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轉型困頓背後:看不懂的網際網路運營

前言

隨著一個個互聯網企業成長為巨頭公司,隨著“互聯網+”被國家寄予厚望,傳統企業的管理者們再也無法裝聾作啞,對互聯網敬而遠之了。

但即便傳統企業惡補學習了互聯網產品和科技知識,理解吸收了互聯網思維和商業模式,但在嘗試推動企業轉型之際,卻仍舉步維艱,限於困頓。常常覺得該花的錢也花了、該開發的產品也開發了、該包裝的業務也包裝了,該做的宣傳也做了,可為什麼就是沒有效果呢?

在大的戰略沒有問題的前提下,轉型的困難之處主要在戰術環節,而其中“互聯網運營”則是傳統企業最為缺失的一環。

傳統企業轉型困頓背後:看不懂的互聯網運營

什麼是運營

在傳統企業看來,“運營”很虛,幫助企業理順從整體到某個具體環節的日常經營問題,都可以稱為運營。而首席運營官(COO)不僅可以負責公司管理組織體系的建設,甚至可以代表CEO處理許多企業的日常事務。

但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運營不僅有虛的一面,也有非常實的一面,而這恰恰是傳統企業所不具備的。

“實”的運營,簡而言之是指基於已經付出一定成本建設好的“業務平臺”,如何儘可能多地發展用戶,並使其為企業賺取更多的利潤。

其實“運營”在傳統企業早已有之的。例如建設好電視網絡後,負責提供電視服務的是有線電視運營商(如歌華有線);建設好通信網絡後,負責提供通信服務的是通信運營商(電信、聯通、移動),建設好商場以後,負責分租和日常維護的是“商場運營商”(如萬達商業)等等,包括航空公司和鐵路公司,也可以稱為飛機和高鐵的“運營商”。

但一方面,並不是所有的傳統企業都有運營。例如農民依賴於收購商銷售自己的農產品,可以說是沒有“運營”的;對於屬於某個產業鏈上游的工業企業,維護好與“甲方”公司的合作即可,也不存在“運營”;那些生產一般社會商品的傳統工業企業,其商品的銷售主要依賴於各級代理商,因此某種程度上除了售後環節外,也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運營。

另一方面,對於應該有“運營”的那些傳統企業,運營的職責也常常並沒有被清晰地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企業單元,甚至很多傳統企業分不清運營與市場、銷售、運維、公關、客服等部門的職責差異和關係。

傳統企業轉型困頓背後:看不懂的互聯網運營

什麼是互聯網運營

傳統企業不需要運營,這與傳統企業的經營模式密切相關。其從產品生產到市場宣傳到商品銷售再到客戶服務,已經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經營鏈條,確實並不需要額外增加一個“運營”的環節。但對於互聯網公司,情況則完全不一樣。

典型的互聯網公司沒有銷售人員卻要將業務產品向全國售賣,沒有代理商或實體店鋪這樣的銷售渠道,而只能依賴於互聯網上的用戶訪問流量。

可以說,互聯網上的用戶訪問量就是企業的生命線,其相比傳統企業線下渠道的客流要寶貴的多。

對於傳統企業的線下渠道如實體店,始終有個招牌立在那裡,用戶只要有需要,早晚會進到店裡,傳統商家可以對潛在客戶資源反覆刺激、反覆消費

但互聯網上的用戶訪問量,則通常只能是對客戶資源的一次性消費,一旦用戶有所倦怠,很可能將再也不登錄你的網站或將APP卸載,企業將永遠失去他。

基於以上原因,互聯網公司必須有獨立的部門來負責來針對用戶訪問量的提升、保持、活躍和轉化來開展工作,這也就是互聯網運營的四大核心職責:拉新、留存、促活、轉化。

  • 拉新:吸引更多用戶來訪問企業的互聯網業務
  • 留存:讓更多的新用戶留下來,成為“回頭客”
  • 促活:促進用戶的活躍,使其更多的使用業務,包括免費和付費業務
  • 轉化:促進用戶更多的使用付費業務,讓公司有錢賺

傳統企業首先要明白為何互聯網公司如此重視運營,才能去補足這個缺失。

傳統企業轉型困頓背後:看不懂的互聯網運營

互聯網運營淺析

互聯網運營可以細分為多個功能職責,各個職責相輔相成,以提升整體運營效果。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內容運營:負責日常及時更新互聯網平臺上供用戶訪問的各類內容,讓其保持對用戶的吸引力。如在電商網站上及時更新商品、在媒體類網站上及時發佈文章、在視頻網站上及時提供最新的電影電視、在社交應用上及時引導話題以及刪除用戶發佈的違規內容等。

