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運營-品類管理和單品管理

超市運營-品類管理和單品管理

品類管理的意義

品類管理是現代零售店商品管理的一個重要管理工具,還是零售店與供應商充分合作,把所經營的商品分成不同品類,並把每一品類商品作為門店經營的基層本戰略單位進行管理的一系列活動,它通過強調向消費者提供超值的產品和服務實現門店每一品類的最佳經營效果

超市運營-品類管理和單品管理

為 什 麼 要 優 化 品 類 ?

商場的資源有限,不可能經營所有市面上的 產品;

商場因其所處位置,面積,目 標 消 費 群 等 的 差 異,亦 無 需 經 營 所 有 產品;

品類內部存在許多重疊,而單品的市場份 額 卻 不 同;

超市運營-品類管理和單品管理

品類管理步驟

作為商店經營管理者,一定要避免進入這樣一個誤區,認為銷售的品牌規模越大,銷量也就越高,認為每增加一個規格,銷量就會自動累加。如果不實行品牌優化管理,每一個單品所佔用的資源都是一樣的,如庫存、財務、運輸、貨架、採購……這個無疑將導致銷售業績的不穩定,績效好的商品得不到有效的資源支持,有限的資源被低效的品牌佔用,經營效益自然隨之下降。

1.界定品類的界限

商店所有經營的商品劃分不同品類,將商品按商品線來進行分類,如護膚品、護髮品等,這些產品線下又分出很多不同的項目,對不同品類商品的數量,資金、貨架比例、(經銷類、自採類商品)做出分析及合理的安排 。

2、界定個品類商品類別

目標性角色A類:指能代表店方特色和形象,銷售業績最好的品類,最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

一般性角色B類:次重要的品類,能滿足消費者的大部分需求 。

偶然性角色C類:季節性,隨時間季節變化而變化,補充商品的品類結構,滯銷品,通過各種促銷手段不達平效的商品 。

1、商品結構分析

以顧客需求的商品結構與商品組合

站在顧客的角度來確定採購商品範圍

目標顧客的細分

目標顧客的定位

目標商品結構定位

目標商品組合定位

按期調整商品分類

1、產品細分

對每一品類的商品再按商品特性進行細分類,也可以嘗試按顧客能接受的方法分類,如將洗髮水分成高檔、中檔、低檔、這樣有利於評估各個品牌在其細分的小類中的表現,而各小組在洗髮水這一品類中的表現也容易評估了

2、品類分析

商品結構:

–––商品分類(屬性)、(中分類)、(小分類)

–––分類層次 按(大類、部類、子部類、子類、單品)

–––編碼位數確定(6位、8位、10位)

–––確定商品結構數

超市運營-品類管理和單品管理

4、單品數

——最小貨量(銷量)單位/批次/效期

——採購執行計劃是一個動態過程(不是等待)

——動態過程的週期最少是一個季度

超市運營-品類管理和單品管理

●商品試銷(新品)

銷售依據

顧客認知度

活動效果

淡季(十五後至中秋節前)試銷售期為三個月

旺季(中秋節至年十五)試銷售為1個月

●品牌優化的管理

對平估出來的每一個品牌及其具體的商品進行分析,表現優良的品牌及其商品重點的維護,表現一般的品牌及其商品暫時予以保留,但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調整價格、陳列、促銷等方式促進銷售,表現較差的品牌及其商品應及時予以淘汰,將資源讓給表現優良的品牌或補充新的有潛力的品牌產品 ,使商品的供應及時有序。

商品優化

1、商品單品管理與績效考核(毛利指標、銷售指標、坪效)。

2、參照歷年/本年上月/下月銷售活動計劃預值/市場競爭對比/競爭變化。

3、商品單品週轉天數。

4、銷售排名。

5、損耗比例。

品績評估

評估一個產品、品牌、品類及一個供應商的相對錶現

通過營業額及銷售量的計算來進行的

理想銷售毛利的平均值

供應商的合作意識、理念、態度、專業水平,全面的管理水準(業務技能)

費用廣告支持全年(雙方)活動計劃的成功率

貨架優化管理

品類管理涉及的第二個問題就是貨架優化的管理有限的貨架怎樣讓商品變的有無限的價值,怎樣讓它的評級越來越優秀,現眾多零售店所存在的 。

經營成本不斷上升

競爭愈來愈強

物價不斷上漲

人們的生活不斷提高而對商品的要求也越來越挑剔

零售商品店經營的全部商品中,20%品種商品可實現80%的銷售額,而剩下的80%品種的商品只能實現20%的銷售額這就是通常所說的20/80原則

實施貨架優化管理的好處:

降低缺貨幾率

減少補貨次數

降低人力成本

創造最大的投資回報率和貨架效率

最佳的貨架留給最暢銷的產品,使管理者易於分析、易於陳列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使消費者輕鬆有效率的購物可以改善訂貨、補貨、存貨系統 。

排面管理分析表

——最少儲存量與安全庫存

商品編碼

品名

日均銷售量

排面最低存量

安全庫存

最小貨架儲量

最大貨架儲量

081108

雕牌洗潔精

100

100*?

100*?

100*

100*

●現在眾多零售商品在操作排面中所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貨架擺放上憑空估計

隨機擺放

按供應商的關係親疏來陳列

商品分類不明確,陳列不清晰

結果導致貨架分配不等及缺貨損失,庫存增加,資金佔用,貨架空間被浪費,且由於商品陳列凌亂不整形象變差,以致消費者購物的慾望和效率降低。

貨架優化管理基本原則:產品的貨架面積比例的分配與市場上佔有率相符 。

●單品分析

1、實施單品管理的必要性

單品即是對所經營的商品進行劃細分類,直至無法再劃分為止單品管理是相對於傳統的對商品實行櫃組管理和大中小類管理而言的。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管理者決策對信息要求的不斷深入,商品管理僅僅細到大中小類管理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掌握每一個具體商品品項的全程流動狀況。

2、實施單品管理的作用

可以使管理人員準確、全面、適時地把握每一個單品賣場銷售業績的細節為科學決策提供支持 。

可以根據適時、準確的賣場銷售信息調整單品結構和商品配置表 。

對銷售業績排名位於前列的單品實施重點管理 。

預測商品銷售變化趨勢 。

及早組織貨源 。

開發和採購對顧客有價值的商品 。

降低商品脫銷風險,根據單品物流成本信息,優化物流作業,降低單品的物流成本

3、實施單品管理的程序

A、商品信息管理

商品信息(品牌、型號、包裝容量、生產日期、購進日期、保質期、產地)準確地分類,確保一致性和可比性 。

可變商品成本信息:單品自購進所花的運輸成本、倉儲成本、裝卸成本、殘損退貨成本、人力、管理時期耗費等,這些成本信息必須準確的分攤給各個相關單品,這是單品管理的關鍵 。

B、單品代碼的管理

竄碼

雙碼的處理

大碼

代碼

C、建立商品數據庫(總結、分析、統計、彙總、比較、掌握、熟悉、維護)。

D、單品銷售業績排隊 。

E、實施重點管理

單品管理的目標之一就是發現重點單品,對其進行重點管理。

超市運營-品類管理和單品管理

商品週轉

按商品淘汰

對於零售業來說,贏得時間就是贏得利潤,這一定律在商品週轉環節體現的最為明顯。加快商品週轉就等於加快資金週轉,自然就提高了商業運作效率,這是零售企業贏得利潤的關鍵,但因為活動的大幅度降價和增加,用、供雙方的費用增加使商品的週轉速度加快利潤卻沒有增加,反而降低,所以零售企業因不完全以加快週轉為目的,而是以盈利為目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