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對接歷史,尋找初心的延安之旅

時隔數年,再到延安,是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覺。陌生的是延安的變化真大,昔日的黃土坡上綠樹成蔭,街道寬敞乾淨,高樓林立,新區建設如火如荼,腦海中對革命老區的印象完全被顛覆。熟悉的是延安力量還是那麼強大,無論時隔多少年,只要一踏入延安這塊土地,看到鳳凰山上那標誌性的寶塔,整個人不自覺地被穿越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身心完全沉浸到了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艱苦奮鬥的十三年,這是你到世界任何一個城市都不會有的感覺,這就是延安。

「好文分享」对接历史,寻找初心的延安之旅

到延安,都要講延安精神,學習延安精神,什麼是延安精神,官方解讀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的確,這次在延安五天的研修,所有課程都是緊緊圍繞了這四方面延安精神來開展。專題教學《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延安精神及其時代價值》,老師精彩的授課讓我們更加深入瞭解中國共產黨在延安這十三年所創造的業績是多麼偉大。現場教學參觀了延安革命紀念館、王家坪革命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棗園革命舊址、鳳凰山革命舊址、“四八”烈士陵園等等,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口口窯洞,一張張土炕都在訴說著當年的艱辛和不易,更見證了歷史偉人們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沖天豪氣,也讓我們更加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其中,現場講解這種教學形式令人感受深刻,在一些特殊場景,大家坐在小板凳上,聽老師們精彩講解,重溫歷史,再現經典。在毛澤東主席與分別了20多年的兒子毛岸英首次見面的窯洞前,聆聽了“毛澤東與毛岸英感天動地父子情”,大家身臨其境,彷彿轉換了時空,眼含熱淚,用心用情體會一對父子為理想所經歷的生離死別,父子相見、出征別父、新婚喪夫、老年喪子一幕幕,傳遞出濃濃的理想主義、國際道義和人間正義。在毛澤東主席發表《為人民服務》講話臺前,聆聽了“張思德與張思德精神”,“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讓我們認真思考為人民服務的真正價值。在毛澤東主席與白求恩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見面的窯洞前,聆聽了“一位國際友人的最後遺言”,我們用心去感悟是怎樣的一種人間大愛,讓一位生活優越、技術一流的外國醫生放棄一切,不遠萬里來到貧窮落後的延安,並把生命也留在了這裡。在習近平主席生活了七年的梁家河窯洞前,聆聽了“習近平的知青情懷與時代擔當”,感受到了一個15歲的青年剛到黃土地時的迷惘、彷徨,到22歲離開黃土地時堅定的人生目標、為人民做實事的信念。還有“三五九旅開發南泥灣與南泥灣精神”,激情教學觀看紅色舞臺劇《延安保育院》、學唱陝北民歌等,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刷新對延安和延安精神的認知。

「好文分享」对接历史,寻找初心的延安之旅

一路追尋、一路感受、一路思索,也許每個人心中對延安和延安精神有不同的解讀。延安一位老師的話讓我記憶深刻:讀懂了延安精神,你就站到了生活的頂點,想想那個時候那時的困難,還有什麼不能跨過去的;讀懂了延安精神,你就站到了生命的頂點,想想那那些人那些事,還有什麼不能放棄和不捨。延安在我心中就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是一個讓人充滿力量的地方,它會讓浮躁的心沉靜下來,跨越時空對話革命先輩,它會讓匆忙的腳步慢下來,重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五天的時間很快,還來不及細細整理思緒、回味經典、感悟時光,就又離開了,心中竟是不捨,不捨什麼呢,也許是那種堅定、純粹、無私和擔當的初心,這就是我這次延安之行的收穫,也是自己對延安精神的解讀吧。

審核:張宏宇

「好文分享」对接历史,寻找初心的延安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