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时光正好,趁父母未老……

趁时光正好,趁父母未老……

关于一个人老去的标志,曾看到过很多种说法。

有人说:一个人老去的标志,绝不是老成稳重、沉默寡言,而是不肯再尝试,不肯再容许自己置身不熟悉的境地。

有人说:一个人老去的标志,是忘事,是爱回忆往事。

也有人说:一个人老的标志,是不再爱了。

还有人说:一个人老去的标志,是不再去旅游了。

……

我认同每一种说法,觉得都“很有道理”。特别是“不再旅游了”,有很深的感触。所以当我爸跟我说他和我妈打算去庐山时,就觉得他们——还年轻得很呢。

虽然他们都“七老八十”,眼看就奔八了,仍然有这样一份“说走就走”的勇气和能力。

在父母退休后的二十多年里,他们或自助或随团,也算是“走遍全国”,除了“新西兰”(指新疆西藏甘肃)。今年暑假前本已报名参加一个西行列车的旅行团,完成“新西兰”一线的行程,不巧二姑去世,就耽搁了下来。

去年春节前,在我的鼓动下,他们去办了护照。因为他们还“从来没出过国”。

去办护照时,采集我妈的指纹用了很长时间。每一个手指都试过,机器都无法识别。那个漫长的采集过程,真是令人“百感交集”,我想到她的双手,是因为操劳家务而粗糙不堪,因为经年的磨损而致使指纹都不再清晰……

护照办好,是我爸自己去取的。他喜欢拍照,喜欢记录每个值得记录的日子,记录家里的大事小情,记录接到的每个电话,到访的每个家人朋友……那天,他在出入境管理局门前拍了张照片,以示纪念。

拍照之前,还专门问过工作人员是否可以在门前拍照,毕竟那是看上去很庄严的部门,而我爸总是活得小心翼翼。

拿到护照后,我就不断推动他们选择要去的国家。先是近些的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日韩等,每次我妈都拒绝,说“俺试着走不动了”,听上去就特别地“丧”。

老年人表达出来的“丧”,跟网上流行的年轻人的“丧文化”不同,后者有“为赋新词强说愁”般的“假装”。老年人的“丧”,难免令至爱亲人有莫名的恐慌和担忧,那是“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的自觉,带着不愿接受、不愿面对的抗拒的本能。

这次去庐山,是我妈主动要求的。庐山我爸在退休之前去过,我妈“还没去过庐山”。

我也“从来没去过庐山”,且是目前家里“最闲”的人,得以有时间陪他们去旅游。

我爸从几天前就开始准备,跟我说除了我自己的行李,什么都不需要我准备。昨晚我看他准备的行李,连方便面都带了……

此时,我在电脑上码字,听到爸妈还在讨论这个带不带,那个药带了吗……好像是他们要带着我去旅游。

他们的年纪不是七八十岁,而是回到三四十岁、四五十岁……时光正好,他们是那么地年轻。

PS:接下来的一周时间,人在旅途中。

以前的文章

公众号改版了,想快速找到“丁是丁”,按下图指示“设为星标”。

趁时光正好,趁父母未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