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煮一碗好飯需要4個月?吃了這碗保你再也吃不下其他

用心煮一碗好飯需要4個月?吃了這碗保你再也吃不下其他

北緯44.6°的黑土地上,金黃的水稻波浪般隨風擺動,一片豐收景象。

烈日當空,農家小院裡一縷縷炊煙升起,田地裡忙碌了一上午的農人回到家。

一碗大鍋柴火煮的簡單米飯,配上大蔥蘸醬和豬肉燉粉條,瞬間疲倦盡消,心下安定。

在農人心裡,長於好土,生於好水,4個月左右的生長,水稻一天天的充實、飽滿,便是自然給予勤勞者最好的眷戀。

但遺憾的是,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放棄,用心煮一碗好飯,認真吃一碗好飯。

用心煮一碗好飯需要4個月?吃了這碗保你再也吃不下其他

如今,外出用餐,似乎沒誰會奔著一碗白米飯而去某個餐館。

我卻是那個特例,對於米飯的挑剔,幾乎整個辦公室的小夥伴都知道。

從小長在農村、吃著白米飯長大,如今在城市生活數年,我依然忘不了那碗散發著自然味道的白米飯。每次吃飯,我都會穿過大街小巷,尋找每一處可以吃到米飯的地方,然後一家家嘗試。

用心煮一碗好飯需要4個月?吃了這碗保你再也吃不下其他

對我來說,即使菜餚再好吃,一碗沒有了清甜滋味的米飯就是一大敗筆。記得,很多年前,袁枚老爺子就特別推崇白米飯,他曾說過“飯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飯不必用菜“。

但,離開土地太久,沒有呼吸過土地的芳香,沒有觸摸過秧苗的柔軟,對自然的敬畏也淡了。商家已不願花心思去做好一碗米飯,而更願意重視菜餚的味道。於是,長期在外用餐的我,好久沒能吃到一碗好飯,米飯情節日益加深,糾纏不去。

用心煮一碗好飯需要4個月?吃了這碗保你再也吃不下其他

殊不知,一粒米走過了多少歲月,凝聚了多少智慧。

作為幾億國人的主食,米飯每天都可以在飯桌上吃到,似乎米飯再普通不過了。但是,有多少人知道米飯的來歷?

生在農村,我很慶幸參與了一碗米飯的所有歷程。

用心煮一碗好飯需要4個月?吃了這碗保你再也吃不下其他

每年春天,天氣回暖時,爸爸就會開始準備秧田。牽出休養了一冬的牛,戴上犁頭,將結塊變硬的土地深翻耕。之後換上耙,將土塊耙碎、撫平,田地瞬間變得平整。最後還要放水,讓田裡保持溼潤。


只是前期秧田準備工作,爸爸和大伯、三伯就得腳不沾地的忙上整整三天。媽媽們也閒不下來,挑選顆粒飽滿的種子,用水浸泡上幾天。然後在分好畦的田裡種上,悉心照顧,直到長出幼小的秧苗。

哪家的苗最先培育好,鄰里便全家上陣一起幫忙,開始插秧。三五成群的孩子便會跟著,下到田裡,幫媽媽把秧苗拿到岸邊,等待爸爸和叔叔一起挑到另一個田裡。因為膽小,總擔心田裡的螞蝗會鑽進腳板,我只能站在田坎上,偶爾給大家遞杯水。

插完秧,水稻會慢慢拔節,這期間,爸爸每天都會去田間照看,除蟲、除草、存水,以便水稻更好地生長。慢慢的,水稻的莖杆裡漸漸長出幼穗,開出不顯眼的花。每株稻穗上大約會開出兩三百朵花,每一朵花授粉成功後都將成為一粒稻穀。

用心煮一碗好飯需要4個月?吃了這碗保你再也吃不下其他

待到秋季,稻穗變得充實、飽滿,壓彎了稻禾,遍地金黃。又到一年一度水稻收割的季節了,為了搶在好天氣收割晾曬,每家基本都是全家出動,抬上打穀機,帶上鐮刀、籃子和籮筐。一把抓住稻禾,鐮刀利索的一劃,一茬稻穀就被放倒了。農活幹得好的人,總是能夠走在其它人前面,贏來一聲聲誇讚,稻田裡便滿是歡聲笑語。

一部分人收割,一部分人脫粒(用摔打的力量使稻杆和稻粒分離)。打出來的穀粒挑回家,經過烈日暴曬,晾乾後收藏起來,便是一整年的糧食。吃的時候,用袋子背上一袋,去打米房脫殼後,便是我們看到的珠光半透的大米了。

從一粒小小的稻種,到亭亭玉立的秧苗,再到隨風舞動的稻禾,再到壓得水稻抬不起頭的沉甸甸穀穗,最後變成晶瑩剔透的大米,期間農人付出的汗水與辛勞,無一不訴說著種好米的不易。

用心煮一碗好飯需要4個月?吃了這碗保你再也吃不下其他

用心煮好每一碗飯,認真對待每一碗飯,是我們最好的回饋。

從前慢,車馬慢,日子慢,煮飯也很慢。

土灶、大鐵鍋,再用上從山裡撿回來的柴火,慢慢蒸煮,最後再燜上一會兒,40多分鐘(近一個小時)後,盛出來的米飯散發著清香,吃起來帶著香甜。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讓大多數人將米飯交給了電飯煲,幾分鐘就齊活,很省時省事,但味道卻完全不一樣了。

借用袁枚老爺子的話,“善煮飯者,雖煮如蒸,依舊顆粒分明,入口軟糯。”那麼,究竟怎樣才能做好一碗飯呢?

用心煮一碗好飯需要4個月?吃了這碗保你再也吃不下其他

選好米,有米生得珠玉色,粒粒晶瑩飽滿。鹿聽精選來自東北的稻花香米,渾然天成,散發著濃郁的黑土地氣息,帶著鄉下的味道。

善淘米,有講究的淘米要花時間,而不是沖洗幾次就好。要用乾淨的水,花功夫,用雙手揉搓,米粒之間相互摩擦,直到淘米水澄淨透明才好,清洗乾淨大米的同時,讓大米充分吸收水分,煮出的米飯才會口感鬆軟。

用心煮一碗好飯需要4個月?吃了這碗保你再也吃不下其他

適量水,剛剛好的水量,煮出的飯才會軟硬適中。基本上,我家平時做飯米和水的比例是1:1.1,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軟硬程度,增加或減少一點水量都可以。

火候把控,一般來說應該是先旺火後小火。但用電飯煲蒸飯,就儘量在跳閘後,不要著急揭開,先利用餘溫燜會兒,等10分鐘左右再開蓋,米香味更濃郁,米飯更是粒粒分明,吃起來軟糯、不粘牙。

一年一度水稻收割的季節,這來自皇天后土的恩賜,傾注農人勤勉智慧的結晶,也許就是吃貨們品質生活的另一個打開方式,從日常的一碗好飯開始,享受美食,享受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