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肇慶高新區 工業“主引擎”提速 現代科技城崛起

<table> 肇慶高新區 工業“主引擎”提速 現代科技城崛起

肇慶高新區致力打造面向未來的現代科技工業城,圖為肇慶高新區航拍圖。王振宇 攝

/<table><table> 肇慶高新區 工業“主引擎”提速 現代科技城崛起

肇慶市華師大光電產業研究院經過3年多的發展,目前已經引進及孵化19家企業。

南方日報記者 林洛峰 攝

/<table><table> 肇慶高新區 工業“主引擎”提速 現代科技城崛起

在廣東瑪西爾電動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展廳,不時有團隊前往參觀。圖為12月7日,來自中山的一個參觀團在展廳內與瑪西爾電動車合影。

南方日報記者 林洛峰 攝

/<table><table> /<table>

走進位於肇慶高新區的小鵬汽車智能網聯科技產業園,衝壓、焊裝、塗裝、總裝、電池PACK五大車間已進入設備整體調試階段,明年一季度開始量產。肇慶打造超千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有望再提速。

作為肇慶工業經濟發展“主引擎”的肇慶高新區,近年深入實施工業發展“366”工程、創新驅動“1133”工程,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食品等產業集聚。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大歷史機遇,圍繞肇慶實施產業強市的戰略要求,肇慶高新區加快集聚創新資源,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面向未來的現代科技工業城。

南方日報記者 林洛峰 通訊員 方斌 吳君

千億產業集群崛起 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主戰場”

在肇慶高新區,瑪西爾電動車、中電汽車2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已建成投產;作為“造車新勢力“之一的小鵬汽車,其智能網聯科技產業園自2017年簽約落戶後快速推進,計劃今年底建成試產,明年一季度開始量產;2017年,浙江之信控股集團進駐打造新能源動力小鎮,鼎星新能源汽車項目隨之而來,這是第四家落戶肇慶高新區的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

與新能源整車項目同步而來的,還有新能源汽車的配套產業。肇慶遨優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作為動力小鎮一期工程子項目之一,已於2017年建成投產,2018年就實現15億瓦時年產能。今年4月初,該公司第二條生產線試產,預計今年年產能將增至30億瓦時。該公司還與鼎星新能源汽車共同成立了鼎優(肇慶)新能源創新研究院,推動富鋰錳電池產業化。

在產業新區裡逐漸浮出水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是肇慶千億級產業佈局中的一塊重要拼圖。2017年初,肇慶啟動實施工業發展“366”工程,提出用5年時間打造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製造、節能環保3個超千億元產業集群,引進培育6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新增600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工業企業。

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在肇慶高新區快速崛起,為肇慶工業發展“366”工程提供重要支撐。據統計,2018年,肇慶高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產值272.21億元,比2017年增長297.73%,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2.9%。目前肇慶高新區共有規模以上新能源汽車企業21家。2019年1—10月,肇慶高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為258.88億元,增速達12.2%。

先進裝備製造等產業在肇慶高新區加速集聚,進一步強化肇慶高新區作為肇慶工業經濟發展“主引擎”作用。據統計,2018年,肇慶高新區實現先進裝備製造業產值56.59億元。2019年1—7月,當地先進裝備製造業產值達34.74億元。目前,肇慶高新區共有規模以上先進裝備製造業企業24家。

此外,位於肇慶高新區的宏旺金屬實業有限公司2018年主營業務收入達105億元,成為肇慶市首家實現年產值百億元的工業企業。

產業基礎不斷築牢,為肇慶高新區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肇慶高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2.19億元,同比增長9%,增速全市第一。

承接大灣區創新資源 打造“創新生態”強化產業對接

今年7月10日,肇慶直達香港高鐵正式開通。次日,肇慶高新區主要領導就帶隊赴香港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抓住港肇高鐵開通機遇,開啟港肇合作“加速度”。

近年來,肇慶高新區結合肇慶工業發展“366”工程、創新驅動“1133”工程的工作要求,重點瞄準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和京津冀區域的核心城市,圍繞國內外500強、行業“隱形冠軍”、高新技術企業、外資及港資企業項目。對規模大、質量優的項目,該區安排業務骨幹實施專人跟蹤服務,對企業提出的問題實行即時響應,推動一批優質項目落戶。

同時,肇慶高新區加大對平臺項目的招商力度,探索政府與社會力量信息共享、項目聯動、產業聯動的“聯合招商”新路徑,重點把中小企業招商工作交給平臺和市場。

據統計,今年以來,肇慶高新區新簽訂項目投資協議41宗,計劃投資總額532億元,其中,引進國內外500強或行業100強項目3個;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外資企業或行業“隱形冠軍”項目17個;引進高端紙品和園區固廢綜合利用項目及中科瑞龍新材料2個超百億元項目。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兩大機遇,今年以來,肇慶高新區強化與大灣區核心城市產業對接,共引進粵港澳大灣區項目14個、投資總額約150億元。同時,肇慶高新區謀劃與香港中小企業經貿促進會共同搭建產業平臺、促進港資企業落戶。

