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攻克執行難這一歷史性難題

“‘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戰非打不可。通過這場戰役,打出了聲威,打出了士氣,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執行制度、機制和模式。三年來,人民法院解決執行難工作力度前所未有,成效前所未有,實現了執行模式的重大變革,執行質效有了較大提升,執行外部環境有了明顯改善。”10月24日上午,周強院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報告法院解決執行難工作時鏗鏘有力地表示。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切實解決執行難的決策部署,最高人民法院於2016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三年來,人民法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各方面的支持下,舉全國法院之力,攻堅克難、一往無前,努力攻克執行難這一歷史性難題。目前,“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已經取得重大階段性進展,正處於決戰決勝的最後關鍵時期。“基本解決執行難”已經成為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的生動寫照。

努力攻克执行难这一历史性难题
努力攻克执行难这一历史性难题

回首處,跋山涉水未停步

公與平者,國之基址。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執行是訴訟程序的最後一道環節。長期以來,由於涉及訴訟群眾切身利益,執行難不僅是困擾人民法院的突出問題,更是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各界極為關注的熱點問題。自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首次出現“執行難”一詞,至今已在29個年度的工作報告中先後出現95次,使用過的表述有:“執行難的狀況仍在繼續發展”“執行難的問題仍非常突出”“經濟糾紛案件執行難的情況尤為突出”“執行難不僅長期困擾法院工作,而且直接損害司法權威,甚至引發了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努力探索解決執行難的新方法、新途徑”“使執行難的狀況儘快地有一個較大的改觀”“採取有力措施切實解決執行難”等等。這些都凸顯了執行難問題由來已久、影響已深,也反映出人民法院解決執行問題的難度之大。

執行難,到底難在哪裡,這既是溯源之問,也是解決之道。執行工作本身就是依靠國家強制力實現勝訴當事人權益,最終化解矛盾,徹底解決糾紛的過程,必然矛盾衝突最劇烈、對抗性最強。查人找物難、財產變現難、排除非法干預難、清理歷史欠賬難,這一道道關卡猶如天塹,橫亙在人民法院面前。

尤其是有相當一部分被執行人確無財產可供執行的“執行不能”案件,長期成為人民法院卸不下來的沉重歷史包袱,成為“不能承受之重”。客觀地看,“執行難”問題首先應當從法院自身找原因,執行規範化水平不高、執行人員力量和能力不足、執行制度機制不夠健全完善、執行工作管理不夠規範等長期存在。但同時也要看到,社會誠信體系不夠健全、執行依據複雜多樣、執行標的種類繁多、法律和配套制度不夠健全完善、多種經濟社會矛盾交織等外部因素,是更深層次的困難障礙。總體來說,執行難問題的存在,折射出我國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層面的短板,反映出信用制度相對缺失、市場退出機制運行不暢、人民群眾法治意識和市場主體風險意識欠缺等現實問題,是諸多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疊加、交織在一起,進而在執行領域的集中體現,是我國特定歷史發展時期、特定社會發展階段的產物。

看今朝,壯懷激烈戰正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高度,將解決執行難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切實解決執行難”“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的目標。

這是一個偉大政黨的使命擔當。

2015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強力推行立案登記制,使立案難真正成為歷史。在解決立案難問題之後,最高人民法院正視執行難這一歷史性難題,堅持以猛藥去痾、壯士斷腕的勇氣擔當,自2016年3月起全力以赴推進“基本解決執行難”,從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從西北邊陲到萬里海疆,一場攻堅執行難的宏大戰役壯闊開啟。

這是一次觸及靈魂、刀刃向內的自我重塑。

逐夢前行的道路,從來不是一片坦途。人民法院首先從自身開始,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力度,全方位改革執行工作體系,涉及之廣、觸動之深,令人動容。通過建立全國四級法院“統一管理、統一協調、統一指揮”執行管理新模式,讓執行管理“一竿子插到底”;通過規範適用終結本次執行程序、推進執行轉破產、加大執行救助力度等途徑,分流解決 “執行不能”案件;通過建立完善團隊化執行工作模式等方式深化執行體制機制改革,強化執行公開,以形成更加理解支持執行的濃厚社會氛圍,等等。人民法院革除執行積弊,清理歷史積案,促使執行工作提質增效,讓執行工作步入良性循環。近日,新華社刊發一系列解讀執行難文章,運用生動事例和大數據全景呈現了三年來“基本解決執行難”這場戰役的壯觀場面。文章提到社會各界和廣大執行幹警實實在在感受到三年來發生的深刻變化。撫今追昔,人民法院執行工作體系經歷了刮骨療毒的痛苦,也實現了脫胎換骨的新生。

這是一場問題所指、改革所向的制度變革。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瞄準造成執行難的各種深層次原因,人民法院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法委協調、人大監督、政府支持、法院主辦、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格局,通過建設網絡查控系統基本實現對被執行人主要財產形式“一網打盡”,通過推進聯合懲戒體系建設讓失信被執行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通過推行網絡司法拍賣破解財產變現難題,等等。三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人民法院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藉助現代信息科技手段這把利器,不斷破解制約執行工作的深層次問題,在推動解決執行難的同時,也為促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了重要貢獻。新華社記者在《5年執行到位7萬億元 厲害了人民法院》一文中表示,“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單位主辦的‘信用中國’是當前政府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總窗口,其中關於懲戒失信的數據信息約八成來自法院的執行工作”,文章認為人民法院推進“基本解決執行難”有力推動了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這是一首百舸爭流、揚帆奮進的時代壯歌。

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三年來,廣大執行幹警懷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披肝瀝膽、夜以繼日戰鬥在執行一線。黑龍江高院執行局局長侯鐵男同志,在召開解決執行難問題的會議中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離我們而去。廣東信宜市法院執行局副局長伍彤同志,去世前兩天,仍然利用週末時間在辦公室加班加點寫執行裁定書……先後有27名執行幹警犧牲在工作崗位上。他們用無私奉獻踐行了錚錚誓言,用鮮血生命捍衛了公平正義。

望征途,初心一如來時路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從歷史的天空俯瞰中國法治發展歷程,“基本解決執行難”一定會成為一件彪炳史冊的壯舉,一定會深深鐫刻在人民群眾的心田。無論任何時候,一切為了人民,始終都是人民司法無處不在的烙印,都是人民司法堅定前行的底色。

如今,“基本解決執行難”正處於攻堅克難、決戰決勝的最後關鍵時期,也到了推動長遠解決執行難問題的窗口期。我們首先要攻堅決勝、如期實現“基本解決執行難”這一階段性目標,並在此後繼續保持執行工作高水平運行,建立完善長效機制,著力推進“六個結合”,把解決當前突出問題與建立長效機制結合起來,把強制執行與規範執行結合起來,把依法懲戒與司法關懷結合起來,把健全制度與應用科技手段結合起來,把解決執行難與解決“執行不能”結合起來,把發揮法院職能作用與動員社會力量結合起來,在更高層次推動執行工作長遠發展,努力實現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切實解決執行難”目標。

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各有關方面監督支持下,在全國法院幹警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攻克任何妨礙公平正義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執行難,讓執行難這一歷史性難題真正成為歷史,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立足審判執行工作職能,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法治精神,促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這是法治中國的美好願景,也是人民法院矢志不渝的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