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課堂季憶:找准差異化,隨時進場都不晚

嗨課堂季憶:找準差異化,隨時進場都不晚

嗨課堂CEO 季憶


葛嶺錄·人物記

1

2016年創辦嗨課堂的時候,市場上已經有了好幾家這樣的機構,不管是教研體系還是教師團隊都不是很精細,這對嗨課堂是個機會。

沒人比季憶更適合做這件事。他做過老師,理解考綱,知道怎麼教學生;又在教育公司任職過,無論給老師培訓,還是開拓市場,他都擅長。

近兩三個月的時間,季憶瘦了33斤,他不得不考慮重新買衣服。和過去一樣,他只穿正裝。

他的家裡沒有運動裝和休閒裝,穿正裝是他的習慣。一般在快到公司的地方,他會停留幾分鐘,整理自己的領帶、袖口,以最好的形象出現在員工面前,他說這也是強大的暗示,告訴員工,這就是職場該有的樣子。

創業之初,怎麼做差異化對他是考驗。在過往打通關的經歷裡,季憶相信,總會有解決的辦法。他看不慣市場上只鼓吹估值的做法,以為找來名師、學霸就能保證教學質量。要做好教研和教學,還有很長的路,但行業裡的人似乎不怎麼重視。

他另闢蹊徑,建立老師培訓基地,通過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讓知識傳承。聯合公立學校體系內一線教學經驗豐富、授課技能過硬的名師,通過線上形式,為青年教師提供針對性指導。

在精銳教育,他曾接手過最差的校區,每個月收入只有26000塊錢,交水電費都不夠,他是這個校區的第18任校長。他相信觸底了就能反彈,非常樂意做這種挑戰。

瞭解周邊的情況之後,他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去琢磨考綱的內容,辦了一個講座,40個家庭,結果就迎來了190萬的簽約。當月因為市場和營銷推進業績339萬,完成率13000%,失敗不怕,因為總會跨過去。

2

有家長看了他主持的節目《拜託了,教授》,以為他至少40歲,人們總是過高的估計他的年齡,實際上誤差不小,他才30歲,但他並不介意。

因為專業,所以看起來老成,他是這麼理解的。家長們很喜歡季老師,因為他總是有辦法讓叛逆的孩子迷途知返。

嗨課堂季憶:找準差異化,隨時進場都不晚

季憶在錄製《拜託了,教授》

他遇到過一個媽媽向他求助,孩子把家裡的衣服都剪了,還要拿刀要砍人。季憶凌晨兩點趕到,說服了這個已經好幾天沒去上學的孩子,如果說他有神奇的力量,那大概是同理心。

成績差,不是你去上個補習班,就能解決的,大多數時候,是孩子的心理問題。讀初中的季憶也曾是一個離家出走,沉迷遊戲,不愛學習的壞孩子,他更能理解那些叛逆的孩子。

初二,季憶穩坐班裡的倒數第五,偶爾前進一名,還是因為平時倒數第四的同學沒來。母親拿他實在沒辦法,託關係找了人,把他送去補習班,這是改變的開始。

有一位教物理的老師用的方法很不同,他會要求家長來陪讀,上課的情形,老師在講臺授課,30名學生聽著,還有30位家長在後面坐著。回憶起這一段,季憶印象深刻,“30個家長在後排坐著,織毛衣,特別壯觀。”

在補習班上課的頻次很高,一個月後的月考,好像發生了奇蹟,他的物理考了滿分,他形容那一刻,整個世界的光都照在他的身上。

之前他並不在意差生或者好學生的說法,現在他格外在意,對學習產生了興趣。考試更像是一場榮譽之戰,有一道題不會就緊張,生怕被人超過。

而他現在面臨的情況有所不同,他正在為超越別人,奮力追趕。


談競爭

“ 大家沒有真的在做教育,都在搶錢,

根本不管教學品質、教學質量,

只標榜規模和估值。”

