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保險很簡單,只需記住這五大原則

很多小夥伴在成家或有了一定經濟基礎之後,都會考慮給家人或自己買一份商業保險。隨著我國保險行業的愈發成熟,保險品種也是層出不窮,雖然我們可選擇的保障類型越來越多,但選擇起來似乎也更加困難,甚至有可能買錯保險,給未來的申請理賠埋下隱患。

究竟如何避免選錯保險、花冤枉錢呢?方法其實很簡單,在選購保險時,我們只需掌握五大原則即可。

選購保險很簡單,只需記住這五大原則

1、先計劃、後選擇

買保險之前,首先要做一個相對全面的計劃,瞭解自己家庭的財務狀況、家庭成員的身體狀況,以及未來的人生規劃。結合這些計劃,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才能有的放矢。如果一上來就買,想“一步到位”,那當你面對琳琅滿目的保險品種時,往往會暈頭轉向。

另外,作為廣大工薪族而言,手頭預算往往有限,如果買錯了保險就會白白佔用預算,尤其重疾險、醫療險等,一旦買錯往往事倍功半。所以,保險是一個綜合且動態配置的過程,需要根據個人、家庭的基本情況,進行綜合考慮。

2、先大人、後孩子

正處於壯年時期的成年人,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保險的最大作用,應該是首先保障家庭的經濟支柱。

很多家長出於疼愛孩子的原因,往往首先給孩子買一堆保險,但萬一身為父母的自己由於罹患重疾、突遭意外導致無法繼續工作,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將立馬陷入困境。如果父母先將自己的保險配置完備,萬一出現意外,子女可以通過保險理賠得到至少幾十甚至上百萬的理賠款,生活品質不至於打折扣,而且可以繼續接受良好的教育。

對於家庭來講,大人的平安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唯一前提,所以在大人保險沒有足夠配置之前,謹慎為孩子購買保險。

選購保險很簡單,只需記住這五大原則

3、先保額、後保費

很多人追求所謂高性價比,即“槓桿率”高的保險,簡單來說就是希望花最少的錢,獲得相對較高的賠付額度。但在實際選購保險品種時,保額與保費之間,建議一定要首先考慮保額。

拿家庭必備的重疾險來說,投保人罹患重疾的概率一般較低,可一旦發生不幸,則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除了要考慮高昂的治療費用,還要考慮治療過程中因為無法工作而導致的收入損失,以及家人要照顧病人的其他付出。如果離世,還要考慮是否能留一筆可觀的理賠款,用於家庭後續正常的生活所需。

有朋友會說,保額高固然好,但費用也一定很高,我預算不夠怎麼辦?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一是最近幾年很多消費型保險,既便宜,保額又可觀;二是儘可能趁年輕、趁身體健康時投保,年齡越小、身體越健康,保費也相對越便宜。

再一次強調,買保險就是買保額,如果保額太低的話,其實根本起不到轉移財務風險的目的。這也是為什麼說,僅有一個社保是不夠的原因。

選購保險很簡單,只需記住這五大原則


4、先保障、後理財

保險誕生伊始,其唯一屬性就是給予購買人相應的保障,讓投保人有獲得高額保障的權利。

隨著保險業的高度發達,以資產保值增值為目的保險逐漸多了起來,保險產品多了一個“理財”的屬性,但也由此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比如五六年前所謂的“萬能險”風靡市場,但條款相對不合理、不透明,甚至給行業帶來了一定的混亂。在監管機構的治理下,如今“萬能險”已經淡出市場了。

保險姓“保”,配置保險預算時,一定要優先做好重疾、意外、人壽等基本保障,除此之外如果還有餘錢,可以考慮理財型保險,比如養老險、教育金、年金險等。

5、先人身、後財產

按照常理來說,這條其實很好理解。比如我們安慰一個家裡被盜,或者剛剛遭遇意外的朋友,往往會說一句話:人沒事就好。

只要活生生的人能夠健康、圓滿的生活,其他錢財都是身外之物。錢沒了可以繼續掙,人沒了可就徹底沒希望了。

所以,如果我們保險方面的預算相對有限,建議一定要先以保障自己與家人的健康為目標,配置相應的保險,之後再考慮為房子、車子等重要財產購買保險。

選購保險很簡單,只需記住這五大原則

以上五條,就是配置人身保險的核心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