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的日本,假如不侵略其他國家,全力進攻美國,會怎麼樣?

i咖喱給給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二戰日本如果直接打美國,將會被美國碾壓的渣都不剩。

日本是一個很有野心的民族,他奪朝鮮的目的是為了中國東北,奪東北的目的是為了全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奪下東亞地區的目的就是為了全世界。


日本本身是個島國,其本土資源少得可憐,基本全靠進口。他奪下東亞的目的就是拓展生存空間,掠奪東亞地區的人口,資源,這樣他才能有實力和西方列強一戰,如果不入侵東亞地區,又和美國開戰了,那麼戰爭最多一個月後,日本的大大小小的飛機,戰艦隻能趴窩,因為沒有石油。而且以日本本土資源的供應能力,基本就是一錘子買賣,太平洋聯合艦隊沉一艘船就少一艘,打到最後,日本甚至得用大刀長矛當武器了。

日本人不蠢,所以在沒有拿下東亞之前是不會和美國開戰的。

之所以在1941年還是打了起來,很大原因就是美國中斷了日本的石油供應,沒錯,還是因為資源。

在此之前,美國一直是日本最大的石油供應商。但是由於1940年,日本進攻東南亞,直接侵犯了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利益,在此之前美國本就關於德日意問題,日本侵華戰爭問題和日本針鋒相對,現在日本這麼幹,美國直接凍結了日本在美國所有資產,並且停止向日本出口關鍵物資,石油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人這下慌了,此時中國方面的戰爭步入相持階段,東南亞又剛剛開打,石油資源是日本進行一系列戰爭最重要的資源,原本日本還在為北上還是南進犯愁,現在美國來這麼一下直接堅定了,更有軍部狂熱份子認為美國人不過如此,日本是可以收拾美國的,但是日本大部分人都知道,現在的日本打美國還不行,日本也沒有能力開闢那麼多戰場。他們制定的計劃原本是這樣的,日本趁美國不備偷襲美國,然後壓著美國打,讓他沒有喘息的機會,再後逼迫美國簽訂停戰條約,迫使美國讓出東南亞的利益並且恢復對日本的石油出口,只是戰爭這部絞肉機是好進不好出的,美國也展現了自己強大的工業實力。


(圖為當時美國某港口一角)


守仁看劇


當然美國贏

戰前日本的石油大量從美國進口,美國的鋼產量是日本的8倍,綜合國力美國強.

至於日本為什麼還打美國,原因比較複雜:

日本一直有兩條侵略路線即"北進"和"南進".

一開始,日本選擇"北進"但是,日本在諾門坎和蘇軍打了一仗,結果被殲50000人,他知道惹不起蘇聯,且那時,中國戰場陷入僵持,日本陸軍一時分不出太多的兵力再繼續"北進\

寡慾heart


還能怎樣?還是先被吊起來打,然後再按在地上摩擦,這就是唯一的結果,小日本不管怎麼選擇都同樣翻不了天,綜合實力跟美國對比起來,還隔著幾十條街呢,打個比喻,二戰時期的我們工業化水平是怎樣的大家應該都瞭解吧,可以說基本為零的那種,然而小日本連我們都打不贏,難道還想著去跟擁有完善工業體系的美國硬剛?

▲美國造船廠一角

當時的日本跟美國差距有多大呢?小日本就算損失了一艘老舊戰列艦,都能讓海軍馬鹿痛心疾首,然而美國佬就算是損失了一整支艦隊,過不了多久新的艦隊就補上了,誇張一點說,當時的美國造航母是按照星期來算的,造船的速度真的就跟生產香腸一樣;還有一點要注意,二戰期間美國的生產作業不僅僅是要滿足本國的需求,各種物資還要全世界到處支援,

所以,就問一句,這種工業實力的美國你讓小日本拿什麼去拼?頭鐵麼?