嗨課堂季憶:找準差異化,隨時進場都不晚

季憶(左)正在接受葛嶺錄採訪

葛嶺錄:嗨課堂的規模目前在行業裡不是最大的。

季憶:你看看嗨課堂的續費率、口碑推薦、轉化率,都遠高於競爭對手,再給我一年的時間,我倒想看看我的競爭對手在哪兒。

葛嶺錄:你的競爭對手說,他的交易額比行業第二、第三加起來還多。

季憶: 嗨課堂是這個行業最年輕的公司,也是增速最快的,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我的退費率很低,而且銷售團隊只有100號人。人海戰術和精耕細作,我覺得已經完全把兩家公司區分了。

葛嶺錄:你曾經發朋友圈說,對這個行業刷單、挪業績表示不滿,你們似乎都在盯著對手看?

季憶:我為什麼要盯著競爭對手看,我發朋友圈是表示憤怒,我們做教育的優先考慮的難道不應該是幫助每個孩子成長嗎?

你看這個行業,在資本加持之後大家都忙著搶錢,根本不管教學品質、教學質量,只標榜規模和估值,這對孩子是非常不公平的。我原來是一個物理老師,我知道中、高考能影響多少家庭,影響多少孩子,這些都是其他公司不考慮的。

我和他們初心不同,每一個家長的好評,每一個家庭的改變,就是嗨課堂的意義,也是我生命的意義。如果能受到所有家長和學生的認可,有絕對的利潤,不上市又如何。

葛嶺錄:你在做一個節目,《拜託了,教授》。市面上的在線教育行業裡,鮮少有創始人這樣做。

季憶:作為創始人就應該是個IP形象。很多家長看到這個節目,慕名而來,要報嗨課堂的班,我也希望通過節目的流量,能推廣嗨課堂。

我遇到過一個媽媽向我求助,她的孩子把家裡的衣服拿剪刀剪了然後扔掉,拿刀要砍他們,讓我上門去幫忙,我毫不猶豫選擇去。

有人會覺得這不是一個CEO該做的事兒,但恰恰相反,我做這件事情是出於公司價值觀的考慮,我要樹立一個榜樣,告訴員工應該怎麼做,我們真誠的服務每一個家庭。你要知道,這個家庭已經面臨了父母無法控制的局面,我應該幫他們。

很少有人是天生愛學習的。孩子成績不好、偏科,大多數情況都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要解決學習問題,首先要先解決他的困境,補課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我一直都在琢磨,怎麼讓小孩在生活裡體會到學習裡的快感。

葛嶺錄:為什麼還要找那麼多優秀的老師,直接把孩子的心理問題解決了不就好了。

季憶:這是相輔相成的,缺哪一個都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把心理問題解決了,可以解決孩子的內驅力,讓他聽課的時候更認真,讓他對學習有嚮往,提高到中等或以上的Level,那我們只要改變他的學習習慣就可以了。

但是要成為頂尖的學生,就需要老師把知識點講得很精很透。

談決策

“ 制定好戰略以後,

我會把執行層面的問題在腦海裡過一遍,

如果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偏差,

馬上實行Plan B, 及時調頭。”

嗨課堂季憶:找準差異化,隨時進場都不晚

季憶和團隊團建合影

葛嶺錄:在離開上家公司之後,你並沒有下定決心馬上創業?

季憶:本來想休息一陣,再做打算,去做個副總或者營銷VP都挺好的。但想到和我一起從上家公司離開的兄弟姐妹,他們在上海是有生活成本的,不能讓他們做這種消耗,當時就找了昂立,覺得知根知底。開始做嗨課堂的時候,非常堅定,我們做這件事肯定比別人好。

葛嶺錄:回頭看做的決策當中,有哪些是失誤的?

季憶:失誤?我覺得沒有。我是按部就班一點點做的,對我來說就像搭積木,業務線方面,我的經驗非常多,我知道做了之會有什麼樣結果,無非就是佈局了等風來。

葛嶺錄:對自己這麼自信嗎?

