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EYE劉國清:從科學家到企業家,最挑戰的是思維的轉變

MINIEYE劉國清:從科學家到企業家,最挑戰的是思維的轉變

MINIEYE CEO劉國清


葛嶺錄·人物記

1

人人都服劉國清。

MINIEYE的A輪投資人,普華資本管理合夥人蔣純在盡調這個團隊時發現,儘管劉國清不像其他創業者一樣強勢,但團隊裡的人都信服他。

第一次見劉國清,他穿著短褲,揹著一個黑色的書包,和大多數科技創業者一樣,他不講究穿著。

團隊裡的其他人也是如此,他們會買同樣款式但不同顏色的衣服,按照週一到週五,分配好,這樣他們就不用在穿衣這件事上花費過多的時間。

公司裡的大多數創始成員是劉國清談了幾分鐘就決定加入的。劉國清用一種沒有管理的方法組了一個團隊,他們價值觀相同,有共同的信仰,堅信無人駕駛是未來。

2

所有的創業故事都一樣,有著起因,經過。對於劉國清來說,他的故事開始於2012年。

MINIEYE劉國清:從科學家到企業家,最挑戰的是思維的轉變

劉國清出席MINIEYE的成果發佈會

創業的想法,是在一次吃螃蟹的時候才冒出來的。那天他和室友一起去見一位朋友,地點約在了南洋理工大學附近。

他們一邊啃著平日裡不怎麼吃的蛋黃味、胡椒味的螃蟹,一邊聽那位朋友講創業的故事。就像大多數創業者一樣,他的這位朋友提起自己要做的事情,激動、滿腔熱情,聲音會不自覺的提高。

劉國清受到了感染,彼時他正在做新加坡政府媒體發展局與南洋理工大學聯合資助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研發項目,趁勢,他大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們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技術去做一家公司。”他們越說越興奮,那頓飯吃了很久。

熱情並未退去,回去他和實驗室裡的四位同事,也就是後來MINIEYE的五位聯合創始人(楊廣、周翔、王啟程、閆勝業、吳建鑫)聊到了後半夜,大家一拍即合,越聊想法越多。每個人都沸騰著,屬於他們的黃金時代似乎要來了。

新加坡一年四季都一樣的熱,回憶起那天,他記不清是哪個季節,但那個場景歷歷在目。也許是為了紀念那一刻,只要去新加坡,那個餐館他必定會去。

2013年,劉國清出走CeMNet實驗室,一個之前從沒有想過創業的年輕人決定回國創業了。

3

第一次創業的人會犯一個錯誤,這個年輕的團隊也不例外。

他們過於理想主義,完全對標Mobileye,執著於在技術上超過這家1999年就成立的公司。不計投入產出比,他們用貴的元器件、成本高、開發週期長。

2014年12月,團隊從6人發展到15人。總部搬到了深圳,南京則作為研發中心專攻視覺感知算法。

2015年1月,MINIEYE硬件研發逐漸成型,與國內某知名攝像頭公司開始合作開發的ADAS專用攝像頭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危機還是來了。

2015年6月12日,股市巨震,A股出現了”千股跌停”,IPO一度關閉。

受二級市場影響,各大基金投資策略轉為保守,一級市場投融資進入寒冬。不巧的是,同年12月MINIEYE正處於新一輪的融資階段。

本來談好的一家基金,無疾而終。劉國清,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先是高管停發了工資,但依舊杯水車薪。只要資金不到位,危機就不會解除。