隨著廣深港澳創新資源加速外溢,肇慶高新區通過發揮西江產業創新走廊“主角”作用,抓牢高企培育的“牛鼻子”,穩步推進創新創業一條路——建設路、龍湖保利大旺科創小鎮和北部羅湖科學城,與知名機構共建大灣區協同創新基地、中科創客學院肇慶分院、國際博士創業小鎮等,設立科技創新產業投資基金、博士創業種子基金等,以一流的“創新生態”主動對接廣深港澳科創走廊。

在完善人才發展平臺的基礎上,肇慶高新區同步構建“1+N”人才政策體系,為各類人才落戶發展提供全方位保障。截至目前,該區累計以柔性引才方式引進國內外院士24名,培育引進國家級人才(集體)35名(個),省級人才(團隊)11名(個),市級人才(團隊)29人(個);累計引進博士、碩士、高級職稱人才近1400名,人才總量超4萬名。

對標“最高最好最優” 以一流營商環境提振企業信心

作為一座因為工業而崛起的現代科技城,肇慶高新區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前已經聚集了600多家企業,常住人口約16萬人。同時,肇慶高新區積極對標大灣區核心城市和先進園區,致力建設“集群化產業區、創新型科技城、高品質新都市”。

近年來,肇慶高新區持續加大基礎設施配套投入,投入13.54億元開展18個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大旺廣場、海印廣場等城市商業綜合體紛紛進駐,高端住宅拔地而起,進一步提升當地商住氛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屬學校、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學校簽約落戶,肇慶高新區人民醫院與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合作建立聯盟醫院,教育醫療配套在肇慶高新區日趨完善。

對標“最高最好最優”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肇慶高新區進一步提升發展“軟實力”。肇慶高新區通過設立“一站式”行政服務中心、“一網式”網上辦事大廳,推行“先建後驗”、審批事項代辦等服務措施,讓項目大幅壓縮建設時間。同時,肇慶高新區立足“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設,開發建設“智慧大旺”微信小程序、政商服務平臺和智慧督查平臺,持續提高全社會運行管理效率。

近年來,肇慶高新區減稅降費政策力度不斷加碼,助力實體經濟“輕裝上陣”。據統計,1—10月,肇慶高新區為全區企業減稅降費超4.51億元,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超5億元。今年上半年,肇慶高新區40家重點稅源企業的銷售收入達到了229.16億元,同比增收60.46億元,增長35.84%。

此外,肇慶高新區持續完善金融服務環境,設立了中小微企業應急轉貸資金、大旺新興產業投資基金,並協調擔保公司、科技銀行、小貸公司加大對園區企業融資支持。截至今年6月底,肇慶高新區非政府性項目貸款餘額143.81億元,比年初增加了14.13億元,增長10.9%。

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助肇慶高新區促成保生、維龍、新施泰寶等13個項目在今年新開工建設,宏旺金屬精加工中心、鉅溢、鮮活果汁等25個項目新投(試)產。1—10月,該區超億元稅收企業達到5家,同比增加2家,超千萬元稅收企業52家,同比增加10家。

■一線走訪

肇慶市華師大光電產業研究院:

以科技為“核”催生“創新裂變”

在肇慶市華師大光電產業研究院(下稱“產研院”)內,肇慶市華師大光電產業研究院院長助理王新向筆者展示了一系列前沿創新成果。他指著其中一組電池說:“它能夠在零下40攝氏度正常運作,這達到了軍工級別的標準。”

作為肇慶市首批西江創新團隊帶頭人,低溫儲能技術只是王新為肇慶帶來的其中一項“黑科技”。憑藉在太陽能、催化、鋰離子電池等領域的積累,王新團隊以催化作為核心基礎理論知識,通過構造材料,在制氫、儲能、汙染物降解這三大方面都邁出了探索步伐。

2016年2月,肇慶與華南師範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共建肇慶市華師大光電產業研究院。次月,王新就作為研究院第一批進駐人員,從廣州來到肇慶,全職參與研究院建設工作。

王新說,目前產研院擁有科研人員70名,博士比例達38%,其中,國家級人才有4人,廣東省領軍人才有2人,同時擁有一個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團隊。除了他帶領的團隊,還有三個科研團隊分別在光學與半導體、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領域進行科研成果轉化。

在王新等人的努力下,肇慶市華師大光電產業研究院經過3年多的發展,目前已經引進及孵化19家企業,包括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新三板上市企業、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等一批優質企業。王新透露,這19家企業中,與產研院進行儲能應用方面的合作較多,空氣汙染檢測、超級電容器等技術也有企業進行應用。此外,鋰電池技術也開始市場化運行。

