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懶了12年的小巨頭,快被釘釘和企業微信幹掉了

下期原創內容預告:互聯網廣告及其技術簡析(發佈標題待定,希望關注我們)

前言

筆者前面談互聯網思維的一文中,提及了一家眾包模式的網站“豬八戒”。這家公司聚焦企業服務領域,針對企業各種需求,如商標設計、網站開發、營銷推廣、電商運營等等,對接各類服務公司,而供需雙方均以中小企業為主。

豬八戒在自己搭的平臺上懶了12年,每看到一個企業服務方向,就開個“市場”招商收租,如知識付費、工業設計、影視製作甚至線下店鋪的裝修等。縱向能力不見大漲,但橫著卻是越吃越胖了,據說市值已破100億,也算小巨頭了。

最早的“豬八戒”應該是從對接幫助企業建網站的公司開始的,可以說瞄準的是中小企業信息化與互聯網結合的萌芽領域。這本是一個很有前景,值得持續深耕的大方向。但因為過於迷戀平臺模式以及小富即安的心態,表面打著專業的人提供專業服務的牌子,實際是想安心做甩手掌櫃。

其結果是平臺上的交易類別越來越多,參與者越來越雜,交易質量越來越差,又缺乏可控的服務流程和有效的監督措施,因此口碑持續走低。

隨著釘釘的出現以及企業微信的入局,尤其是雙方均將眾多企業應用服務商納入到各自的生態中去,我們也許很快又能看到一個“噹噹網”式悲劇上演了。

懶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思進取的結果,就是當巨頭需要開疆擴土時,自己的地盤反而成了人家的戰場。

不過話說回來,中小企業信息化市場不是大眾電商。也許豬八戒註定取不到真經,但釘釘和企業微信即便取到真經,能感化多少中小企業信徒也還是一個未知數,畢竟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是一個佛系社會。

一個懶了12年的小巨頭,快被釘釘和企業微信幹掉了

釘釘的尷尬

釘釘誕生已經快5年,坐擁1億註冊用戶和700註冊萬企業,從數字上來說確實是不少的。但一方面,互聯網領域早已無視註冊數,而主要以DAU/MAU(每日/每月使用用戶數)作為判斷業務價值的依據;另一方面,大量員工用釘釘如果只是為了“簽到打卡”,那就有嚴重的“充數”嫌疑了。

當然,我們不會妄加推測“釘釘”發展數據的水分,只是從中小企業的需求方面,探討一下釘釘期望撬動的這個市場所存在的問題,以及這樣的問題給釘釘帶來的尷尬處境。

企業信息化是一個全球巨大的市場,世界諸多的軟件巨頭都深耕在這個領域,提供如ERP(企業資源計劃)、協同辦公、財務管理、項目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生產管理、採購管理、庫存管理、銷售管理等方面的企業信息化軟件服務。

但長期以來,企業信息化主要是大型企業集團才消費得起的奢侈品。一是這樣的企業分子公司眾多,需要打通一個個信息孤島;二是大型企業極為重視企業的數據安全問題(如銀行、通信等),需要構建可靠的信息平臺;三是大型企業管理層級多,需要有好的工具來幫助提升企業管理效率等等。

而反觀中小企業,通常人員少、而且大多集中辦公;業務和產品大眾化,一般不需要刻意從技術層面強化安全管控;管理相對扁平,決策審批環節本來就不長,等等。因此,長久以來,中小企業既花不起,也不想花企業信息化的錢。

除了相對專業化的財務領域以及與中小企業自身業務密切相關的專業軟件領域外(如銷售型企業需要進銷存軟件、物流企業需要調度軟件、物業公司需要監控系統等等),以提升日常工作效率為目標的通用性中小企業信息化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市場空白。

不過,市場空白不一定就意味著需求,也可能是偽需求。

例如,增加了簽到打卡、可能就需要規範化考勤請假管理和獎懲措施,進一步可能要與調職加薪體系掛鉤,再牽扯到其它一些管理流程,一下子就把中小企業的管理制度複雜化了;原來看到領導在座位上,找領導說一下情況就把字簽了,做個審批半分鐘的事兒,現在卻需要在手機或電腦上輸入很多文字,把事情來龍去脈用語言組織清楚,還不確定老闆有沒有及時看到。這就感覺有點逼著中小企業也要遵循“帕金森定律”,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平添了許多工作量,這似乎是有違初衷的。

可以說,留給釘釘的應用場景並不多,而其在各種宣傳中反覆突出溝通和簽到等無關痛癢的功能,應該也是尷尬的無奈之舉吧。

一個懶了12年的小巨頭,快被釘釘和企業微信幹掉了

筆者絕不是企業微信的擁躉,釘釘面臨的問題,企業微信一樣需要解決。試圖撬動一個相對嶄新的市場,就需要能解決除了溝通和簽到之外的更核心的企業訴求,還不用太增加企業的學習成本和金錢成本,還能確實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將一種時間的浪費,換成了另一種時間的浪費。

不過,企業微信與釘釘在某種氣質上還是有所差異的。

從筆者瞭解到的情況看,釘釘的拓展重點是自上而下的,例如與一些地方政府接觸,以推進電子政務的名義進行部署;與運營商合作(如聯通),藉助運營商客戶經理向企業決策者推薦;間接招募大量釘釘部署專家,說服中小企業老闆們在其公司內使用等等。這種自上而下的推廣策略,也許能見效一時,但如果得不到員工的認可,其生命力也還是有限的。尤其是對於很多人性化管理的中小公司,員工如果牴觸,對釘釘的使用,可能就會慢慢不了了之了。畢竟很多中小企業尤其是二線以下城市的企業,是不具備也不需要互聯網公司的狼性精神的。

而企業微信似乎相對於釘釘得到了一些員工的認可,因此不排除在一些中小企業,當釘釘由於過於適合老闆控制員工,而不受員工的待見時,企業微信會成為一種相對溫和而折中的方案。

畢竟,老闆和員工之間,不是赤裸裸的交易關係,尤其是對於中小企業,常常還是帶有極強人情社交因素的。兼顧雙方感受,雙方都不反感,可能才是這種現階段本就難以稱為“剛需”的產品,能夠獲得接納的前提條件吧。

一個懶了12年的小巨頭,快被釘釘和企業微信幹掉了

結束

不同企業一定會根據自身規模、所處行業、業務特點和競爭環境等方面的差異,針對基於企業信息化建設如何提升企業的工作效率,以及哪些具體工作流程上需要利用哪些互聯網化的企業信息化工具,而有更多的問題無法在這裡直接找到解答。

我們非常願意與大家繼續深入探討,並在後續的文章中不斷給出我們的乾貨內容。

有任何意見和建議,可關注我們,並與我們互動交流。

本文系“科技無憂網”原創,如轉載請附出處(kejiwuyoucom)。解讀互聯網科技,說人話,講乾貨,接地氣,助傳統企業員工正確認知互聯網,助傳統企業實現低成本低風險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