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峯基金虞峯:馬雲都贊同的投資核心奧義是什麼?

雲峰基金虞峰:馬雲都贊同的投資核心奧義是什麼?

虞峰

微簡歷

虞峰:1991年取得復旦大學哲學碩士學位。先後創辦上海電洋數字傳媒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聚眾目標傳媒有限公司、上海開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與馬雲聯合發起雲鋒基金,虞峰擔任該基金髮起人兼主席。

創投成績單

投資案例阿里巴巴、陌陌、融360、小米科技等。

投資領域:互聯網、消費品、新能源、文化、金融、製造、科技等領域。

對全世界而言,未來幾十年,最大的機會就是中國經濟將在新一輪技術革命裡更快速地崛起,最大的挑戰則是如何適應中國的快速崛起。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是資源配置者。因此投資人的格局和視野會直接影響資源配置的有效性。那麼,在大機遇中投資邏輯是什麼?中國商業未來潛力到底有多大?

一、站在行業前沿,投資未來

雲峰基金正打破傳統股權投資基金的邊界。既不是完全的早期,也不是完全的PE,投資的核心點第一個是要在產業的上下游進行佈局,第二個就是要逐步培養生態圈。從投資行業來看,重點關注的是“五新”,即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新能源,外加兩個H——Happiness(文娛)和Health(健康)。這基本上把中國未來30年會高速成長的領域都包含了,也是投資機會之所在。

五新和兩H的背後,其實就是當今中國最重要的發展主線——經濟轉型和消費升級。

(1)投資“五新”,就是投資中國實體經濟的未來

中國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早就不是一句口號,步伐也遠比很多人想象的快得多。2015年,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國,現如今國內市值前十大的上市企業裡,只剩下中國石油一家屬於傳統行業。中國不僅在科技領域的創新力上和美國並駕齊驅,製造業在產業鏈上的地位也正不斷向上遊邁進。

新興技術和傳統行業的融合對於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來說尤為重要。因為目前很多行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傳統玩家跟不上技術的步伐,無法實現在產業鏈上的進化。所以移動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這些技術在中國的應用場景空間最為廣闊,與傳統產業融合的空間巨大,一定會產生一批世界級企業。

以我國傳統行業的代表——物流業為例,目前處在一個佔GDP比例過高,但技術含量和國外比還很低的階段。物流公司最大的瓶頸在於勞動生產率難以有效提高,只能靠龐大的人員基數應對增量需求。

如果這些物流公司,能夠對接到能幫助提高效率的車貨匹配系統、倉儲機器人、自動化分揀流水線、移動式倉儲貨架、柔性機械臂等技術企業,完成產業鏈上新興技術和業務需求之間的對接,就能夠迅速幫提升行業競爭力,成為領軍者。

目前,互聯網佔了整個GDP的10%,下一步要跟剩下的80%-90%融合。不僅是指線上線下打通,而且要基於大數據、智能化去做整合,這是企業發展的最大機會,也是投資的巨大機會。顛覆性重洗才剛剛真正開始,接下來的技術革命將完全是顛覆性的,幾乎會在各個領域發生,而且從書上找不到答案。

未來,製造業誰最早採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無人化,誰就勝出,而服務業和製造業也會有融合。換言之,投資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的技術公司,將是很好的投資機會,更是助力中國經濟轉型的良好契機。

(2)消費升級大背景下的,2H投資機會

站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投資重點在於文娛教育和健康板塊。

消費升級概念並非中國特有,而是每一個國家在人均GDP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經之路。但中國獨特的地方在於,國民消費行為的升級正好趕上了互聯網時代,因此創造出的增長點和新行業並沒有其他國家的歷史經驗可以借鑑。

對於中國這場氣勢宏大的消費升級,首先要把握住它的本質——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結合了技術創新和互聯網的傳播效應,帶來了對新品牌和新商業模式的需求。

並不是所有的品牌都符合消費升級的定義,只有那些能讓消費者產生文化和情感認同的品牌才是。同時要知道天花板多高,護城河多深,才能佈局棋眼,把握本質。

擁有巨大市場容量的行業有著相似的特徵,就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是傳統的衣食住行、教育娛樂與信息社會之間擦出的火花。這其中有些領域或許門檻不高,譬如餐飲外賣、共享出行,但一旦跑起來,規模就會變成天然的護城河。目前這些領域逐漸形成的寡頭壟斷,與當年社交平臺的發展歷程如出一轍——最初百花齊放,似乎誰都能在微博平臺和聊天軟件上插一腳,而現如今成王敗寇,贏者通吃。

在這類領域中,只有提前佈局,埋伏擁有潛力的領跑者,才能避免在估值快速抬升後被迫入場。

而另一些領域則代表了中產階級崛起後的天然需求,如教育、醫療、文娛等。這些行業擁有較高的進入門檻,因此更重要的是看清商業模式——一旦發現有成功的潛力,必須持續加碼。

二、掃描企業的五大問題,判斷投資機會

雲鋒基金每年要掃描幾百家企業,也投了很多家企業,與大量企業家進行了接觸後,可以得出五大方面的共性問題。

(1)線上與線下

判斷企業是否真正理解互聯網。今天的線上線下,絕不再是傳統制造業說去線上開個店,這不叫互聯網化。對百分之八九十的線下企業來說,現在從一開始就要從互聯網構造的角度去思考佈局和製造。需要思考的是客戶群體在哪裡,如何獲取各類數據,這是互聯網的思路。未來其實沒有什麼互聯網企業,因為今天已經完全離不開互聯網,它就像水和電一樣已經是基礎設施。

(2)技術與市場

未來十年、二十年發展的驅動核心到底是靠市場還是技術。過去五年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企業開始靠技術驅動往前進。大家慢慢意識到,只有靠技術的投入和研發才能真正追上世界級的企業。所以近五年來中國企業在研發上投入越來越大,這是個很好的趨勢。

在投資中也要經常權衡,一個企業到底是技術強,還是市場強才更好?如果是技術很強的公司,市場弱了一點,還可以通過後期資源對接進行改變。但如果一個企業只有市場,尤其只有海外市場的話,那麼需要謹慎做出選擇。所以,技術驅動是未來十年、二十年最核心的一點,同時有技術,又有場景和數據的公司將會有巨大的爆發空間。

(3)內生與外延

這關乎如何把企業持續做大。現在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有幾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消費領域也有上千億美元的企業,在醫療行業,我們最大的上市公司也只有兩千億市值,還是人民幣計價。但在美國,上千億美元市值的醫療企業非常多,而前二十大的美國醫療企業基本上都是通過併購造就的。所以,可以將自身的發展和外面的發展更好地結合起來。

(4)格局與趨勢

從投資伊始,就要問創業者一個問題是:“你怎麼看你的企業,以及所在行業五年、十年後的發展?”。做生意如果只是想著賺點錢,那可以很舒服,但如果真的想把一個企業做大做強,擔負起相應責任的時候,創始人的想法會完全不同。

同時,尤其要明確創業者對所處行業的看法。現在全球的企業家沒有一個輕鬆的,都很焦慮。因為這個時代變化太快,同行走得太快。所以對於企業來說,格局和前瞻性眼光是特別重要的。

(5)責任與擔當

在今天這個發展環境下,發展最大的兩個問題,一個是發展不均衡,一個是發展不充分。當下,更看重企業家的良知,以及做企業的最後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