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名字唬住,傳統中小企業也有大數據

前言

前面文章提到,諸多新科技均源於互聯網,“大數據”即是如此。是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使得全國乃至全球的海量數據匯聚到一個個互聯網業務平臺上,也讓擁有這些平臺的互聯網巨頭們逐漸發現了數據的價值。

但在很多中小企業眼裡,大數據太“大”,似乎只是大公司的菜;或者也接觸了一些標榜為“大數據”的企業級產品或服務,但大多隻是對原有的如客戶管理、商品管理、財務管理等本已存在的數據處理的包裝,而並沒有什麼新的價值;又或者雖然通過這些“大數據”服務,能夠從原有的企業數據中提取出一些有意思的信息(例如歸納出典型用戶畫像),但這樣的結果,除了看著新鮮,卻不知道能夠為企業帶來什麼實際價值,以及如何去指導企業在產品或服務上的改進

別被名字唬住,傳統中小企業也有大數據

盲人摸象:傳統中小企業理解互聯網科技的正確姿勢

以“大數據”為代表的諸多互聯網科技大多源於一些互聯網巨頭公司或全球的“開源”社區(聚集著全球某個領域頂尖技術人員的組織),其誕生、發展和應用都經過了漫長的過程,幷包含了多個範疇內的或關聯的技術概念。

此外,前面的文章提到過,大部分互聯網科技通常是沒有太高專利壁壘或使用代價的,可以廣泛適用於各類企業的某些通用場景的。

正因為以上兩點原因,每一項互聯網科技的參與者都會非常廣泛,這樣才有可能將一項科技服務於全球千百萬企業,並不斷髮展壯大。

以大數據為例,這一科技的參與者包括以下各類環節的公司:

l 最終用戶公司:大數據相關企業服務的最終消費者,各類大中小型企業

l 分析工具公司:對企業數據提供分析技術和分析工具的公司

l 基礎設施公司:為企業客戶提供企業大數據獲取和存儲等業務的公司

l 開源項目公司或組織:包括公共開源組織或隸屬於某個大公司的開源項目,提供大數據相關的核心技術,以免費形式或較低的代價開放給各類科技公司使用,以開發最終能服務於一般企業客戶的大數據應用。

l 數據源/API公司:為使向最終客戶提供的大數據產品更有價值而提供的第三方數據源或服務。例如某家持有獨特數據源的機構,可以將自己的一些不涉及用戶隱私的,或已被用戶授權的數據或服務,以查詢的方式提供給其它公司使用(如在線驗證身份證真偽)。

在不同產業鏈環節的企業眼裡,對大數據的看法一定是不盡相同的,可能只有在為數不多的產業鏈上游的技術大牛眼裡,才能一睹整個大數據技術的全貌。

所以,對於絕大多數非互聯網科技領域的,作為最終客戶存在於大數據產業鏈的傳統企業們,針對這類互聯網科技,沒必要以“盲人摸象”為恥,只要能夠識別出象背並穩穩的坐上去前行就足夠了。

傳統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對於每個大象級互聯網科技,不須全懂,也無需亂摸,明白自己所需要用到的那一點知識並能夠靈活使用即可。

別被名字唬住,傳統中小企業也有大數據

傳統中小企業如何理解大數據?

傳統大型企業,一般會擁有海量的企業數據和相對豐厚的科技人員儲備的,即便其不是大數據相關技術的開發者,但也有足夠能力發現、理解和分析本企業個性化的大數據應用場景,並從互聯網科技公司獲得定製化服務。

而但對於傳統中小企業,雖然科技人員不足,但其大數據應用場景也相對明確而普遍。因此,成為某些標準化大數據服務的使用者,應該是中小企業擁抱大數據的正確方式。

中小企業所需要了解的大數據知識,只需要集中於如何挖掘出企業需求以及如何服務於企業的生產與服務層面即可。

從這個需求出發,筆者針對傳統中小企業的認知需求,對大數據的一些知識簡單總結如下:

l 大數據是指企業的巨量的、持續增長和多樣化的數據資料,是企業的信息資產,並且需要使用新的處理模式進行分析處理,最終使其能夠為企業的洞察、優化和決策提供依據或幫助。

l 對於大數據的處理模式,通常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分析)這樣的捷徑,而採用對全部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的方式。雖然數據處理量巨大,但結果更準確。

l 由於對大數據的分析可能會得出非常多的信息,因此向企業展示大數據分析結果時通常會有非常直觀的可視化效果,這樣可以幫助傳統企業的管理人員們,快速提取有價值的信息。

別被名字唬住,傳統中小企業也有大數據

傳統中小企業有大數據麼

那麼回過頭來說一下,中小企業有大數據麼?

筆者的回答是,中小企業是否擁有大數據以及大數據的價值和增長性,與中小企業是否擁抱互聯網科技以及使用強度是密切相關的。

一家未能與互聯網產生交集的中小企業,其企業數據還是存在於自己的企業信息孤島中的,一方面數據量很難稱為“巨量”,另一方面數據大多存在於企業的內部系統中甚至以紙質報表等形式存在,從而無法進行靈活的分析和處理。對於這樣的企業,可以說是不具備大數據的。

而當企業以各種形式與互聯網進行對接後,例如以京東天貓為營銷渠道、以微信公眾號為宣傳渠道、在企業產品中集成物聯網芯片、以及使用一些基於互聯網的工具(SaaS服務)協助生產經營方面的日常工作等,這樣都會產生大量的線上運營數據。

這時,即便是一家很普通的企業,也可能每天會有百萬甚至千萬條以上有分析價值的數據產生,如在天貓上推廣產品,可能商品頁面每天能產生上百萬UV(指訪問用戶而非交易用戶)。

別被名字唬住,傳統中小企業也有大數據

最後,受限於篇幅和發佈平臺,以上僅是筆者面向傳統中小企業對大數據進行的簡單解讀。

而相對於概念而言,不同企業在實際應用上一定會根據自身規模、所處行業和競爭環境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更多的問題無法在這裡直接找到解答,但筆者非常願意與大家繼續深入探討。

有任何意見和建議,可與我們回帖或互動。


本文系科技無憂網發佈,如需轉載請附上出處(科技無憂網/kejiwuyoucom)。解讀互聯網科技,說人話,講乾貨,接地氣,助傳統行業企業員工正確認知互聯網,助傳統企業實現低成本低風險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