劉國清變得焦慮,無數次在腦海裡演練,如何把這個壞消息告訴大家,但他始終開不了口。

劉國清很糾結,在涉及到人情的時候,他就會這樣。

那段時間,他每晚都要喝酒,只有喝酒他才能短暫的睡著。其他合夥人看出劉國清的焦慮,勸他不要壓力太大。

在一個早晨,他決定說出來,和盤托出之後,他輕鬆了不少。他不太記得自己是如何說出那個壞消息的。

實際上這位87年出生的CEO在說到有可能會引發感慨的地方,總是會選擇這種方式,忘了。

聽完之後,員工受到了鼓舞,選擇同舟共濟。MINIEYE的一位老員工,回憶起那個時刻,他說:“我相信國清,他能帶領大家走出危機。只要不是公司解散,我就不動搖。“

在危機的時刻,公司裡的23個人選擇與公司共進退,3個月沒拿工資。

4

經常有人問劉國清,MINIEYE到底是幹嘛的,一般他會這麼說,“我們是中國最土的自動駕駛公司。”可以想象對方聽完的反應,一臉懵的表情,疑惑並未得到解答。

創業最初的一年半,他們確實夠“土”。

2013年4月23日,劉國清回國。在隨後的時間裡他走訪了香港、廣州、深圳、蘇州、南京五大城市的項目孵化基地。

不是反饋冷淡,就是週期太長,唯一的選擇只有南京。公司最後定在高淳,這個地方處在南京最南端,是典型的魚米之鄉,是國際慢城之一。吃的和用的,他們基本靠網購。

眼下的環境,並沒有太影響他們,畢竟他們心裡想的是,程序改變世界。除了吃飯,他們基本都在寫代碼,實在累了,就睡在公司,醒來再繼續。

用了八個月時間,他們做出了護駕,這是一款預警碰撞的App。操作簡單,將手機架在擋風玻璃前,手機攝像頭對著前方。App會自動通過攝像頭識別前方車輛、車道,計算車距和碰撞時間,一旦發生危險,就會預警。

和預期想的不同,這款App遇冷,下載量不多。在為數不多的用戶裡,有一位汽車之家的編輯,這位編輯覺得不錯,還寫了文章推薦。

前兩天沒什麼下載量,第三天,劉國清打開界面驚呆了——一夜之間下載量漲了兩萬多。情況有所好轉,之後一個月裡迎來了十萬的下載量,但很快他們發現App會導致手機發熱、還影響接電話,客戶體驗不好。

這迫使他們思考TO B還是TO C的問題。很快他們達成共識,做專業ADAS。

許多投資人有這樣的習慣,他們希望創始人用一句話形容自己的項目,但恐怕MINIEYE是個例外,除非你在這個行業,並且熟知ADAS。

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廣泛的說一切能夠輔助駕駛員進行駕駛操作的都可以算作輔助駕駛範疇,廣義而言,輔助駕駛目前種類已有多達 20 種。不過市面上 ADAS 的核心功能集中在前車碰撞預警(FCW)、車道偏離預警(LDW)、行人檢測預警(PCW)等。

如果,你現在再問劉國清同樣的問題,他會回答,“我們是國內做產業化落地最好的自動駕駛公司。”

MINIEYE運用車載視覺感知技術,為駕駛者提供更安全的駕駛環境,同時為無人駕駛技術提供最可靠的視覺感知解決方案。

思維早已轉變,商業就是商業。商業需要密切關注市場,知道客戶需求。

目前MINIEYE已推出的主力產品,在前端市場,和比亞迪、眾泰、奇瑞、東風柳汽等乘用車和商用車主機廠確定了合作,在後裝領域,也已經獲得了數萬套的訂單,產品分佈在全國29個省和直轄市的車隊。

車輛檢測率和車道檢測率達99%,異型車的識別率遠高於同行水平。最早可於碰撞發生前2.5秒向駕駛員提出預警,並能識別車道線顏色、線型(虛實、單雙)、及線寬。

所有的創業故事都一樣,有著起因,經過,結局。經歷過資金鍊斷裂、產品太慢、成本太高一系列問題之後,這家公司趟出了一條路。


對話MINIEYE 劉國清

MINIEYE劉國清:從科學家到企業家,最挑戰的是思維的轉變

劉國清接受葛嶺錄採訪

葛嶺錄:你們經常自嘲是很土的團隊。為什麼?

劉國清:“紮根於土、堅韌成長”這是我們公司內部經常講的一句話,我們自己自嘲土,但其實我們很驕傲。土就是接地氣嘛,所有商業化的東西跟賣包子沒有區別,就是滿足別人的需求,別人也滿足你的需求。

自動駕駛是場馬拉松。公司可以選擇兩種方式,一種方式就是通過持續的融資,在未來五到十年,用投資人的錢去搞研發。

另外一種就是儘快造血,以戰養戰,把已經可以落地的技術變成成熟的產品,解決現在已經有的需求,用營收來支持持續的研發投入。我們選擇的是後者。創新和創業的區別,創新的核心是花錢,而創業是什麼?你要有花有賺。

葛嶺錄:從2013年到現在,你們經歷了自動駕駛從冷到熱的過程,有什麼感慨?

劉國清:2013年、2014年這個行業完全不火,但到了2015年,整個行業就烏央烏央的。

我覺得趨勢和浪潮是沒有問題的。自動駕駛能很好的解決效率和安全的問題。

但不管這個行業有多熱,它的週期是不會變的。跑到終點的關鍵是能夠把稀缺的戰略資源握在自己手裡,比如關鍵技術的研發,corner case數據的積累,上下游的渠道等等。所以熱的時候更需要冷靜。

葛嶺錄:為什麼Mobileye,在過去一直沒有打開中國市場?

劉國清:核心原因還是市場需求。國內對智能駕駛的需求相對於國外,我覺得落後至少兩三年。2018年以前國內市場一直處於產品的導入期,今年開始需求增長的很明顯,我認為已經進入到成長期了。

葛嶺錄:我聽說你們在某些項目上,現在已經跟Mobileye有直接的競爭了?