▲密密麻麻的造船碼頭

美國是能在整個二戰期間生產大概30萬架飛機,150艘以上的航母的國家,日均飛機產量大概為130架次,一天產量就可以組裝一個飛行大隊,更不用說人家的鋼鐵產量、石油產量是德英法日等國家加起來也比不了的那種,美國大兵打仗還要喝可樂、嚼口香糖的,

你小日本有什麼?不管哪方面,都連美國的零頭都比不上好吧。而小日本能在二戰堅持那麼久,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侵略,侵略了才有資源、有財力去支持戰爭,不然一個彈丸之地遲早要完。

▲美國飛機制造廠

最後再說幾句,大家知不知道為什麼小日本要去偷襲搞人家的珍珠港,就是

為了逼迫美國取消對日本的各種資源禁運政策啊,美國是不會允許鬼子霸佔東南亞那大量的戰爭資源的,所以美國佬就對小日本採取了禁運政策,並且要求日本必須把軍隊的部署調回1937年之前的狀態,這就基本上等同於讓小日本放棄在發動侵略戰爭以後所得的一切利益,這麼一來小日本肯定不同意啊,所以就只能拼一波了,先對珍珠港開刀,然後,小日本就涼了。


哨兵ZH


如果日本只和美國打的話,結果還是一樣的。為什麼說一定是一樣的結果呢?

兩國之間的戰爭,不同於雙方之間的一場戰爭,如果只是說某一場戰爭那麼勝負就難以預料了,因為只是單單的一場戰爭的話,裡面變化的因素太多了,不管是冷兵器時代,還是在近現代以來,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爭都是有的。

但是兩國之間的戰爭就不一樣了,主要靠的還是實力,兩國之間的戰爭不是一兩場戰役就能解決的。需要考慮的最主要的就是雙方的實力,當然這個實力包括的也很多,比如說軍隊素質的,武器裝備,戰略縱深,指揮官的素質,國家的經濟實力,國家的戰略物資,還有兵源的動員能力等等很多原因。但是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日本在做這寫方面對於美國來說都是沒有明顯的優勢,相反美國在很多方面都是明顯強於日本的。

首先就說戰略物資裡面最重要的一個石油,沒有石油的話,飛機,坦克,航母,艦艇等等那都是一堆廢鐵。日本人和美國開戰最希望得到的也就是石油。但是看看這兩個國家的差距。美國當時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1930年就達到了12311噸,美國當時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孚石油公司生產了當時世界三分之二的石油,是整個 日本的200多倍。當時的主要石油生產的地方就是蘇聯,中東,墨西哥,荷屬東印度,但是這些加起來還沒有美國的多。當時日本在戰前每年需要的石油是500萬噸,但是開戰的時候至少需要800萬噸以上。這個日本自己是明顯滿足不了的,日本在中國的佔領區也是不能的,但是在中國日本也是想自己開採石油的,但是成本高,產出地。根本不可行。所以日本只能是美國開戰,尋求東南亞的石油。

再說美國的經濟總量,當時戰前美國的經濟總量是已經達到了2000億美元,但是日本只有區區的接近300億美元,相差太多。而且日本每年的財政收入和美國是沒法比的,那麼在軍費支出方面美國更是甩了日本好幾條街。

在工業方面二戰之前美國的工業產值佔到了全世界的38%,到二戰結束的時候更是佔到了60%當然這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美國本土沒有受到波及,看看當時的整個歐洲,都已經被戰火焚燒了。但是日本呢在戰前才佔到了全世界的3%,最多的時候也就是5%左右。

看看美國這幾年時間生產的武器裝備呢,海軍方面造了131艘航空母艦,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還有護衛艦,潛艇等等幾百艘。海軍也是直接擴充到了三百多萬人。

陸軍方面塔克,自行火炮等等生產了102351輛,大炮372431門,軍用車輛350萬輛,彈藥那些更是無數,陸軍擴充到了600多萬人。

在同時期的日本呢,只裝備了15艘航空母艦,戰列艦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63艘等等。在陸軍方面相差的就更大了。

在戰後美國軍隊發展了1050萬人,日本呢把一些剛抓的壯丁算進去,也就幾百萬人,而且大部分的都是一些孩子,十幾歲的。

就說這些差距,美國把日本甩了好幾條街,日本怎麼和美國打。美國和日本打也不是一兩場戰役就結束了,那麼勝負都有可能,但是這樣僵持下去,日本根本沒法和美國打的。


小伍講歷史


會死的更快,假設日本完全不對東南亞、中南半島和中國內陸動手,只保有2戰剛開始時的本土、東北和朝鮮半島。

那麼它將失去山西的頁油田和荷屬東印度油田,只憑借庫頁島油田無法滿足需求;它將失去從中國掠奪的大量糧食,只有本土和東北產糧區無法擴充700萬陸軍;它將失去馬來西亞橡膠,不能生產汽車和飛機(一些飛機好像不用橡膠,不是特別清楚)。

