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知識付費」規模龐大,和美國依賴廣告不同

導語:美國財經媒體Marketplace記者Jennifer Pak近日發表介紹中國“知識付費”的文章。文章中稱,中國“知識付費”經濟規模龐大,2017年達73億美元;而同時,美國的播客多是依靠廣告獲取收入,其廣告收入在2017年達3.14億美元。對信息的渴望、不斷更新技能的需要、手機支付便利、害怕錯失機遇……在各種這些因素協同作用下,中國“知識付費”經濟還會繼續發展。

美媒:中國“知識付費”規模龐大,和美國依賴廣告不同


陳俊(Chen Jun,音譯)和他的女兒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34歲的陳俊(Chen Jun,音譯)在上海租了一套小公寓。他、妻子和孩子合住一間臥室,哥哥的家人合住一間,他的父母睡在門口客廳角落的床上。

生活安排得有點緊,但是根據官方統計,對於來自農村的農民工來說,陳俊的生活狀況很普遍。

住在上海比在華中地區的湖北老家要貴得多。

有了兩歲女兒和家庭責任,陳俊說他必須努力工作,有遠大夢想。

幾年來,陳俊一直在擔任數據庫工程師,月薪2300美元,幾乎是上海白領工人平均工資的兩倍。然而,陳說他一直在關注提升技能和改善財務前景。

“我當時在一家國有保險公司工作,壓力不小。我經常加班,有時整個週末都不休息,”他說。

最終,他從“幣圈首富”李笑來那裡看到了一個播客。

“播客名稱是《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誰不會被它吸引呢?”陳俊說。

美媒:中國“知識付費”規模龐大,和美國依賴廣告不同


他說,在他決定放棄穩定工作,轉而投資加密貨幣的過程中,播客扮演了重要角色。

為此,陳俊每年支付199元(約合29美元),他說可以負擔得起。

在中國,有些播客是靠廣告生存的,允許聽眾免費收聽,就像在美國一樣。但陳俊說認為,免費內容更多屬於娛樂性質,對自我提高沒有幫助。

“移動支付使收聽便利化,向專業的音頻平臺支付很少費用,就能獲得高質量播客內容,”陳俊說。

他已經購買了十多個播客,主要是關於中國歷史、健康、經濟、金融和學習方法的教育講座,總共花費160美元。

在收費播客中,聽眾可與專家或名人的互動問答,在線觀看直播講座,並按照自己的意願參與和支付,這就是中國人所說的“知識付費”經濟。

據中國的廣電總局一家研究機構估計,去年,中國播客收入約73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自付費播客。這個數字只集中在消費者直接在線支付的內容,不包括播客的廣告收入。

相比之下,美國播客行業主要通過廣告賺錢。據互動廣告局統計,去年廣告收入達3.14億美元。

讓消費者直接支付內容並不是一個新想法,像Patreon之類的平臺也允許播客接受粉絲付費。

然而在中國,一家與政府相關的獨立研究機構發現,在各種因素——對有用信息和相關信息的渴望、在中國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不斷更新技能的需要、手機支付便利、害怕錯失機遇(FOMO)恐慌心態——的協同作用下,知識付費已成為規模達數十億美元的產業。

《人民日報》下屬的一家研究機構認為,“人們購買知識可能不是為了學習,但在線購買信息的簡單行為有助於減輕人們對知識差距的焦慮,並給人們帶來安全感,不會落於人後。”

陳俊的手機上有不少付費播客,其中一些的標題頗為實用,如“如何成為最佳學習大師”、“如何從股市獲得健康回報”,以及“管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他還訂閱了“怎樣讓你的聲音更有魅力”,這個播客的訂閱聽眾有21.8萬人。

這檔熱門節目的幕後人物是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科德學院的鄭偉博士。他說,他的大多數訂戶都是白領,他們急於跟上形勢。

美媒:中國“知識付費”規模龐大,和美國依賴廣告不同


鄭偉

“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已經在北京之類的城市工作了很多年,但他們仍然帶有農村口音,在社交場合吃不開,”鄭偉說。

以不到3美元的價格,鄭偉在“得到”精品課上承諾教聽眾“掌握科學的發音和說標準普通話的方法,改善他們的口音”以及“擁有一副好嗓音,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鄭偉並不擔心類似訣竅可以在網上免費找到。

“中國的中產階級認為免費內容質量不高,付費產品是有用信息,節省時間,”鄭偉說。

在中國最流行的付費播客類型是中國詩歌和歷史、自我成長、金融、商業和教育。

為了銷售更專業的內容,中國的音頻平臺邀請專家和他們一起開發播客。播客平臺仍在對人們願意支付的內容進行測試。

該行業已將其網絡擴散至6000英里外的美國明尼蘇達州,在那裡,《經濟展望雜誌》與蒂莫西·泰勒(Timothy Taylor)剛剛簽署了一項協議,成為了中國最大的音頻平臺喜馬拉雅的播客。

泰勒撰寫了一篇名為“與經濟學家交談”的博客,他說不打算在美國播出。

他表示,一家中介組織曾幫他聯繫到喜馬拉雅音頻平臺,並驚訝地發現人們對以他的著作《斯坦福極簡經濟學:如何果斷地權衡利益得失》(The Instant Economist: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how the economy works)為藍本的播客感興趣,該書解釋了基本的經濟術語。

泰勒說:“我懷疑在美國(播客)是一種商業冒險。現在你知道,麻省理工學院的所有課程都是免費的,所以如果你想上一堂經濟入門課程,你就可以去。”

泰勒說,他與喜馬拉雅平臺密切合作,開發了90集播客。該平臺負責對他的播客進行營銷,這意味著泰勒在播客標題上沒有最終發言權。

泰勒說:“我希望是‘講述經濟學故事’之類的,他們想要更切實可行。”

最後,喜馬拉雅把他的播客命名為“斯坦福經典經濟學”,出自他之前在斯坦福大學任教的經歷。

美媒:中國“知識付費”規模龐大,和美國依賴廣告不同


他的播客簡介是:“你可能不關心生產率,但是你一定關心升職和加薪;你可能不關心國民產出,但你一定關心資產保值和增值;經濟學帶你理清這些疑問,給你提供多角度看待世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你洞悉經濟社會運作的原理,助你果斷權衡利益得失,快速做出正確決策,提高你的財富指數和幸福指數。”

到目前為止,泰勒的播客有大約7000個用戶。

“我向你保證,即使你不想學習,也有很多人願意學習,如果你不學習這些課程,他們會比你更有優勢,”一位訂戶在播客的評論中寫道。

泰勒說,如果該平臺在90集製作完成前取消他的播客,合同允許他保留預付款。“我們全家將度幾次不錯的假期,一旦合作不成也不會有損失,因為我們有預付款。”

經濟類播客可能是個聚寶盆。

中國最受歡迎的付費播客之一是由北京大學著名前經濟學教授薛兆豐主持的節目。他已經在“得到”音頻平臺上售出了價值5500萬元人民幣(約合800萬美元)的播客。

薛兆豐沒有對此發表評論。然而,和薛兆豐在同一個音頻平臺上的鄭偉說,對講師來說,收入很豐厚。

“來自‘得到’播客平臺的收入,可能比我們在中國當10年甚至一輩子教授所能賺到的還多,”鄭偉說。

他計劃製作更多播客內容,因為他說人們渴望提高自己。

包括我在內。

我請廣播專家對我的技能進行評估。

“對於像您這樣不是出生在中國的人,中文還算不錯,”鄭偉說。“但如果你想更上層樓,應該訂閱我的播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