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值得看十遍

这篇文章值得看十遍

2018年6月27日 星期三

你是不是总是很浮躁,心静不下来,想做事但又找不到感觉?

对于教育小孩,从来没有做过父母的你,也是一脸懵逼和无奈。

在与人交流过程中,总是想了解对方心里想什么,但却一直无法做到。

或许你还有很多问题,比如遭遇迷茫、困惑和困难,甚至有时候不被外人理解,很容易活在别人的言论中……

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你,可能你看过很多书,但总也无法抵挡影视娱乐对你的诱惑。至于说下班还要继续学习,手机则成为你最大的障碍。

真正对你有用的,或许并不是来自专家,也并非高大上的华丽说辞。而是一些真实的生活事件,一些看似并非成功人士,却在和你一样的情况下,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甚至是你一直想达到却没做到的境界。

就如我们为什么喜欢看周星驰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搞笑,那只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最关键的是在幽默中透露出无限神韵,引发无数人的沉思与反省。

还有一点更重要,里面多数都是小人物发家史,即便不是小人物,也如苏乞儿一样,从一个少爷,滑落成乞丐,再从乞丐拼搏到大人物,最终经历完这一切后,回归最原始纯粹的生活,做回了一个潇洒自在的乞丐。

你看到的是电影,但投射的却是自己,它们不是让你感同身受,就是让你心生神往,最终剧中主人公不过是你渴望的化身。

下面这个简单的内容,它出自一位伙伴的《觉醒日记》,平淡的文字中透露出无限智慧。

我连续看了三遍,受益匪浅……

你打算看几遍呢?

我现在做事动力越来越足,只要看到有事情要做,立刻做完,做完以后感觉心里很踏实,很舒服。有了这种感觉,会不由自主的持续去做,不被外界干扰,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以前家里有人时,我总是不好意思大声读《羊皮卷》,担心他们说我“神经病”,现在无论是有大人还是有小孩在,我都能静静的读书,不被干扰。

情况好的时候,我在读书时,小孩也来了兴趣,要我给他读故事书,然后他再给我读,也不再要玩手机了。

很多家长把教育小孩的希望交给学校老师,其实自己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是什么样,将来孩子就是什么样。

毋庸置疑,如果自己没有做好,还想去教育孩子,那不是笑话吗?

你必须做到让孩子打心底里佩服你,你才能影响到孩子,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做最好的自己。

当你大脑不作用的时候,对方的信息你全都能接收的到,只要用脑,立刻被对方的语言文字带走,活在假象中。

所以,不要听对方说了什么,用心体会对方的感受,你才会知道对方想要的是什么。

当然,这需要内心绝对沉静才能做到,怎样内心才能沉静呢?

让自己忙碌起来,全然投入到做事中,不让大脑有作用的机会,只要一停下来,大脑就喜欢胡思乱想,滋生各种烦恼。

所以,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就去找事情做,立刻行动起来。

总之一句话,做一个简单纯粹的人。

向外求,越求越迷茫。

向内求,越求越清晰。

最关键的是,怎么知道自己是向内求还是向外求呢?你的感觉会告诉你,是向内求还是向外求。

如果你做事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劲儿,精神越来越好,遇到任何事情都能从自身找原因,得到改正后特别开心,那就是向内求。

如果你做事感觉很累,压力很大,越做越没有信心,整天找方法套路招数,身心疲惫不堪,有任何风吹草动内心开始不安,那就是向外求。

凡事以用户角度出发思考,必定越做越有信心,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颓废,满血复活,精力充沛。

因为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提升,那还不赶紧努力行动?行动之后你才会得到答案。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凡事以用户角度出发思考,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人身上,包括家人、同事、朋友、客户、上司、老板等。除了自己,其他所有人都是用户。

以心换心,多点真诚,少点套路,一生过得逍遥自在。

部分内容摘自 S1052伙伴 《觉醒日记》

——愿爱和祝福永远环绕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