總之,缺乏原料和燃料的日本不可能打贏和美國的消耗戰,航空隊和戰艦缺乏燃油就會直接趴窩,陸軍也會喪失機械化,面對美軍的海空優勢毫無勝算。日本會失敗的更快,如果按照歷史1941年開戰,可能1942年就結束了,甚至美國的埃塞克斯級都來不及下水。

但是,日本任然有機會創造一些戰術勝利,當時的燃油儲備可以維持一次美日主力決戰,日本可能會選擇偷襲珍珠港,也可能出動戰列艦與美決戰(41年時大艦巨炮主義依舊佔上風)。結果可能是擊潰一次美國艦隊,然後在後續不斷的打擊下瓦解。(本人認為如果採取艦隊決戰的話還有可能延長戰爭時間,畢竟戰列艦造期長,美國因為珍珠港意識到了航母的重要性)


用戶103219747680


這個假如根本不用假如,日本不可能去打強大的美國,那隻會被吊打。日本首選還是中國,一同樣是亞洲人,二距離近,三滿清倒不久,民國不穩定,各地軍閥各懷鬼胎,不同心,四日本很早就在東三省發展,扶持偽滿,種種原因只選中國,沒可能的假如,浪費口舌,你應該問如果日本不同時打中國和東南亞各國,最後不惹美國,全部軍力放在中國會怎樣?


抵制二胎


日美二戰時期放手一搏,必定倆敗俱傷,國力衰退。


豪情萬丈153396209


這個題等於沒出。為什麼?因為題主似乎暗示日本在亞洲侵略損失了力量和物資不能戰勝美國了一樣。

否。兵力上除了在中國戰場上損失了一些(但仍成建制),其他戰場幾無損。而中國戰場和其他戰場它獲得的物資資源是無法估量的。

現在撇開他沒有亞洲戰場,專門與美戰爭的話,也是沒有勝算的。

一,它要海空軍橫跨太平洋去攻擊美國,它的石油物資供不上。美以逸待勞。

二,日工業生產能力強大,造軍艦飛機沒問題,但美國的生產力更強大,關鍵的是美國的科技軍事能力比它高一截:日本是單發步槍,美是連發湯姆;日是小山炮小鋼炮多,美是重炮大炮多;日航母多,但防護能力差,美航母更多,攻防能力、火器都強。且導彈已出現。空軍比美在機型種類、續航能力、火器攻擊能力上都差。

日本為侵略而戰,美為自由懲惡而戰,性質不一樣,士氣、戰鬥力、智慧不一樣。

日本各方面是強國,但與美比,美更強。戰爭是綜合性能力體現,即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的綜合比拚,軍事上就比不上美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都比不上,比如日本是軍國主義軍人干政,文人政府靠邊,天皇只是默認被挾持的傀儡,整個國家成為戰爭機器,開足馬力,舉國消耗在戰爭上,其他就不會發展和保證,只會死的快。美是市場經濟,只要軍工企業加緊生產就行,其他不會轉化,繼續國民經濟發展事務,保障繁榮各項。政治制度更發揮良性作用。

發動對美攻擊,日本有識之士心知肚明:死啦死啦的幹活!但在軍國主義的體制下,知死而死,是無奈的。正如發動珍珠港偷襲戰爭的大功臣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臨死遺言(之前不敢說):發動對美國戰爭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帝國完了!

多麼痛的悔悟。


光明進


日本國土狹小,資源匱乏,特別是對支持戰爭所需要的鋼鐵、石油、輕鋁、橡膠更是要從國外掠奪。在日本全面侵華的第二年,日本有50%的鋼鐵特別是製造潛艇的特種鋼鐵要從美國進口,差不多70%的石油要從美國進口。當1941年7月美國掐斷對日本的鋼鐵和石油出口後,日本當時存儲的油料只能夠用半年。從以上事實就可以看出,如果他不去侵略別的國家,他根本沒有能力發動戰爭,更談不上全力進攻美國了。


血染戰旗紅


後來中國吞不下,蘇聯打不過,美國又威脅要禁運石油和廢鋼。

實在沒辦法了只能先幹掉美國太平洋艦隊然後去東南亞搶資源。結果它的判斷很正確:美國真不是小日本這個國家能打贏的。最後才親身見證了“核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