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高永锋:大山里走来的摄影家

高永锋痴迷上拍摄古村落,他经常背着相机扛着三角架,奔走在大山之间。高永锋用足迹丈量整个井陉,他用镜头记录古村落,拍摄照片万余幅,成了井陉有名的“村村通”。他的摄影作品,曾刊登在《燕赵晚报》《石家庄日报》《燕赵老年报》《燕赵都市报》《河北日报》《河北青年报》《河北画报》《今日头条》等省内外十几家报媒。

井陉高永锋:大山里走来的摄影家

痴迷摄影

今年68岁的高永锋,出生在井陉偏远山村,家里兄妹六人,小时候日子过得异常艰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高永锋说,他从十来岁就帮家里干活儿了,春天播种、夏天拔草、秋天收割、冬天打柴,别看那会儿人小,帮着家里干的活儿可不少。山里娃能吃苦,那会儿上山砍柴捉蝎子,胳膊被荆棘划出血道,脚被石片刺破成为家常便饭。生活磨练出他能吃苦的性格,为他日后拍摄古村落翻山越岭打下了基础。

日子穷,照相就是奢侈。高永锋说,他看到别人从县城照相馆取回的相片,“和真人一模一样,我啥时有张相片就好了!”18岁那年,高永锋参军了,在解放军高炮部队服役了8年。那个年代文化高的不多,初中毕业的高永峰在部队属于“文化人”,担任高炮测距手。每年靶场实弹射击后,部队都会现场给战士们拍照。第一次看到照相机,高永锋好奇又兴奋,凑过去左瞅瞅右看看,那个照相的说:“这是120海鸥牌!”高永锋羡慕不已。

退伍后,高永锋买了一台二手黑白照相机,开始学习拍照。后来,高永锋被安排到井陉交警大队工作,负责事故科勘查交通事故现场。他用的第一部是海鸥胶片机,拿到相机那天,他值夜班。晚上他抱着相机像抱着宝贝一般,高兴得毫无困意。高永锋说:“那时工作紧张辛苦,雨雪是警报,电话是命令,挨饿是常事。”他勘查现场上千次,跨省市追逃近百次,不管走到哪里,都是相机不离身,相机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

井陉高永锋:大山里走来的摄影家

拍摄大山

拍摄古村落是在他退休之后。一次,井陉县城有个摄影展,他看到别人拍的村落照片非常震惊,“井陉有路的地方我都去过,真不知道在镜头里竟然有如此魅力!” 井陉是千年古县,地处山西与河北交界处,有许多古村落。“故乡这么美,难道我就不能拍出故乡的魅力?”高永锋决定给古村拍一组写真,让外人知道井陉之美。

高永锋背上相机出发了。第一次,他跟随摄影爱好者一起出行,他们把目标选在了挂云山。地处井陉、鹿泉、平山交界处的挂云山,山峰险峻松柏参天,石壁像刀削一般,山峰直插云霄,景色壮观。挂云山是华北平原与太行山区的分界岭之一,这里还是抗日英雄六壮士跳崖的红色遗址。挂云山壮丽,山下的三峪村石屋、石巷,处处散发着古朴气息。那天,高永锋用相机拍个不停,老屋、老人、老树都摄入了他的镜头。

高永锋脚步停不下来了,石头村、大梁江、梁家村、小龙窝……他背着照相机、扛着三脚架,穿行于太行山中。这些散落在太行山中的一个个村落,犹如被岁月包浆的珍珠,让他痴迷不已,醉心于期间。

说起各个村子,高永锋都不陌生。尤其对于那些漂亮的古村落,高永锋更是如数家珍。拍摄大梁江时,他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大梁江依山势而起,层层叠叠的石砌民居犹如一个个城堡,错落层叠,韵味十足。他穿拱门,过石巷,爬古楼,每一个角落都让他赞叹不已。

“拍照苦吗?有人说苦,我觉得乐趣无穷。”高永锋说,一个村庄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每天在画中游走,拍照乐,拍村落更是其乐无穷。

井陉高永锋:大山里走来的摄影家

不怕吃苦

高永锋能吃苦,为了拍出一张好照片,不辞辛劳。他有两个三角架,一个老式铁制,一个新式便携。但他多数都是扛着重七八公斤的老式架翻山越岭。“轻的不用为啥用重的?”影友们对此迷惑不解。高永锋说,“拍照经常需要登上山顶,顶上风太大,老式架子虽然笨重,但是支撑相机稳定,拍摄清晰度高。能拍出好照片,我累点也值了。”

高永锋用足迹丈量井陉,为一个个村落拍出了最美的“剪影”。他对照片的质量要求是苛刻的,有时候为了拍摄一张好照片,不惜耗费九牛二虎之力。在吕家村,他想拍一幅山地全景照片。此地险峰连绵荆棘密布,多年无人进出,选角度成为难题。高永锋为选择最佳制高点,一天时间连续爬了四座山峰,最后才选定拍摄位置。当时正是8月酷署,汗水浸透背部衣衫,手臂和裤腿被荆棘刺破他浑然不知。在走下一座山峰时,面临三面崖壁一面陡坡。上山容易下山难,高永锋手抓灌木好不容易才滑坡下山,滑到山底后才发现脚穿的黑色旅游鞋脱胶裂开大口子。他用藤条捆住鞋底和脚面走回村里,村人大受感动:“高老师,为了我们村子,你付出得太多了!”照片出来后,村民们愣是看不出在哪个山峰拍的,个个非常惊讶:“我村有这么美的地方?”几位影友看后也是啧啧称赞,“是飞机航拍的?”高永锋挺幽默:“是用两条腿的飞机拍的!”

高永锋的敬业精神在摄影圈内是知名的。他的一名影友说,“高永锋为了照片出效果,什么脏啊、累啊都不在乎了。”井陉南张村庙会有燃放焰火的传统,当地俗称“放火”,晚上是喜庆的高潮。寒夜,高永锋为了记录礼花炫丽的瞬间,爬上民房选择角度,无奈礼花高悬头顶难于拍摄,高永锋索性平躺房顶上按动快门,口里还念叨:“这个角度最合适!”

井陉高永锋:大山里走来的摄影家

甘愿义务

井陉吕家村,有600年历史的古村,属省级贫困村。该村以民清代四合院为主,共有76处老宅,颇具风格的12处,保存完好的8处。2012年11月被批准为河北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2月获中国首批传统村落称号。村里正在依托红色革命遗址与古民居开发旅游。村里准备制作宣传画册,但请不起摄影师。高永锋听说后挺身而出,“我来拍,不要一分钱。”

高永锋住在井陉县城,距离吕家村35公里,清晨,他乘上首班公交车,8点30分就赶到村里拍摄。他足迹踏遍街道、红色遗址、古民居、古庙古阁。走羊肠小路,深入农田、果园、沟坡、深山取景。白天拍摄,晚上回家第一任务,是在电脑上审片。有时候半夜醒来想到了拍摄好点子,打开电脑一遍遍推敲。他六次往返吕家村,精选出120幅照片,《太行明珠--吕家村》画册成功问世。

井陉南张村是千年古村,传统面塑有200年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十八庙会,近千件作品摆放在百余张桌子上,参观者人山人海。2011年,面塑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井陉一张文化名片。高永锋又挑重担,历经3个月,为南张村制作了画册。高永锋面对困难,哈哈一笑:“谁让咱爱上拍摄古村落呢?”

文侯福顺 图王会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