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跌對A股影響的多角度揭祕

美股又跳水了,目前美股估值處於歷史高位,企業盈利增速如放緩,高處不勝寒的風險將暴露。

目前標普500指數PE為21.1倍,處於1954年以來79.5%的分位,高於2007年的56.7%而接近1973年的88.5%,估值處於歷史高位,企業盈利增速如放緩,高處不勝寒的風險將暴露。最關鍵的是持續9年後,市場擔憂情緒又達到了高峰。美股快速急跌影響A股情緒,而若美股長期走弱,則全球資產配置利於估值盈利匹配度更好的A股?是這樣的邏輯嗎?而且A股在連續下跌後出現了反彈,投資者也擔心,外盤一個跳水,市場大幅低開,又會讓抄底成為被套。所以,這些問題都需要一一研究。

為何美股跌會影響A股?

10月以來,標普、納斯達克一度跌幅近10%,這一幅度僅次於2015年8月和2016年1月時的月度大跌。而有意思的是這分別對應的是A股2015年股災大跌,以及2016年兩次熔斷跌停,並創了1月大跌的歷史記錄。玉名認為從數據角度來看,很難說是A股跟隨美股跌了,還是A股的股災也影響到了美股,但至少說明一點,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個股市無論哪個大跌,都會影響到全球投資者的情緒。

美大跌對A股影響的多角度揭秘

​ 更直觀的因素還是來自於滬深港通資金,如2018年以來外資流入加速,陸股通北上資金月均淨流入數據顯示,2016年為51億元、2017年為166億元、2018年前9個月為269億元。外資加速入場的同時內資規模萎縮,去槓桿大背景下資管新規使得股市資金面偏緊,股票型公募基金的倉位由2018年初89%下降到2018年10月的84%,保險資金配置股票和基金的比例從2018年初的13.4%下降到如今不足12%,私募、基金專戶、信託等其他機構的規模均持續萎縮。

美大跌對A股影響的多角度揭秘

​ 最近一週的美股快速下跌對全球股市的影響與2月初類似,2018年2月5日-2月9日當週,美國非農數據引發加息擔憂,美股連續大跌,標普500指數一週下跌5%,當週從A股流出的北上資金合計高達113億,導致上證綜指累計下跌9%。10.8日也是持續創了北上資金撤離的記錄,相比於國內投資者猶豫,這些資金倒是非常堅決地離場,隨後10.11日再度長陰跳水,迎來持續一週的跳水。

美大跌對A股影響的多角度揭秘

​ 綜合來看,玉名認為與其說A股跟跌美股,不如說是市場內資金的持續撤離,帶來了市場的調整。更為關鍵的一點,在美股方面有個股期權,指數期權,股指期貨等因素可以對沖個股下跌風險,資金是可以留在市場,不必撤離;但A股方面沒有這些因素,即便有50ETF認沽期權可以對沖上證50下跌風險,使得上證50指數跌幅是最小的,但問題是其餘大量個股和指數是沒有這種風險對沖的,只能相互踩踏,且資金對後市悲觀,就會撤離市場,而無法繼續在市場中沉澱,導致A股一旦走弱,量能大幅萎縮,買盤不足,只會讓行情越來越弱。A股調整過後,指數投資的機會是逐步明確的,而且是先於個股的,這一點非常值得股民重視。但綜合前面數據,並不能說明美股未來如果下跌,就是A股的機會。我們需要解決市場的因素,只要解決了,無論美股情況如何,我們都應該有一波自己的行情;相反,如果問題沒解決,即便美股恢復了, 也不意味著A股會反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