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總是討好他人嗎?悅他,並不能悅人悅己

你總是討好他人嗎?悅他,並不能悅人悅己


你總是討好他人嗎?悅他,並不能悅人悅己。

“悅他”,顧名思義,就是在人際交往中一味放低自己的需求,對他人的要求一味滿足;甚至在明知自身不能完成的情況下,都不敢拒絕他人的要求。

現實生活中,“悅他者”不在少數。他們事事都想著讓別人滿意,對於他人的要求全部予以接受,而不管自己是否真的樂意去做。

“悅他”真能取悅人嗎

令人遺憾的是,“悅他”並不能真正取悅他人,更不能“悅己”。因為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中,交往雙方要處在相對平等的位置上。如果一方長期處於低等位置,那麼勢必會造成交往的不平衡,進而導致低等位置一方依附於高等位置一方。而依附一方在長期的依附過程中,會逐漸失去人格的獨立性及交往權利的平等性。總之,為了取得他人的認同和肯定,而不顧及自身感受或刻意放低自身位置,結果不但不能獲得真正的親情、友情、愛情,反而會加速其滅亡。

為何有人喜好“悅他”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悅他”的原因之一可能源於個體深深的不安全感和擔憂被疏遠、被拋棄的焦慮感。這有可能源於幼兒和童年時期,導致成年以後出現“悅他”的人際交往模式。還有一種原因,可能是在他最初與某個人進行交往時遭受了挫折,只能以這種討好的方式獲得此人的友誼,形成了不良的人際交往模式,而且沒能及時糾正。

如何克服“悅他症”

★之一:保持平等的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中,並不是一味滿足別人的要求就可以獲得友誼。那樣反而可能導致他人對你“悅他”行為的濫用,覺得你的幫助能輕易獲得,並且非常廉價,從而並不珍惜你給予他的這些。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的過程,個體只有在付出和獲得成正比的時候,才會更加珍惜那些所得;如果付出很少的代價就有收穫,那麼個體會傾向於不那麼珍惜它,因為他覺得自己並沒有付出代價,就算是失去也不會有多大損失。

★之二:保持自身人格獨立性★

不要總是依附於他人(包括物質依附和精神依附),要有自身人格獨立性。人格獨立時,才有力量肯定和保護自己,因為不是全都依靠外界,自己就能給予自己安全感。另外,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只有這樣,他人也才會尊重你的感受。

★之三:拒絕他人不合理的要求★

在他人提出要求時,一定要看其是否合理,並考慮自己是否願意並有能力去提供幫助。如果這三個條件都能達到,可以伸出援手;如果其中任意一條無法滿足,就可委婉謝絕他人的求助。拒絕他人時也要講究一定的技巧,可以多學些這類的技巧。比如,可對求助者說,你很願意提供幫助,但因為最近事情很多、分身乏術,如果非要去幫他,反而可能會耽誤他的事情,等等。

★之四:從獨處中獲得快樂★

一個成熟的人應學會在獨處時不感到孤獨。要擺脫“悅他”的行為,就意味著生活樂趣等不能全部來自他人,而是來自你自己。因此,要提升獨處的能力,多培養興趣愛好,比如閱讀,欣賞能調節心境情緒的心靈音樂,還有運動散步旅遊等。這些愛好能讓你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學會自我肯定,並在獨處時獲得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