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糾結不行動,你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只糾結不行動,你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看見很糾結的人。做孩子的糾結,既厭惡父母管束,又懶得自己出來打拼;做學生的糾結,既不認同老師某些觀點,又怕得不到毫無意義的分數。他們人生的很多時間都是在與過去決斷的事情中較勁兒、反悔,悄無聲息地把當下的時光和美好輸得精光。我們用三分之一時間行動,卻用三分之二的時間來後悔,這樣不僅扭轉不了已成定局的事實,還會錯過當下新的經過,更怕倉促了即將到來的明天。人生若調成糾結模式,就會不由自主地進入一種死循環,在無聲無息中消耗你所擁有的能量。很多時候,人生的失敗不是因為沒有實現,而是錯過享受的最好時光。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一定都遇到過dilemma(進退兩難的困境),這個從我們中考、高考報志願就開始,大學還會遇到讀研、出國、工作的選擇,工作時會遇到選擇行業、公司、崗位等問題。其實dilemma一直在伴隨著我們,我們每一步的選擇都越發艱難,但我們還必須要自己選擇。

我一直覺得人的發展,很多時候看的不是在進退兩難的選擇絕境中的決定,而是你毫不糾結、果斷做出選擇的那一刻起你所付出的努力。

我大學的一位同學,大一入學時成績平平,在大三時卻成為了我們整個院系的學霸。直到後來,我畢業後偶然間和她聊起自己的發展,她畢業後直接保送至北大法律碩士專業,表現優異的她被學校交換到美國康奈爾大學法律系交流。我覺得十分驚奇,本科學習的英語,怎麼又開始學習法律了?她和我分享了她的經歷。

高考時她並沒有報考英語專業,而是我們學校的數學實驗班。但是事與願違,當年的錄取分數線過高,她被調劑到了語言專業的英語系。大一班級裡有很多保送的外校學生,英語口語都非常流利,而她作為一名普通學生只能每天聽BBC、CNN錄音。每天都要練聽力、閱讀、口語。

終於通過她不懈的努力,她的英語專業成績從開始一個數學系調劑的中等成績上升至班級前三,最後上升至年級第一。本科的優異成績讓她在畢業時面臨艱難的選擇,美國知名學府的offer,國內北京大學法律系的offer,她糾結了很久,決定進入北大從頭開始學習國際法。國際法專業的同學都非常優秀,但她依然通過自己的勤奮,自己的堅持在自己的專業獲得非常優異的成績,並且還獲得了很多交流實踐的機會。

她和我講她也不知道未來要從事什麼工作,從事一名英語口譯員,國際法專業律師?或者其他選擇……這一切都還沒有確定,但是她知道自己只要做出了選擇就要努力做到最好,不辜負自己的選擇,要通過自己的堅持不懈證明自己。

其實很多人在面臨人生中dilemma的時候,也根本不清楚即使做到最優的選擇到底自己會有多優秀。到底要不要去大城市打拼?到底要不要接受這份未知公司的offer?到底要不要辭職跳槽?到底要不要換個工作試試?所有人的意見都只是參考,最重要的也許不是反覆糾結於那個選擇,而是你選擇之後的行動。

特別喜歡一部經典影片《阿甘正傳》裡面的阿甘,他是典型的美國夢承載者,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從不糾結,什麼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卻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很多成就。

其實無論是美國夢還是中國夢,我們都不要因為一件事糾結遲遲沒有結果,與其繼續糾結,還不如像阿甘那樣認準一個選擇就大步向前。也許糾結不已就成了荷塘的鹹魚,而衝破困境則是另外一番風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