季憶:對,但絕對不是盲目自信,我說出來的話,佈局的業務都是我考慮之後的結果,所以我才自信。我不太在意別人的評價,有人會說這人太狂,也有人可能會說很靠譜,說我好的,我聽了開心一下,不好的我也不會怎麼樣。

葛嶺錄:你一直在強調自己做業務的能力,可是你的經驗來自於過去。

季憶:至少到現在為止,沒失誤過,未來我覺得這個概率就太小了。市場規律始終是循環的,價格永遠圍繞價值,口碑永遠圍繞教學品質。如果失敗了,我也接受,創業不就是不斷試錯嗎,最終才會跑向勝利。

葛嶺錄:不需要表現出一點點的謙虛嗎?

季憶:在我的團隊面前,我覺得不需要。他們需要方向和主心骨,而我也非常有底氣帶領他們往前衝。對投資人的話,謙虛是需要的,投資人和被投項目的關係是相互合作,我會聽他們的建議,但是會有自己的判斷。

葛嶺錄:你在2017年的10月14號說,一直在灰度中尋找方向。灰度具體指什麼?

季憶:那個時候嗨課堂成立不到半年,之前我是一個很受學生喜歡的老師,也是一個很強的銷售總監,但是成為CEO,綜合業務管理對我來說是挑戰,那麼多部門,到底應該怎麼辦。

葛嶺錄:現在都突破了嗎?

季憶:對,因為想明白了,我要主抓的是戰略核心方向。建全職師訓中心,建教育壁壘,抓教育口碑。調動員工,讓大家互相配合,一起推進工作。

我是一個想得很多的人,制定好戰略以後,會把執行層面的問題在腦海裡過一遍,如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了偏差,沒有關係,馬上實行Plan B, 及時調頭。

葛嶺錄:用了多長時間?

季憶:大半年,我每天睡覺之前15分鐘都會想一想今天發生了什麼,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那段時間自己也挺累的,總想著自己去推進每一條業務線,會有一些聲音,老大這麼強勢,那找我來幹嘛。

我現在學會了不在最初的時候干涉他們,其實每一條業務線上的總監都很專業,他們會有自己策略和想法,所以我只要告訴他們大方向是什麼,他們替我實現就好了。

談口碑

“ 如果口碑不好,規模越大死得越快。”

嗨課堂季憶:找準差異化,隨時進場都不晚

季憶在挑戰極限項目

葛嶺錄:在搜索引擎輸入1對1教學,跳出來的相關問題會有,老師靠譜嗎,是名師嗎?這是家長特別關心的。

季憶:名師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學質量和是否是名師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在我看來所有的競品都不懂教研、教學,純粹瞎做,找一群所謂的學霸坐在那上課,但其實老師教授的過程、內容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看到一道題是關於液體內的壓強的計算,一般老師會告訴你關聯計算公式,F 浮=ρ 液gV 排,你要記住這個公式,但是知識的傳承可不是這樣,好的老師會通過實驗、教學內容去告訴孩子,浮力形成的原因、什麼是浮力。

葛嶺錄:這也是你去建師訓中心的原因,保證師資力量?

季憶:在教育行業最終都是口碑,沒有例外,不管線上、線下,大班、小班,本質是不變的,就是教學品質。如果口碑不好,規模越大死得越快。

對於1對1來說,每一堂課就是一個學生、一個老師,要有優秀的老師才可能保證優質的教學品質。你看整個在線K12行業,幾乎所有的公司用的都是在讀大學生做老師,但我們現在用的都是全職老師,教學品質是完全不同的。

我認為這個行業最終決勝一定是在老師的資源上,所以我們在建立了師訓中心。一箇中心可以承載600——1000位老師,能給1萬多學生輸出優質的教學內容,算筆賬,1萬多學生每人均攤2.5萬,那就是2億多。如果在全國開20個師訓中心,會是什麼情況,相當於在攻城的階段我把戰馬都買光了,那我就不用打了,不戰而勝。

葛嶺錄:創業以來,你的每一步似乎很順。想過萬一遇到挫折怎麼辦嗎?

季憶:所謂的順都是在每一個大的業務上,判斷、執行有一個好的結果,但這背後其實有大量的試錯。

有了一次失敗,跨過去了叫做經驗,跨不過去就永遠是失敗。我覺得失敗了才能讓我更好的證明自己,我不害怕失敗,因為我會跨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