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如雪花,基层干部难承受“痕迹主义”之重

报表如雪花,基层干部难承受“痕迹主义”之重

基层干部岂能承受“痕迹主义”之重?一些乡镇鉴于上级要求日新月异,一天中上午、下午、夜晚连抽转不说,还要紧跟上级变化而变化,无奈玩起数据游戏,时间大都被督查、检查、考核所取代,把整个重心放在迎检方面,导致基层压力加大,为此引起上级高度关注。

毋庸置疑,督查检查考核是推动政策落实的重要手段,理应得到全面深入贯彻执行。但是,一些地方变着花样实践,检查过分重视资料,对开会、下乡、影像、频率、方式等考核分值越定越高,事事都要拍照片、做笔记、建台账,人证物证一样不落,而且填报反反复复,不少内容还必须一式多份,这就是典型的“痕迹主义”。

报表如雪花,基层干部难承受“痕迹主义”之重

然而,上级看不到政策落地,没有督导检查考核,结果自己说了算肯定行不通,无形中给投机取巧者可乘之机。问题在于,工作开展务必把时度效,要督在关键、查在要害、考在实处、改在及时,从源头上避免过多过频过滥“体检”。

结合中央近期印发的《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不难发现其鲜明的导向、及时的纠偏、务实的举措具有极强的操作性。由于中央剑指地方作风积弊,从减轻基层负担出发,把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纳入议事日程,因此对“痕迹主义”陋习敲响一记警钟。

进一步分析看,由于督查检查考核侧向于资料,加之部分内容失真失准,时间一长,考核变身换数据。就一年来说,部分乡镇要迎检300多次,陪同高达200多天,累计资料准备份数两三千,内容涵盖部署安排、成立小组、下乡次数、照片打印、群众签字等各个环节。无论是人员总数也好,还是占用时间也罢,都比陪同检查组少得多,久而久之,无形中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难怪“守土人员”叫苦不迭。

报表如雪花,基层干部难承受“痕迹主义”之重

一名资深党校教授认为,督查检查考核应据实而定,并注意时间、频次、方式等,能搞暗访的尽量不惊动地方。对于工作难度大、程序复杂的事项,可以带着标准、规则,就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去督促检查;对于流程简单的事项,在推进过程中就没必要三番五次去查,可以直接“要结果”;常规工作要形成制度,不能心血来潮,说查就查。对督查要持审慎态度,不能太随意,要高度警惕“痕迹主义”。

报表如雪花,基层干部难承受“痕迹主义”之重

确实,同一项工作检查应当统一时间集中开展,甚至可以把几项相互关联的工作放在一次督查,这样既可以全面体检折射“立体感”效果,又可以整体性查漏补缺加以整改,价值或许远远超出人想象。譬如扶贫工作,产业、交通、民政、卫生、教育等无所不及,不必各相关单位分别去查,部门之间应尝试集中考核,而且有些数据可以共享,避免过多占用乡镇干群时间,让他们把工作重心放到落实层面,远离“痕迹主义”。

可见,没有实干,就无所谓国家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中国梦的实现,中办《通知》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当前严峻形势,扑下身子干、挽起袖子做,多些脚踏实地、少些虚头巴脑,这样既可以狠刹“痕迹主义”,又能够推进工作发展,真正减轻基层干部负担。(胡南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