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品電商與工業網際網路,傳統企業轉型的兩隻手

前言

工業時代一旦開啟,就不會終結。從農產品加工到各類商品的生產,再到其它各種產業正常運作所需的設備設施,無一不是源於工業的。可以說,任何企業都離不開工業,無論其是作為工業生產的參與者或是消費者。

中國同時作為人口大國和經濟大國且幅員遼闊,目前已擁有全世界最多的工業設備和最多樣化的工業應用場景,並且覆蓋了最完整的工業產品體系,在工業品產銷量端,都已是全球市場最旺盛的參與者。

互聯網作為中國經濟彎道追趕發達國家,甚至實現超車的重要引擎,自然不會在工業領域缺席。而工業品電商與工業互聯網,則是傳統企業在工業領域實現轉型的兩隻手。

工業品電商是互聯網電商從個人消費領域向企業消費領域的延伸。

而工業互聯網則是互聯網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的延伸。

也許兩者並非同一級別的概念,不過,雖然工業互聯網對整個工業產業的影響可能更為深遠,但工業品電商能夠幫助工業企業打通營銷渠道,甚至反過來指導企業的生產和運營,因此同樣意義非凡。

工業品電商與工業互聯網,傳統企業轉型的兩隻手

工業品電商

這裡提到的工業品是指由各類企業購買和使用的非生產原料性質(如農產品或礦石等)的實體商品(區分於軟件產品),用以直接或間接服務於企業自己產品的生產或企業的日常運作,英文簡寫為MRO。

工業品不同於普通民用商品,其涉及範圍非常廣,供應商極為龐雜,非標準品比例高,產品的尋源成本和採購成本也高。這導致針對工業品的銷售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交易撮合模式,對於買賣雙方來說,效率都很低。

尤其對於一些中小工業企業,其在採購端,由於需求量有限,難以找到“物美價廉”的供應商;而在銷售端,如果無法與下游大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那麼企業在工業品營銷方面需要投入巨大的營銷成本,而即便能夠與大企業建立合作關係,也只能以利潤換合作,並且下游大企業的經營風險也會嚴重影響到自己。企業對於工業品的採購和營銷的需求痛點,是工業品電商逐步發展的動因。

此外,隨著民用品電商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各互聯網巨頭和創業者也在尋求電商領域新的市場機會。例如京東自2013年拓展企業購服務後,於2017年上線了“工業品”欄目,並在今日將該欄目提升至首頁一級欄目,足見其希望在工業品電商領域,繼續向阿里巴巴展開挑戰的決心;而如震坤行、工品彙、西域、等工業品電商平臺,也在不斷髮力並希望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同時,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工業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也明確提出到2020年工業企業電子商務採購額要達到9萬億元,電子商務銷售額要達到11萬億元,重點行業骨幹企業電子商務普及率要達到60%,工業品電商要成為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的重要引擎。

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中小企業必須認真瞭解工業品電商對自身的影響。因為一旦這個領域加速發展,那麼必然會對常用工業品,尤其是標準品及低技術含量的工業品的生產和銷售帶來巨大的影響。藉助互聯網電商領域的馬太效應,必然會淘汰一批轉型慢的企業。

工業品電商與工業互聯網,傳統企業轉型的兩隻手

工業互聯網

其實工業品電商和工業互聯網可以說是完全不相關的兩個概念。我們將這兩個概念整合在一篇文章中分別進行介紹,是希望能夠通過對比,讓讀者避免將兩者混淆。例如一些媒體或是為博眼球,或是編輯知識有限,會將一些電商企業在“工業品電商”領域的發力說成是其在“工業互聯網”方面的突破,這會讓人對工業互聯網的含義產生誤解。

不過,對於一些電商巨頭,如阿里巴巴和京東,則既是工業品電商的參與者,也是工業互聯網的參與者。例如阿里巴巴的B2B平臺可以說是工業品電商的鼻祖,其也通過阿里雲及各類的企業級服務,成為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重要玩家。而京東一方面持續在工業品營銷上挑戰阿里巴巴,另一方面也有云計算平臺和強大的智慧物流體系服務於工業企業,以提升工業企業的生產運營效率。

工業互聯網是針對有工業化生產需要的企業而言的(不僅指製造加工產業,也適用於如工業化模式的農業和養殖業等)。

前面的文章提到了“物聯網”。而工業互聯網可以看作是“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展現形式。

