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我的團長我的團》——爲什麼「煩死啦」

首先,這是一部國內少有的非主旋律戰爭片,沒有指點江山,沒有主角光環,沒有個人英雄主義。更多關注的是當時苦戰條件下,普通基層官兵的現實寫照,人物刻畫有血有肉。偉大的抗日衛國戰爭,是靠每一場微小的戰鬥積累取勝的,為此奉獻犧牲的所有人都不該被忘記,平凡人也有屬於自己的激情歲月。

看懂《我的團長我的團》——為什麼“煩死啦”

劇中兩大主角,孟凡了外號“煩啦”,龍文章外號”死啦”,合起來就是“煩死啦”。

兩個人的名字和外號其實蘊含了很多信息,“煩啦”的父母是知識分子,見識廣博,胸懷理想,但卻不得志,鬱鬱寡歡。給孩子取名凡了,希望他平凡就好,不要為名利所累,頗有些淡泊明志的意味。 “死啦”的父母是神棍,是江湖草莽出身,身為社會底層,他們行走江湖,見慣世間冷暖。給孩子取名文章,自然是期盼他將來靠知識生存,不要走父母老路。中國人起名字是很有意思的,父母沒有什麼,都希望孩子能得到,從對孩子未來的期許,寬慰自己,從而得到人生的希望和精神的寄託。

他們倆,一個是學生兵出身,閱書無數;一個是江湖草莽出身,閱歷豐富。雖然從性格、成長各方面完全不同,但其實都是當時社會情況下的精英,打個比方,比如劉邦和張良。大家發現沒有,其實任何能做成事的團隊,領頭的必然有這兩個特質的人。

龍文章剛剛出現的時候,“煩啦”就特別煩他,說他會把大家害死,所以管他叫“死啦”。而“死啦”卻格外喜歡“煩啦”,看出他是這群兵痞中的明白人,讓他做自己傳令兵,保持三米之內。

看懂《我的團長我的團》——為什麼“煩死啦”

看懂《我的團長我的團》——為什麼“煩死啦”

剛一接觸,一個就特別煩,老是應承躲著對方;一個就特別喜歡,老是沒事找事欺負對方。說明什麼,這是默契和心有靈犀啊,因為煩和喜歡只是表象,內在的是他們倆互相懂對方。孟凡了想死的精彩,而沒有勇氣,所以表現的貪生怕死;龍文章想活的明白,但卻極為掙扎,所以表現的極為瘋狂。

孟凡了總是不停抱怨,貪生怕死,能躲就躲,但每次行動死啦要不帶他,內心卻極為不願意,所以,死啦最後總會給他個臺階,把小爺帶上。

而龍文章總是活躍異常,鼓動士氣,帶大家玩命,但每次行動不帶上孟凡了,他卻會極為不踏實,所以,他必須讓這個智多星三米之內。

“死啦”是用行動踐行“煩啦”想做不敢做的事,“煩啦”的瑣碎抱怨其實是“死啦”內心逃避的現實。煩死了,是他們在當時情境下,都無法改變現狀的無奈人生嘆息;而“煩死啦”,是無論成敗,堅持做正確事情的最佳拍檔。

看懂《我的團長我的團》——為什麼“煩死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