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評論:紀錄片當負起傳承之責

10月8日,紀錄片《二十二》官方微博發佈捐款說明,影片資助人張歆藝、導演郭柯以及出品方、攝製單位,決定共同向上海師範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資10086003.95元,用於設立“慰安婦研究與援助”專項基金。去年8月,《二十二》從上映首日的1%排片躍升為次日的4.9%,票房數字由片方預計的10萬元,最終定格於億元以上,成為中國紀錄電影票房冠軍。《二十二》達成了“記錄歷史、留下證據、喚醒記憶、傳遞善意”的願望,它所承載的歷史價值與社會價值,使得它擁有了沉甸甸的分量。(10月12日 《山西晚報》)

紀錄片生來就肩負著記錄歷史之責。作為一種特殊的片種,紀錄片以真實見長。紀錄片和故事片不一樣,故事片講究渲染的手法、令人感到感動的情感,而紀錄片最講究的,是記錄的公正性和真實性。這就使得,紀錄片往往都可以成為珍貴的歷史資料,好的紀錄片,能夠讓人們透過最原始的材料、當事人的講述、證人的佐證、現實的視頻,看到歷史,看到真相,看到未來。

《二十二》無疑是國內成功的紀錄片之一。該影片從拍攝初期、拍攝過程到後期處理,都彰顯了紀錄片的“良心”。拍攝初期,選材切合歷史需要,通過選擇網絡籌款的形式,選擇這一歷史沉重話題,本身就讓紀錄片有了很濃厚的歷史價值;拍攝過程中,歷時四年,拍攝的很多老人,到節目播出都已經不再健在,而劇組並沒有選擇為了市場而增加進度,只是要細緻的將這一題材的紀錄片拍好,這份盡責,讓人佩服;拍攝後期,多方明星參與轉發,群眾自發為這種體現社會良心的紀錄片購買票房,製作方將所得收益捐贈給專項基金,起到了良好的社會公益和社會宣傳效果。

在《二十二》身上,我們看到了紀錄片應當有的樣子。關於紀錄片,在影視中的票房似乎一直都不是太高,這給人一種錯覺,紀錄片不適合影視化。而《二十二》這部紀錄片的成功,則用熱情的市場票房證明,紀錄片同樣也可以走進票房,走進生活,紀錄片能否被觀眾接受的關鍵,在於紀錄片自己的價值選擇。

傳承好歷史,傳承好價值,傳承好文化,有價值的紀錄片,永遠是市場的寵兒。(曾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