他這樣評價他的父親:“我父親不愧是學工程出生,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經過了精確的計算,然後一絲不苟的執行。

就拿床頭的那一小盒方糖來說,那是為了應付萬一出現的低血糖而準備的,雖然過去的30年裡從來沒見他用過。我知道,父親像機器一樣生活可能全是為了我,他想證明給我看糖尿病是可以被征服的。”

鮑勃•克勞斯的一生見證了糖尿病治療技術的發展。他的弟弟先他1年被診斷出糖尿病,由於那時胰島素還沒有普及,弟弟很快就死了。

母親在他患病之後,對他飲食的控制近乎嚴酷,所有的食物都要一一過磅,而且在他6歲的時候已經開始自己注射胰島素了。

90歲高齡不稀奇,稀奇的是他患糖尿病85年,我們能從中學點什麼?

被問到現代科技對糖尿病的最大貢獻是什麼,鮑勃毫不猶豫的說是血糖儀在患者中的普及,可以說是把命運的鑰匙放回到患者的手中。要知道以前就像瞎子摸象,你吃一頓飯,注射胰島素,然後等著,如果感到頭暈,說明血糖太低,然後就喝一杯橙汁,再接著等,沒有一個消停的時候。

1980年家用血糖儀出現以後,鮑勃對血糖的控制更加嚴格。每一次和他的醫生帕特麗夏•吳見面,吳都會提醒他血糖控制太嚴格了,容易造成低血糖。而他的回答每次都是一樣:“我已經在這條路上走了80多年了,嚴格控制血糖可能正是我能夠走這麼遠的原因。我在你出生前就這麼做了,所以你沒有資格讓我不這麼做!”

美國糖尿病防治中心從1948年以來表揚長壽的糖尿病患。從1996年到目前為止,已經有34人獲得75年病患史獎章。

90歲高齡不稀奇,稀奇的是他患糖尿病85年,我們能從中學點什麼?

總結下,鮑勃克勞斯為何能活過85年呢?

1、有一顆堅毅的心。“我就是一個倔強的老頭,誰也別想讓我低頭。”包括糖尿病。持有抗擊糖尿病的信心非常重要。

2、嚴格控制飲食。飲食對人來說,就像汽油對汽車一樣重要。它燒汽油,就絕對不給柴油。該吃米飯的時候,絕對不吃燒烤。這個比喻說的很好。

3、 堅持血糖監測。相比到了1980年才有血糖儀的克勞斯來說,當今的糖尿病人算是比較幸運了,而且如今的血糖儀無論是疼痛感還是準確性、價格等都比那時候好多了。

4、 定期看醫生。

5、相信他也是一個熱愛運動的人。

所以總結來看,並沒有什麼獨特之處,那為何其他人難以活過85年呢?

我想問題的關鍵是很多人不知道五駕馬車,或者知道了沒有去執行,執行了沒有去堅持。所以問題的關鍵是把正確的事情重複做,時間久了,血糖自然就會好,健康也會自然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