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北洋艦隊的福龍號魚雷艇屢次發射魚雷,都未擊沉西京丸號?


為何北洋艦隊的福龍號魚雷艇屢次發射魚雷,都未擊沉西京丸號?


甲午大東溝海戰中,有個細節讓中國人遺憾了120多年,這就是激戰中,北洋艦隊的福龍號魚雷艇連續發射多枚魚雷,都未擊沉日艦西京丸號!西京丸號是當時日本軍令部長樺山資紀坐艦,此人相當於那時的日軍司令!看到魚雷來襲,樺山資紀已經閉眼等死,魚雷居然全部從船底穿過!若能命中,西京丸號必然沉沒,不但改寫日方無一艦沉沒的歷史,還能擊斃日方司令,甲午戰史肯定會重寫!

魚雷為何穿過敵艦船底而未爆炸?有人認為,西京丸號本身是用2913噸的民船緊急改裝的軍艦,吃水本身就比正規的鐵甲巡洋艦淺,這可能是原因之一。

但瀚海狼山認為,更大的問題在北洋艦隊進口的魚雷本身上。

魚雷是19世紀後期的1866年才發明的一種海戰武器,雖然魚雷和水雷的鼻祖都是中國人發明的,但是和近現代的海戰用水雷和魚雷畢竟有區別,兩者的發火原理和所用炸藥都不同,因此現代魚雷的發明權還是英國人,此人姓WHITE HEAD,直接翻譯就是白頭,因此魚雷也叫白頭魚雷。

為何北洋艦隊的福龍號魚雷艇屢次發射魚雷,都未擊沉西京丸號?


原始魚雷並不是一開始就可以遠距離射擊艦船。最早的魚雷作戰,基本是自殺式的,也就是把魚雷綁在一根長杆上,用人力或者人力駕駛的小型戰船去主動撞擊敵艦的船幫,引發大爆炸炸沉敵艦,但是往往去引爆的人也會同歸於盡。為了能殺傷敵人而保存自己,才發明了遠距離可以“遊”到敵艦附近,然後撞擊敵艦船殼引發爆炸。

從這個意義上就知道,魚雷其實是遊向敵艦,而不是和炮彈和反艦導彈一樣“飛”向敵艦的。從最古老的直航魚雷,到最現代化的雙平面制導魚雷,其實雷體本身的比重都是和海水差不多,這樣魚雷發射出去,不會立即浮出水面,也不會自己主動下沉。這樣的魚雷才可以適合反艦。1894年9月17日的大東溝海戰時,白頭魚雷的發明才28年,技術還很不完善,魚雷發射出去後,基本不會主動變深度,更不可以調節深度,這些魚雷在出口到中國前,就被廠家設定了航行和命中深度,北洋海軍並不能調節。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認為這些魚雷根本就沒有什麼設定深度,因為當時的技術很難達到這個程度。要精確操控魚雷的方向和深度必須用到陀螺儀,但是陀螺儀首次裝上魚雷,已經是1899年的事情,是大東溝海戰5年以後了。

這樣一來,魚雷發射出去後,能不能直接命中敵艦,只有天知道。西京丸只是一艘不到3000噸級的艦艇,吃水很淺,福龍號發射的魚雷屢次從船底穿過就不奇怪了。其實當時的魚雷技術,在相互都運動中的艦艇之間互相發射魚雷,命中的概率都和中彩票差不多。

為何北洋艦隊的福龍號魚雷艇屢次發射魚雷,都未擊沉西京丸號?


整個甲午海戰和後來的對馬海戰,魚雷都基本沒有命中過開闊洋麵上運動中的艦船。魚雷艇只有打擊港口內停泊的不動的大型軍艦,才能偶爾命中一次。魚雷變得大規模好用,至少是二十年以後的一戰時代了。在此之前的魚雷戰績,都是微乎其微。在艦炮對轟為主的時代,魚雷的高光時代還沒到來,因此指望魚雷在1894年就能扭轉乾坤,是沒有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