劉國清:是的,我們不害怕打硬仗,在一些交鋒中也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戰績。首先,我們的核心算法相較於國外的玩家已經具有競爭力,對於新的算法和模型甚至可以有更快的迭代進產品中。

第二,本土化是很重要的。算法層面,我們會對中國特定場景進行適配;應用層面,我們會結合國內車廠的需求,增加一些本地化的功能,從應用層差異化;數據層面,我們在國內大範圍已經進行了46個月的數據採集;當然在商務條款和模式上也在進行一些嘗試,以更好的適應國內的汽車生態。

第三,服務,我們要做到極致,無論是定製化深度、響應週期,還是服務質量。遇到大客戶,我們會派工程師駐廠,有問題都不需要打電話,敲門就能找到我們。目的就是一個,幫助客戶提升車輛的競爭力。

MINIEYE劉國清:從科學家到企業家,最挑戰的是思維的轉變

葛嶺錄:但不得不承認Mobileye有品牌背書。

劉國清:這是我們最重要的挑戰。從0到1很難,好在現在也有幾個車廠用了我們的產品,而且都是主力車型。我們的品牌在用自己的產品逐步打造起來。

這說明行業對我們已經認可,不僅是技術方面的認可,也包括對於商業化、配套服務、生產體系的認可,以後再去推廣,我相信會越來越容易。

葛嶺錄:今年的目標是什麼?

劉國清:佔更多的山頭,獲得更多的客戶。

葛嶺錄:我聽你的員工說,有一次看到你在看《營銷管理學》。

劉國清:對呀,我一直比較推崇實踐,認為通過踩雷、覆盤得到的結論才是最好的,但是偶爾也會發現經典的方法論是有用的。

這本書是我一個同事以前在國外讀商科的時候,用的就是這本教材,很經典。他還把課件分享給我。我看了一下,發現講的很有道理,和我以前踩過的坑、總結出的東西是暗合的,所以就花時間系統性的學習下。

學習是我們內部非常推崇的,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如果大家不能提高,無論是創始團隊還是早期員工,未來一定會成為公司的瓶頸。

葛嶺錄:我問過一位你的合夥人,他評價你很特別,有與生俱來的與人打交道天賦。有一位早期員工,你大概只和他說了5分鐘,他就打算加入了。

劉國清:確實有這麼回事。在我們公司是沒有頭銜的,大家互相稱呼就叫名字,但馬欣是唯一一個有頭銜的人。大家都叫他馬主任。

他這個人特別心細,覺得什麼事情都可以量化,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就跟他講,如果以後要搞事情,一定請他過來做質檢。

後來我們要成立一個數據部門,我就想到他。我還沒聊幾句,他就說,你讓我什麼時候來吧。他當時人在武漢,還沒弄清楚要幹嘛就來了,來的時候還帶著一把尺子。當時我眼淚都要下來了,太給力了。

他以前是學數學的,基本不會編程。最開始他需要一些標註工具,會和研發部門溝通,然後研發部門的同事幫他開發出來用。但是他發現這樣效率很低,半年以後他就自學了python,C++,不再需要研發部門幫他了,完全能自己開發出來。

葛嶺錄:創業5年你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劉國清:我最大的轉變就是從一個Scientist變成一個創業者,我覺得創業這幾年時間,面對的挑戰不是說工作強度有多大,最大的挑戰就是經常要面對不同的問題。一個CEO必須要不停地解鎖新的技能。

科學家是自我實現,所有的科研是基於技術突破,本質上是讓自己爽。但作為一個企業家,必須要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這兩者區別很大的。

如果你一直盯著技術,沉醉在這件事情上,可能做出來的東西跟市場、跟客戶是脫節的。不能說完全沒有價值,但是從商業的角度,很有可能南轅北轍。

MINIEYE概況

【項目簡介】深圳佑駕創新科技有限公司(MINIEYE)從2013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引領汽車行業變革,運用最先進的計算機視覺技術,為車輛提供更好的環境感知方案。如今,MINIEYE 以其專業的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嵌入式人工智能、汽車電子以及傳感器融合技術為業界所熟知。

目前,MINIEYE已經和比亞迪、眾泰、奇瑞等十餘家汽車主機廠建立了合作關係。

【創 始 人】劉國清

華中科技大學數統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計算機工程博士,被福布斯評為2017年度亞洲區30位30歲以下精英。研發的計算機視覺算法曾被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多國工程院院士的團隊用於其研究系統中,也被美國iRobot公司用於其Packbot機器人。

【歷史融資】

獲得普華資本、合創資本、吳泳銘等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