活動運營:包括結合各種節日和社會熱點的短期活動運營(如結合國慶節或世界盃的線上促銷活動),以及滿足企業經營目標的長期活動運營(如長期有效的新用戶獎勵活動)。通過設置有趣和有吸引力的活動形式(如集五福)及活動規則,刺激新老用戶使用業務以及向親朋好友進行推薦傳播。

用戶運營:研究和分析用戶,促進用戶的留存、活躍與轉化,通過各種途徑與用戶進行溝通並激勵用戶,建立由企業主導的用戶溝通渠道包括網絡社區(用戶論壇、QQ群、微信群)等,維護好與種子用戶(核心用戶)的關係,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數據運營:對用戶訪問數據和交易數據等進行統計分析,總結用戶行為特徵,發現用戶行為與產品設計、商品服務、營銷策略等其它環節的潛在關係,並提出優化改進策略等。

流量運營: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和刺激用戶訪問量。包括對於對外部流量(如通過廣告等引入的用戶訪問量),如何使用戶產生興趣並轉化為自己的用戶。以及對於到訪的用戶如何使其儘可能多的使用不同業務模塊、查看更多頁面以及停留更長時間等。

此外,互聯網運營經過二十年以上的發展,其科技含量已大大提升了,市場上已經有了很多技術和工具用於提升日常運營的效率與效果。包括:

  • 用戶行為採集與分析:能夠結合產品研發環節獲取用戶的行為數據,並對有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從中發現用戶使用業務產品的規律,從而可以為優化產品設計以及制定網絡營銷策略提供依據。
  • 用戶體驗研究:能夠從心理學、社會學、設計學、邏輯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個角度分析不同用戶群體在使用業務產品過程中的主觀感受,從而可以為優化產品設計以及制定網絡營銷策略提供依據。
  • 精準營銷與個性化推薦:包括根據用戶的瀏覽記錄、消費記錄以及基於大數據分析得出的用戶畫像等,向用戶推薦他更可能需要的商品或服務,從而儘可能的降低用戶看他不感興趣的內容的概率,從而既可以提升用戶體驗,也可以提升用戶轉化率。

後續,我們會精選一些優秀的互聯網運營技術或工具做進一步分析解讀,希望朋友們關注我們。

傳統企業轉型困頓背後:看不懂的互聯網運營

傳統企業是否需要互聯網運營

前面提到,互聯網公司強調運營的初衷源於銷售渠道的缺失及互聯網用戶訪問量的珍貴。但傳統企業通常有自己的銷售渠道,是否還需要互聯網運營?

一方面,對於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傳統線下渠道而通過互聯網平臺面向全國甚至全球提供銷售或服務的傳統企業,互聯網運營是必不可少的。

另一方面,互聯網運營雖然源於互聯網,但由其引入的一些理念和工具,如對用戶行為的分析、對用戶體驗的研究以及向用戶進行個性化推薦和精準營銷等,不僅僅適用於互聯網企業,也同樣適用於傳統企業。這有助於幫助傳統企業進一步提升其客戶滿意度;也能夠幫助那些曾經完全依賴代理商服務於最終客戶的傳統企業可以直接接觸用戶、瞭解用戶和掌握用戶,並使得自己進行產品和營銷工作改進時,有更廣泛和直接的依據。

傳統企業轉型困頓背後:看不懂的互聯網運營

結語

可以說互聯網運營是關乎企業在互聯網上生死的重要工作,如果中小企業想轉型成功,不可草率處理。社會上一些小公司,瞄準了一些中小企業的運營痛點,提供如淘寶、微信等代運營服務,但或者買假粉絲弄虛作假,或者生搬硬套質量欠佳,很多都讓企業只花了錢,卻不能帶來業績的改進。

因此,傳統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應該加強對一些互聯網運營領域科技知識的學習和互聯網工具的自主使用,可以將如H5活動策劃和製作、微信小程序開發、用戶體驗分析等相對專業化的工作通過合作方式由專業化團隊承擔,但對於日常的如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數據運營等核心工作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樣才能切實提升企業的互聯網運營能力。

最後,受限於篇幅和發佈平臺,以上僅是筆者面向傳統中小企業對互聯網運營進行的簡單解讀。

不同企業在實際應用上一定會根據自身規模、所處行業和競爭環境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更多的問題無法在這裡直接找到解答,但筆者非常願意與大家繼續深入探討。

有任何意見和建議,可與我們回帖或互動。

本文系“科技無憂網”原創,如轉載請附出處(ID:kejiwuyoucom)。解讀互聯網科技,說人話,講乾貨,接地氣,助傳統企業員工正確認知互聯網,助傳統企業實現低成本低風險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