以肇慶市華師大光電產業研究院的科研技術為“核”,“創新裂變”的故事在肇慶高新區內不斷上演。有一家“新三板”企業找到肇慶市華師大光電產業研究院,聯合產研院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專門生產與新能源汽車配套相關的電容器,為上述企業找到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據統計,肇慶市華師大光電產業研究院已孵化及引進項目在2019年產值有望超過1億元。這背後,是更多人才、科技、資本等要素在肇慶高新區的集聚。

■企業故事

廣東瑪西爾電動科技有限公司:

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今年下半年,瑪西爾電動車先後亮相北京大興機場和第七屆“軍運會”,為世界最大空港的安全以及國際賽事運動員的安全出行提供全天候保障。如果要追溯這些電動車的產地,它們都來自肇慶高新區的廣東瑪西爾電動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廣東瑪西爾電動科技”)。

2010年以生產廠房遷址為契機,廣東瑪西爾電動科技在肇慶走上了做大做強之路,不僅產品種類從原來的3個系列擴大到現在的11個系列,產品銷售額也從2010年的不到2億元,提高到2018年的5.1億元。該公司總經理王豔說,瑪西爾的成功靠的是品質取勝,以及持續創新。

“肇慶速度”助力企業快速成長

走進廣東瑪西爾電動科技的產品展廳,電動觀光車、高爾夫球車、警用巡邏車、消防巡邏車、環衛車、多功能電動車、電動工業叉車等產品琳琅滿目。王豔告訴筆者,肇慶作為瑪西爾的主要生產基地,展廳中的大部分電動車產品都是“肇慶製造”。

成立於2002年的深圳瑪西爾電動車股份公司(下稱“瑪西爾”),是中國最大規模特種電動車製造商,也是目前唯一專業從事電動車及電動車組件研發、生產及銷售的科技型民營企業。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該公司於2010年將原在深圳的生產基地搬至肇慶,成立廣東瑪西爾電動科技有限公司。

“在省內選點佈局生產基地期間,公司領導考察了不少地方,最後還是被肇慶高新區的交通區位優勢和營商環境所打動。”王豔說,肇慶高新區距離廣州只有大約1小時車程,而從企業選擇投資肇慶開始,政府服務的高效令人印象深刻。得益於此,廣東瑪西爾電動科技的生產廠房在2010年10月動工建設,2011年8月就建成投入使用。

在日常生產中,肇慶高新區貼心的企業服務也為廣東瑪西爾電動科技解決了不少難題。有一次公司通過“大旺政商”微信公眾號向政府反映招工難。肇慶高新區人社部門獲悉後,次日就聯繫了企業,並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組織企業到外地招工,在大旺公園定期設攤招聘,舉行專場招聘會等,有效幫助企業解決了這一難題。

政府服務所展現的“肇慶速度”,為瑪西爾在肇慶高速發展再添一把力。據統計,2010年,瑪西爾的產能主要還在深圳,當年銷售額不到2億元;到2018年,廣東瑪西爾電動科技的銷售額已達到5.1億元。

產品外觀屢被“山寨”

今年9月25日,舉世矚目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來自“肇慶製造”的3款瑪西爾警用電動巡邏車、警用智能平衡車、警用高爾夫球巡邏車一同亮相,助力世界最大空港啟航。此後數日,一批批瑪西爾電動巡邏車也紛紛交付給武漢、佛山、深圳等地的公安局、城管執法局,成為城市中一道亮麗風景線。到今年10月,瑪西爾電動車又出現在第七屆“軍運會”的會場中。

談到制勝市場的“法寶”,瑪西爾始終認為離不開對高品質的堅持,以及對創新的持續投入。

瑪西爾堅持走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的道路,成立了模具設計及製造部、電子研發部、電動車研發部等機構,專業從事技術研發的人員達100餘人,近年R&D投入佔公司年銷售收入的比重都達到了7%—9%,目前公司擁有發明專利5件,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280多件。

依靠強大的研發能力,瑪西爾電動車從內部到外觀都確立了行業標杆地位。比如,瑪西爾採用勵磁電機驅動和電腦智能數字控制技術,實現了電動車電控部分的完美匹配,使電動車的電機、電池的性能發揮得尤為理想;在外觀設計上,更是有其他企業“山寨”瑪西爾車型外觀的情況屢屢發生。

瑪西爾的創新還體現在產品種類的不斷豐富。王豔說,在2011年,瑪西爾只有滑板車、高爾夫球車、觀光車、巡邏車幾個系列,到現在,公司產品系列已經達到11個,還能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定製化研發生產。

搶抓人工智能的風口,去年開始瑪西爾還與深圳一個科技團隊進行合作,研發生產出無人巡邏車。隨著視覺感知、大數據處理等方面的技術日益成熟,瑪西爾電動車也將迎來新的市場增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