相比於“物聯網”在民用產品領域的作用(如為共享單車定位、向智能音箱傳歌曲等),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更為聚焦,其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對將處於信息孤島的各個生產設備連接起來,而核心的作用在於對工業設備的監測和控制以及將生產數據匯聚起來成為企業寶貴的信息資產。

基於工業互聯網,能夠顯著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並減少誤差或生產事故的發生。對於普通企業來說,即使生產效率提高 1%,所帶來的收益也將是巨大的。

既然“工業互聯網”是“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實現,那麼工業互聯網的整體構成元素與物聯網總體是一致的(如前文所描述),但不同的構成元素,會根據工業互聯網的特性有不同的要求。

  • 傳感器:傳感器是數據採集、分析、利用的基礎和源頭,其穩定性和準確性關乎工業生產是否能正常運行,意義重大。而由於傳感器需要大量使用,因此工業互聯網對於傳感器的輕量化、低功耗、低成本、耐用性有更高的要求,同時為了減少時延和提升效率,也同時要求其向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 連接器:由於工業設備需要大批量上網,因此在每個設備上提供聯網芯片的同時,還需要提供統一網關和代理,以提升數據匯聚和上傳的效率。
  • 計算和數據服務:由於工業互聯網涉及大量的遠程計算和數據存儲,並且這些能力是作為所有工業應用所共用的,因此計算和數據服務通常作為工業互聯網的基礎能力平臺,為不同的工業互聯網應用提供統一服務。
  • 工業應用服務:為了滿足不同工業企業及不同生產環節的個性化應用場景,工業應用服務通常可由企業內部的科技人員使用應用開發工具快速創建、生成、發佈相應的工業應用,並完成某個具體的工作流程。例如為生產某件新款服裝設計一個生產程序等。

之前文章提到了傳統企業如何在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中引入物聯網。傳統工業企業引入“工業互聯網”的途徑類似,通常也需要從“工業互聯網方案商”那裡獲得幫助。但相比於滿足智能硬件生產等的普通物聯網方案商,工業互聯網方案商的技術實力更強,交易價值通常也會更高。

不同傳統工業企業受限於自身規模和業務場景需求,是否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案商,以相對合理的成本及代價,實現企業所需的功能,這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性知識或通過相關領域的專家獲取建議,同時也需要本企業能夠有足夠的科技人員配合工業互聯網在企業內部的落地。

我們科技無憂網(kejiwuyoucom)也會通過線上及線下等多種途徑為大家提供幫助。希望讀者可以關注我們,並通過回帖等方式與我們互動交流。

工業品電商與工業互聯網,傳統企業轉型的兩隻手

關於工業4.0與智能製造

除了工業品電商及工業互聯網,還有“工業4.0”和“智能製造”兩個概念經常被提及。

首先,可以認為“工業4.0”的目標是能夠實現“智能製造”。

而“智能”的“製造”會有兩步動作,首先是“思考”,其次是“行動”。

“思考”源於足夠多的數據信息和足夠強的分析能力,這依賴於對數據的採集、分析、理解和預測等,而這些數據不僅源於生產環節,也可以源於物流、銷售等各個環節。工業互聯網可以提供生產環節的數據,以及具備將數據傳送上去的網絡;而工業品電商所產生的營銷數據,也能夠提供有分析價值的市場數據。

而“行動”在於能夠自動控制生產設備甚至後續相關的物流體系的準確和高效的運作,而這也是依賴於工業互聯網的所提供的設備控制能力的。

因此,可以說工業互聯網和工業品電商都是工業4.0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會被綜合運用到最重要實現的“智能製造”體系中去的。

工業品電商與工業互聯網,傳統企業轉型的兩隻手

結束

不同企業在實際應用上一定會根據自身規模、所處行業、業務特點和競爭環境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更多的問題無法在這裡直接找到解答,但我們非常願意與大家繼續深入探討。

有任何意見和建議,可與我們回帖互動。

本文系“科技無憂網”原創,如轉載請附出處(kejiwuyoucom)。解讀互聯網科技,說人話,講乾貨,接地氣,助傳統企業員工正確認知互聯網,助傳統企業實現低成本低風險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