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對的支付公司

想要做好一個平臺想明白三個問題就可以幹了!

1、支付公司盈利點(防止被割韭菜)

2、機構盈利點(賺錢的買賣才能幹)

3、拓展的代理盈利點(兄弟們賺錢才有市場)

分析清楚你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幹了

確實,這三點的確實非常到位,比小編之前的文章可能更貼合實際,一個合理的生意,必須讓參與的人都賺到錢才是真。因此小編今日主要也從以上三點來分析如何選擇對的支付公司。

今天就先講下第一點:支付公司的盈利點(防止被割韭菜)

如大家所知,16年費改以後銀聯和每家支付公司之間的結算價(一般類)統一是0.5025,因此支付公司最大的盈利點來自於結算差,而要使的到手的利潤最大化,就要把交易量最大化,所以最終的利潤=交易量*結算差。

而需要提升交易量,就需要好的政策來支撐,在前幾年年主要還是靠較低的結算價,代理商自備機入網,支付公司就安心的賺分潤,只要拿捏好結算價就能利益最大化。這種模式養活了一大幫做裸機批發和二手機批發的從業者。而今年開始不只是要結算優勢,而且機器也得便宜,最好機器不要錢,因此今年是這群倒機器的人最不好過的一年,也是支付公司之間交易量差距最大的一年,但凡支付公司有錢或者能貸到錢在找一群好的招商團隊,就能將交易量拉昇到前列。

如何選擇對的支付公司

而且在去年以及今年,各家支付公司推出各種高返政策吸引代理商做手刷MPOS或者傳統POS,而且結算價方面也紛紛低於銀聯結算成本0.5025。很多中小代理商片面的理解成99返99,機具免費是理所應當,支付公司買機器是免費的,支付公司的利益是最大的,既可以跳碼又賺分潤。然而懂得人都知道每臺手刷貼出去的返現最少100元,最多的接近200元,加上支付公司的人員開支,提成等成本,難道是支付公司預算用不完,拿出來做慈善,造福代理商?

不過,懂得人都明白,支付公司低結算,補貼機器,跳碼是理所當然的,不跳碼那隻能是明虧。然而竟有支付公司的代理商盡然放出“機器跳碼自己跳樓”的豪言壯志,結果8月以後就跳碼跳到不認識家,瞬間讓加油站8月份的業績翻了好幾番,代理商紛紛自我調侃,我給我家飛機/航母加油你也管啊。面對信用卡中心的電話詢問,很多代理商只能坦言:“我家有車隊,一個車隊加油加個幾千幾萬不行麼?”。究其原因,結算價倒掛,機器補貼虧損,不跳,怎麼回本?

除了低結算,96以後的一波調價對於懂行的代理商來講,也是完全能接受的,支付公司前期燒錢補提市場,這個錢總是要賺回去的,前期虧損的結算價可以跳碼來收回,而機具補貼的錢只能通過後期統一上調結算價來實現。1臺手刷虧損100塊-200塊,1臺大POS虧損(刷滿對應交易量)300塊左右,按照手刷臺均4萬的月交易,大POS臺均10萬+的月交易,需要提高多少才能回本,並且賺錢,相信大家心裡都有數的。因此上調結算價是必然,支付公司難道真的做慈善?而能夠理解這層意思的代理商,我敢說這波沒有一家被坑的,而至於支付公司分多分少的問題,只能說支付公司在市場和利潤之前的一種權衡而已。

如何選擇對的支付公司

除此之外,在近期支付公司結算價批量上調過程中,一邊是“受災”的代理商將某些高費率的平臺拉成一份名單來安慰自己或者說是安撫自己的客戶不要切機,切來切去都是一樣的,不只是自己做的產品上調了,別的產品也調整了。另外一邊,很多支付2.0的從業者借勢嘲笑別人的平臺不靠譜,上調結算價,一邊告訴大眾自己家的產品不上調費率,自己堅持的高費率意味著不跳碼,靠譜。結果,被有心的代理商發出的截圖分分鐘打臉,說好的不跳碼呢?那麼高的費率還跳碼?說好的比比帶積分呢?還有說好的不上調費率呢?你們所說的支付2.0靠譜呢?

所以說,評論一家支付公司的好壞,產品優劣不在與他們的宣傳有多好,還是要實際情況,畢竟大多數人的選擇是沒有錯的,排名前幾名的支付公司之所以是前幾名是有原因的。一朝一夕的好政策不能代表支付公司的好壞,長久的口碑積累以及合理的利潤才能讓合作進行下去。

如果一家支付公司上至總裁級別,下至招商經理,每個人給出的“故事”,每個人拋出的“橄欖枝”都能夠合理的講得通,利潤分配也能講得通,那就可以合作。而代理商選擇的時候心態也要擺正,不要想著多要萬1或者萬0.5,互相有利潤的生意才能長久。

縱觀支付圈,有多少小眾產品一直口碑絕佳,一直穩定不跳碼,為大家所青睞?而又有多少人選擇的時候只盯著產品優勢?有市場?而你所謂的市場或許轉眼又是別人的市場。

總結:從簡單來看,選擇前幾家支付公司沒有錯;從複雜來看,一家把錢算的清清楚楚,把故事講得透透徹徹的小支付公司也是不錯的選擇。切記,支付公司有利潤,你才能分的一杯羹。

如何選擇對的支付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