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哈科會暨第三屆北緯45°創新論壇 在哈爾濱啓幕

10月12日,第七屆哈科會暨第三屆北緯45°創新論壇在哈爾濱盛大啟幕。來自中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韓國、伊朗等國家的500餘位科技界代表齊聚北國冰城,共敘友誼、共話合作、共謀發展、共創繁榮。


第七屆哈科會暨第三屆北緯45°創新論壇 在哈爾濱啟幕


第七屆哈科會暨第三屆北緯45°創新論壇 在哈爾濱啟幕


第七屆哈科會暨第三屆北緯45°創新論壇 在哈爾濱啟幕


第七屆哈科會暨第三屆北緯45°創新論壇 在哈爾濱啟幕


本屆哈科會被納入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框架,由哈爾濱市人民政府、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主辦,哈爾濱市科學技術局承辦。國家科技部黨組成員夏鳴九,烏克蘭駐華大使奧列格·焦明,黑龍江省副省長聶雲凌,新西伯利亞州政府代表伊瓦希娜·安娜斯塔西婭,深圳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陳彪,哈爾濱市委副書記、市長孫喆在開幕式上分別致辭。


第七屆哈科會暨第三屆北緯45°創新論壇 在哈爾濱啟幕


會上,夏鳴九在致辭中說,改革開放40週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不斷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開啟了中國同世界交融發展的新畫卷,也開創了中國科技對外開放的新局面。哈爾濱市立足對俄合作優勢,積極融入東北亞經濟圈,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倡議,為夯實中俄兩國地方間科技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深化雙邊創新融合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哈科會歷史十二載,營造了獨具特色的開放生態和文化氛圍,推動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共贏發展。


第七屆哈科會暨第三屆北緯45°創新論壇 在哈爾濱啟幕


烏克蘭駐華大使奧列格·焦明指出,烏中友誼源遠流長、合作歷史悠久,多年來,雙方依託哈科會平臺,廣泛開展信息往來、學術交流、人員互訪、重大項目合作研發等活動,建立了常態化的交流合作機制,實現了卓有成效的雙向技術成果轉移轉化。


第七屆哈科會暨第三屆北緯45°創新論壇 在哈爾濱啟幕


聶雲凌表示,黑龍江省科技成果產出排全國第8位,科技實力排全國14位。黑龍江的經濟社會發展從沒離開過國際科技合作的支撐和推動,“哈科會”的成長始終得到海內外朋友的鼓勵和支持。12年來,哈科會已經成為連接黑龍江省和與會各國友好互信的橋樑紐帶,成為跨境、跨區域科技與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希望與會嘉賓充分利用此次平臺,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對接技術合作線索,挖掘科技合作潛能,推動跨境跨區域協同創新發展。


第七屆哈科會暨第三屆北緯45°創新論壇 在哈爾濱啟幕


伊瓦希娜·安娜斯塔西婭說道,作為第七屆哈科會的國外主賓城市,新西伯利亞州願與哈爾濱一道,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中俄創新合作向縱深發展、建立交流機制向常態化邁進。


第七屆哈科會暨第三屆北緯45°創新論壇 在哈爾濱啟幕


陳彪表示,深圳市與哈爾濱市,一南一北,遙相呼應。自深哈建立對口合作機制建立以來,兩地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多領域實現協同互動,組織了兩地創新創業大賽、科技創業企業進深交所等活動,探索建立了中俄兩國哈爾濱、深圳、莫斯科、葉卡捷琳堡四地聯合創新中心,推進了兩地增進交流互信、深化友好合作。深圳作為第七屆哈科會的國內主賓城市,積極組團來哈參展參會,願藉此平臺,深入推進兩地創新創業成果交流互動,推動跨區域協同創新發展。


第七屆哈科會暨第三屆北緯45°創新論壇 在哈爾濱啟幕


孫喆致辭並宣佈開幕,他指出,哈爾濱地處東北亞區域中心,科教資源富集、科技孵化體系完善、國際科技合作體系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需求巨大。作為北緯45°沿線國家科技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第七屆哈科會緊緊抓住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和深哈對口合作契機,邀請深圳市和新西伯利亞州作為主賓城市,力爭推動跨境、跨區域協同創新,努力實現多方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第七屆哈科會暨第三屆北緯45°創新論壇 在哈爾濱啟幕


隨後,由哈爾濱市科學技術局和哈爾濱工程大學聯合承辦的第三屆北緯45°創新論壇正式啟幕。圍繞北緯45°國家間的科技合作與寒地技術開發、高科技產業和園區間的協同創新發展等議題,哈爾濱工程大學、國際經合組織—蓋馬、哈爾濱工業大學、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韓國中小企業革新協會、俄羅斯科學院烏拉爾分院等創新主體的代表分別做了主旨演講,推介了各自創新資源優勢,並與參會嘉賓一道,共同探討開啟高寒地帶技術與產業創新合作的新模式新方法,共同探索科技創新助力北緯45°沿線國家和地區科技合作向縱深發展的新理念新路徑。

回首過往,“哈科會”已經走過了12個年頭,實現了從區域性向國際化的過度,完成了從單一性向多元化的轉變。展望未來,期盼“哈科會”閃耀於國際科技合作的舞臺,熱望北緯45°創新論壇馳騁於財富智慧創新的緯度。

本屆論壇立足北緯45°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地理氣候條件,依託寒地特色的產業資源,在前兩屆論壇成果的基礎上,引入大學科技合作與城市創新、大學科技成果轉化與創新創業等內容,力求實現內涵多元化、形式多樣化,為沿線各國思想交融和智慧碰撞搭建平臺,促進信息往來、學術交流、技術交易、研發、產業化及投融資合作;為提升區域技術與產業合作創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撐,推動構建北緯45°沿線開放創新合作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