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爲大老闆,就要知道大老闆的思考方式

借勢、藉資、借力,說的很有道理,但是凡是都需有度、有所規則,有度方能不偏不倚,獲得平衡,有規有矩方能獲得自由。歷史上有很多借勢、藉資、借力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失敗的案例,拿借勢來說,歷史上呂布可謂是借勢高手,他先借幷州刺史丁原的勢而起家,後借董卓的勢而聲名遠揚,最後又想借曹操的勢最終失敗,可見,借勢要知尺度,懂方式。

說到藉資,近幾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企業蓬勃興盛,大量企業藉資發展,結果導致槓桿放的太大,產出與收入難以平衡、盈利與利息難以平衡導致企業破產倒閉的悲劇一幕接一幕上演。

借力,一家企業申請貸款受阻,便借其他企業的力,借親友的力對企業進行擔保,結果一損俱損,一個環節出錯則環環斷裂。因此,企業發展一定要掌握好度,就算真的遇到企業生存危機,我們也可以借那些專門幫助企業化解危機的專業機構的力,借國家政策的力,借團隊協作的力。

想成為大老闆,就要知道大老闆的思考方式

何為“借勢”?

晚清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就是是借勢的高手,第一個借勢對象是王有齡,後來王死後,胡雪巖急於找到另一個借勢靠山。左宗棠出任浙江巡撫,由於戰爭的原因,左宗棠已經欠士兵的餉銀5個多月,沒有軍餉,已經有餓死士兵的事情出現。

這是困擾左宗棠最大的難題,可是胡雪巖通過人脈和出色的運作,在三天內籌集了10萬石糧食,這在戰爭期間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讓左宗棠對胡雪巖產生極大的信任。

胡雪巖得到左宗棠的信任後,經辦糧食轉運,接濟軍需物資等肥差,自然通過這個亦官亦商的身份,讓胡雪巖如魚得水,在各地設立分點,經過這次借勢,讓胡雪巖獲利頗豐,家產超千萬。


想成為大老闆,就要知道大老闆的思考方式



何為“藉資”?

這裡的資是資金,這個比較好理解,所有大老闆都在想方設法去融銀行、資本市場的資金,比如房地產公司,是利用銀行資金大用戶,通過銀行資金迅速做強做大自己,借雞生蛋。

可是很多窮人思維方式的人,就怕付利息,焦點都集中在利息上,而大老闆看到的是通過銀行資金的運作,做一般人不敢做的生意,賺取豐厚利潤。

何為“借力”?

這裡力就是人才,大老闆懂得收羅人才,為我所用。

假如阿里巴巴的馬雲沒有蔡崇信的加盟,也不可能走向正規化和國際化。

大老闆懂得發現人才和培養人才。聯想集團的楊元慶和郭為是柳傳志從應屆大學生一手提拔和重用起來的,成就了今天聯想集團PC霸主地位。

大老闆懂得通過願景和分利去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才,一起去做一件大事!

總結一下借力,借力的背後其實就是組織一個取長補短的團隊,只有完美的團隊,沒有完美的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