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潔癖的外國人費勁的發明出餐叉,都是爲了TA……

問世間“面”為何物?直教人垂涎欲滴。

這個問題,世界上有兩個民族最有發言權,一個當然是我們大天朝,而另外一個則對穀物麵食痴迷的國家意大利。

在上期《纏人,豐盈,多變,還有誘人的小麥膚色……所有人都為TA傾倒!》裡,小編為大家解鎖了“意麵圖鑑”,然而被意大利人奉為美食驕傲的意麵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比如:有傳說意麵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帶過去的,它其實是中國面系的一部分!這是真的嗎?

來,我們一起走進意麵的前世故事:(請自行腦部國家寶藏張國立老師語氣)

1 世紀

有潔癖的外國人費勁的發明出餐叉,都是為了TA……

羅馬作家曾經對意大利麵有過這樣一段描述“麵粉裹陷的產物 … ”而他描述的東西就被稱做“lagana”;

5 世紀

有一本菜譜提到了一道菜,是把lagana面片和肉一層一層疊起來的,大概就是現在Lasagna千層麵的前身;

7世紀

有潔癖的外國人費勁的發明出餐叉,都是為了TA……

西西里被阿拉伯軍隊攻佔,阿拉伯人帶來了Durum硬小麥,西西里開始生產麵條(就是現在意大利麵的原材料)

9 世紀

敘利亞的一份文獻中提到,有一種阿拉伯文是“伊崔亞(itriya)”的粗小麥粉面團製品,做成條狀並風乾;

11世紀

巴黎開始出現“小蟲麵條(vermicelli)”

12世紀

有潔癖的外國人費勁的發明出餐叉,都是為了TA……

阿拉伯地理學家伊德里希(Idrisi)記述西西里人會製作細線狀的伊崔亞麵條,還將其賣到島外;

15世紀

乾的意大利麵因為很好儲存已經開始很流行,各種新奇的形狀花樣在不同地區產生。那不勒斯因為有得天獨厚的處理乾麵條的氣候,逐漸發展成為硬粒小麥麵食的製造中心;

18世紀

有潔癖的外國人費勁的發明出餐叉,都是為了TA……

麵糰揉捏,壓出作業已經機械化,於是硬粒小麥意式麵食成為那不勒斯的街頭小吃,在意大利各地都可以看到,1790年的一本菜譜裡提及了第一種配面吃的番茄醬的做法;

19世紀

基本上意大利麵的所有吃法和花樣都已經形成了。

有潔癖的外國人費勁的發明出餐叉,都是為了TA……

所以,即便馬可波羅在自己的《馬可波羅遊記》中,描述中國麵食的時候,用的已經是熟知的意大利麵的名字,比如細面(vermicelli)和寬面(lasagne),但意麵的根源絕不在中國。

早期的意大利麵食用起來連汁帶水,人們都是用手抓來食用,吃完還會不忘舔舔手指,像這樣……

有潔癖的外國人費勁的發明出餐叉,都是為了TA……

但是,吃貨能夠改變世界吶!

這次拯救人類的依舊是一群處女座有潔癖的上層人士,他們認為這種吃相極為不雅,為了優雅浪漫的吃頓意麵,他們最終絞盡腦汁發明了餐叉——也就是說,意麵直接促成了西餐餐具的形成!

有潔癖的外國人費勁的發明出餐叉,都是為了TA……

意大利麵也有派系之分

就像中國南北有鹹甜之分,意大利也有南北之分。

南方人的乾麵——意大利南方人(如龐貝、那不勒斯、切法盧)青睞幹意麵。由粗粒麥粉(硬質小麥粉)和水製作而成。經過乾燥處理後包裝出售。價格便宜,保存時間較長。

有潔癖的外國人費勁的發明出餐叉,都是為了TA……

北方人的鮮面——意大利北方人(如羅馬、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青睞鮮意麵。由蛋黃和細麵粉(普通麵粉)製作而成。沒有經過乾燥處理。含水量較高,保鮮期較短。

有潔癖的外國人費勁的發明出餐叉,都是為了TA……

一款完美的意大利麵的精髓,

其實在醬料裡!

1000個意大利家庭,就有1000份獨家意麵秘籍,在意大利有些人甚至會將自己家庭意麵的配方寫進遺囑,世代流傳。

而秘籍的精髓就在於醬料的搭配,一份好吃的意麵,醬料才是靈魂所在。我們雖然達不到意大利人對醬料把控的境界,但是遵循寬面厚醬,輕面輕醬的原則,還是能確保做出一頓好意麵的。

常見的意麵醬料有三款:

紅醬

tomato sauce

有潔癖的外國人費勁的發明出餐叉,都是為了TA……

紅醬是主要以番茄為主製成的醬汁,也是目前在意麵裡見得最多的,如果從字面上翻譯,應該是Tomato Sauce。

蘸薯條的是Ketchup而不是Tomato Sauce, Ketchup的材料是番茄、糖和醋,通常冷食。而真正意義上的番茄醬,材料是番茄、油、肉或蔬菜,通常熱食。

青醬

pesto sauce

有潔癖的外國人費勁的發明出餐叉,都是為了TA……

以羅勒、松子粒、橄欖油等製成的醬汁,口味濃郁較為特殊。

意大利有很多種青醬,也並非都是綠色。 即便綠色的青醬,可以用羅勒,也可以用別的香草。

白醬

cream sauce

有潔癖的外國人費勁的發明出餐叉,都是為了TA……

以無鹽奶油為主,加麵粉、牛奶製成,搭配奶酪芥末、蘑菇、酸奶。主要用千層麵及海鮮類的意大利麵。

你真的會煮意麵嗎?這可是有學問的!

怎樣才算是成功的意麵?

煮到Al Dente你就成功了,在意大利語裡Al Dente直譯過來是“觸及牙齒”的意思,這意味著既要柔軟,又要彈牙、有嚼勁。想要達到此等境界,烹調時間和烹飪方法都必須恰到好處。

有潔癖的外國人費勁的發明出餐叉,都是為了TA……

為此,小編我特意向我們主廚Sean請教了一番,總結出一套“煮麵秘笈”,今天就分享給大家:

1,煮麵的容器要足夠大,好讓面可以自由滾動,不用擠做一團;

2,煮麵要沸水加鹽;

加鹽不只可以調味,還能抑制澱粉糊化,減少烹調流失的澱粉量,降低粘度。據說煮意大利麵的麵湯要達到海水的鹹度才算過關。話雖如此,但是還是按照自己的口味添加比較合適,用量參考每公升加12克鹽。

3,烹煮意式麵食的用水量,最好至少是麵食重量的10倍;

水量充足可以保證麵條有足夠的水吸收,能稀釋烹煮時溶出的澱粉,使水溫不受放入麵條的影響,也可以防止麵條受熱不均。

4,在水中加一些酸性物質,如檸檬汁或者檸檬酸;

城市自來水多半處理成鹼性以減輕管線腐蝕,硬水煮麵容易使麵食流失很多成分,加入酸性物質可以中和pH值。

5,可加少許橄欖油;

這樣面在煮的時候不會粘在一起,還不粘鍋底,更滋潤,口感也更好。

溫馨提示:面和醬要混合在一起才好吃,切記不要為了凹造型錯過美味。

最後附上一張來自網絡的煮麵時間表供參考:

有潔癖的外國人費勁的發明出餐叉,都是為了TA……

希望大家都能煮出美味的意麵,如果想解鎖正宗意麵的做法,可以來鹿聽讓專業主廚手把手帶你製作美味,我們也有屬於自己的“意麵秘笈”喲~

鹿聽知味:luutiion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