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教育斷想

教育斷想

劉力/文

劉力:教育斷想

寶寶爬梯子的書

教育永遠是處於飢渴狀態的,沒有所謂最好,所謂的最好其實也就是摸到了教育的門罷了。

讓人最悲哀的莫過於成績排名,這就好像誤入迷途的獵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殊不知跨入的是萬丈深淵。

也許中國的教育並不合乎西方的國情,而西方的教育也根本不瞭解中國的實際。

於是乎,我們常常喜歡拿來主義,但卻忘記了拿來主義的初衷是為了改良。推倒重來確實很過癮,但卻無非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甚至變成了邯鄲學步。

學校很多時候在我看來成了不折不扣的動物園。

教師們是飼養員或者馴獸師,而學生也已經成了不偏不倚的忠實配合者。

於是一群一群的所謂專家領導們帶著根本無需驚訝的身板來了,他們樂滋滋地看著一群樣板化了群體。他們樂觀其成,卻仍饒有興致,玩弄權術的蠢人常常就喜歡看著大家圍著自己群舞。

動物園的圍欄,在學校裡就是那些堅信所謂正確的各種規定。

規定越細密,就意味著空間越狹窄,也就意味著“動物們”所受虐的程度越重。

劉力:教育斷想

Man calculating from ladder

老師們其實很多時候是另一種動物,怪異到不能哭不能笑不能發怒,甚至不能有效管理家庭的異類。

他們不能濃墨重彩(化妝),不能踏遍江湖(旅遊),他們必須披星戴月,必須對學生關懷備至,必須對家人放任自流。

於是教師成了受了傷也必須自己消化的可憐蟲。辛苦背後,命定的不被理解,卻也不斷被曲解誤解,甚至惡意誹謗。

教師生涯中,很多人常常認為壓垮人的是三座大山——職稱、績效和倦怠。

然而我卻認為,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我認為最最要緊的是,教師職業的獲得感,這種獲得感常常與金錢無關,而與教師的個人尊嚴相連。

如果一個教師連自己的尊嚴都無從談起,那麼他也就根本不可能把對等的內容轉化到對學生的教育之中。要知道,尊重才是所有教育活動的前提與基礎。而這種基礎常常直接關乎所有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教育不能老是強調付出,而應該多多強調成長,教學相長才是教育最大的饋贈。

付出是一種單向的累加,而成長才是自我的約束性動力源。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髮方悔讀書遲。這是古人對於讀書的要求。

然而我們的教育卻已經完全異化成了一種學生的負累,教師的累倒。殊不知古人的讀書和學習常常首先強調的是興趣和性情,其次才是方法和方式。

我們只是一味要求時間的付出,這是最原始也最愚蠢的學習方式。

但我們卻當成了至寶。這是中國教育中最最悲哀的事情。

劉力:教育斷想

快樂的孩子玩玩具飛機對抗夏天的天空背景

我經常能夠看見學生對學習充滿了厭惡。

原因不一而足。但最重要的是兩點:其一是教師的壓制,其二是作業的負擔。

教師需要用學生的時間來創造成績,維護自己的功成名就。其中一個重要的抓手就是大量的練習,彷彿只要加強了練習,學生的成績就會大幅度提升。但事實上,人的發展規律告訴我們,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沒有了興趣的教育是偽教育,沒有了興趣的學習味同嚼蠟,甚至水深火熱。

高效課堂如果成了搞笑課堂,那真的是最大的教育悲劇。

但很多學校常常就是這樣,把方式變成了目的,把過程變成了遊戲。於是所謂的高效就成了實打實的表演,所謂的課堂就成了無聊的發洩場。

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一種變種,但高效課堂似乎已經慢慢開始背離了有效,那就離死不遠了。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無為。

我們正因為有了太多的有為,甚至親力親為,所以我們的教育永遠成為了權力的遊戲。

不斷壓榨,不斷擠壓師生的學習時間。老師沒有了學習的時間,自然變成了教書匠。學生沒有了學習的時間,只變成了做題的機器,自然也就成了書呆子。

管理,應該擇取的是最大約數中的平衡。最有效的管理是讓最多人感覺到舒適的管理。我們都該遵循這樣的一種原則。

——2018.1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