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平度市城镇道路命名更名工作

亲历平度市城镇道路命名更名工作

本文刊载于《中国社会报》2018年10月8日02版

亲历平度市城镇道路命名更名工作

201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迎来了4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40年众志成城,攻坚克难,40年真抓实干,春风化雨,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一条正确之路,是强国富民之路。

《中国社会报》已推出“我与改革开放”专栏,通过分享民政人参与改革、真诚奉献、推动发展的奋斗故事,和读者共同走进故事的背后,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民政领域的深化改革步伐和宝贵经验,锚定初心,砥砺前行。

亲历平度市城镇道路命名更名工作

李林宝

城镇道路的命名,是一个城镇文化形象、历史与未来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城镇的名片,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可以塑造一个城市良好的外在形象,充分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在我从事地名工作的3年里,经常有人问我,山东省平度市的城区道路命名是否有规律可循,为何那么多的镇都有文化路,甚至外地来的朋友对我们的道路命名也提出过类似疑问。诸如黄侯路和崔侯路,是以两个村庄的首字来命名的;电站路和工业路,是以旁边的单位或建筑命名的;新区大道则是建设工业新区时的道路命名。由于历史原因,道路名称存在不标准、不规范等问题。

自2015年开始,我有幸参与了平度市道路命名的调研工作,截至2017年,大批量的道路命名、更名的工作接连开展,较好地解决了一系列的道路名称问题。据统计,2015—2017年全市共计命名道路186条,更名道路39条,注销道路12条,调整起止点的道路15条,投入更名道路经费500余万元。仅2017年,就一次命名更名143条城镇道路,此次道路命名、更名是平度市道路命名、更名历史上最多的一次,也是最成功和最彻底的一次。

此次城镇143条道路的命名、更名工作,历时一年。先后经过3个月的实地调研,勘察道路100余条,走访村庄、小区和企业200余家;经过长达3个半月的调查论证,先后数十次在《今日平度》和政务网站登载建议、意见的公告,征求并采纳社会各界和市直单位意见、建议10余个;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前,先后做出课件8个,全面征求了市委、人大和政协的意见,修改会议研究稿10余次;市政府通告印发后,市民政局印发道路标志设置通报8期,经过6个月的努力,全面督导各镇设置道路标志牌136块、城建局设置182块、公安局设置各种楼门牌14000余个、换发身份证13846个、户口簿6210本。目前,已较好地完成已建道路的命名和更名工作,为平度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

经过了这次道路命名和更名,较好地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主要解决了“有路无名”“非标准地名”和由公路名称向城市道路名称转化的问题。二是重点解决了已命名道路“同名同音”和不符合城镇规划及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三是解决了地名命名工作中存在的先建后命名、边建边命名、命名滞后和配套工作不协调、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了命名、更名程序,明确了道路命名、更名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等,更好地体现了道路名称的层次化、序列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要求,使各个区域的路名群形成鲜明的系列性和条理性,体现了道路所在区域的功能定位。

本次平度市城镇道路命名更名工作立足于提高平度城镇知名度,实现了街有街标、路有路牌、门有门号、好认好找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平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加快推进平度市中小城市改革和省级文明城市的创建,增添强大的内部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