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平涼:趙鐵軍老師「玩泥巴」玩出新高度,用泥塑「鎖」住鄉愁


在甘肅平涼市崆峒區,有這麼一位奇人,他不僅是一名醫院的職工,還是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泥塑達人”。他從小喜歡玩泥巴,通過自己學習鑽研,無師自通,在泥塑這條藝術道路上摸爬滾打近20年,將普通人眼中的“泥巴”玩出了新高度——用泥塑還原鄉土民俗文化,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

他,就是趙鐵軍老師,今年53歲,原籍平涼市涇川縣黨原鎮灣口村人,現居崆峒區廣成花園D區。

早些時候,趙鐵軍老師的泥塑作品及其從藝經歷曾被媒體報道過,記者曾與之謀過面,一直想約個時間對其進行一次專訪,但總是因為各種繁忙事務所累不能成行。

2018年10月21日,記者撥通了趙鐵軍老師的電話,當得知他難得有空在家,於是,記者趕緊說明採訪的意圖,不料趙鐵軍老師欣然應允。

一直想著趙鐵軍老師是一名醫院工作者,還是一位“泥塑達人”,家中一定充滿藝術的氣息,應該佈置得相當講究很富有文化詩意。當記者走進趙鐵軍老師的家中才發現,以前許多的想象都被顛覆了,在那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裡,除了廚房、衛生間和一間臥室外,其他地方都放滿了他的泥塑作品。不僅客廳茶几、酒櫃、電視機上擺滿泥塑。

甚至,痴迷於泥塑的趙鐵軍老師乾脆把一間臥室騰了出來,將一張嶄新的大床用作擺放泥塑的展架,陽臺和陽臺上的一張電腦桌作為自己平時創作泥塑的工作臺,走在他的家中,甚至滿地都是泥土和灰塵,此舉真的讓常人無法接受。

對此,趙鐵軍老師呵呵笑道:“原先做泥塑只是個人愛好,因為總是把房子弄得很髒,家人很反感,覺得是不務正業,沒想到後來越發痴迷,但也得到了社會上一些藝術名家的認可,家人也從以前的不理解到現在的全力支持。”當天,趙鐵軍老師在家穿著一件花格子保暖襯衣,戴一副眼鏡,雖然看上去身子瘦弱單薄了些,但給人的感覺很精神。

採訪期間,趙鐵軍老師帶著記者先後參觀了他近年來創作的鄉村民俗系列、人體藝術系列、人物肖像系列等作品,在這些泥塑作品中,有的粗獷,有的細膩,有的形態誇張,有的生動傳神,看著這些作品簡直就是一種精神上的無尚享受。


據瞭解,趙鐵軍老師雖然自學泥塑前後已有20年了,自己一直從事醫療服務工作,有了醫學上的人體解剖、人體肌肉骨骼構造等方面的理論基礎,但他正式學習製作人像泥塑和鄉村民俗作品的時間也不過兩三年,直到後來拜甘肅藝瓷盆景大師何文華老師為師,在何文華的精心指導下,著重從本土鄉村民俗文化、微型景觀藝術、美學價值等方面去努力研究實踐,才逐漸從一個“玩泥巴”的普通愛好上升為一項藝術事業。

現在,趙鐵軍老師在泥塑藝術的道路上已經闊步向前,通過自己的認真學習和刻苦鑽研,在捏造人物肖像方面已經形成自己獨有的個性和特點,非常注重神態和細節的把握、雕琢,已完成各類高品質的泥塑作品2000餘件,讓不少同行望而生嘆!曾有人建議,讓趙鐵軍老師將這門精湛的好手藝用在商業模式中,可以將泥塑作品拿到市場上當商品來銷售,不僅可以成名還可以賺很多錢,但是趙鐵軍老師總是一笑置之。

趙鐵軍老師告訴記者,就在今年,有一位甘肅省內的藝術名家見到他的作品後主動找來洽談合作事宜,要求將一些泥塑作品按批量去加工製作,並開出了一筆利潤豐厚的經濟報酬,面對這樣好機會,是個人都會動搖的。


但是趙鐵軍老師婉言謝絕了,他給記者是這麼說的:“我做泥塑的初心永遠是不會改變的,做泥塑現在不僅是我的一種興趣愛好,更是繼承和發揚鄉村傳統民俗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因為只有我們這一代人還記得當年鄉村田間地頭勞作的場景,現在很多年輕人沒有經歷過,也不知道,更沒有那種記憶情懷,他們總覺得幸福生活來得很容易,但不知道父輩們當年是怎麼艱辛勞作和辛勤付出的……”趙鐵軍老師補充道。

當然,有了付出也就會有收穫,有了思想高度也才會有人生贏家,這些年來,趙鐵軍老師堅持初心不改,牢記文化傳承使命,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已然走出了自己的成就與輝煌。

據悉,2016年7月,趙鐵軍老師的泥塑作品還參加了首屆絲綢之路國文化博覽會系列活動、中國崆峒養生文化旅遊節工藝作品展覽,並現場展演泥塑製作技藝。2017年3月,泥塑作品《黃帝問道》參加了第十四屆甘肅省工藝美術“百花獎”評選;2017年8月《喜迎親》泥塑組合作品在2017中國·平涼崆峒養生文化旅遊節暨崆峒武術節被平涼市崆峒古鎮農耕記憶博物館收藏。

2017年10月,他被推薦為崆峒區文聯第一次代表大會代表,2017年11月受新世紀酒廠之邀,為養生崆峒黃酒館製作組和泥塑作品《鈺慶恆酒坊》,被養生崆峒黃酒館收藏。2018年4月,他還被評選為崆峒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