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美食家:吃出極致、最高境界的大文豪

在中國的美食文化中,自古以來都有很多吃遍山珍海味的美食家。但要說把美食作為一種文化,聽得有品位,並且其美食種類至今還在傳頌。我們可能就會想到孔子、蘇東坡、杜甫等大文豪了。什麼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豆腐等至今還是中國人愛吃的美食。

傳奇美食家:吃出極致、最高境界的大文豪

中國人吃白飯自古就非常講究,在儒家飲食文化中,就講“食不言、寢不語”,是儒家的“餐禮”。孔子吃飯前有一個舉動,哪怕是瓜、果、蔬菜最簡單的食物,要拿出一點來,幹什麼呢,祭祭祖。因為這是孝道,父母生養了我們,有好吃的水果下來了,先給去世的老人父母供一點,這是一個特點。

傳奇美食家:吃出極致、最高境界的大文豪

據說孔子要做菜吃飯的話,肉一定要切得方方正正。就像“坐如鐘、站如松”一樣,講究方正,這樣心性才能正。所以吃飯不僅僅是吃飯,提升到文化、文明高度,有這種精神內涵。其實天下的美食不就是百姓的家常菜,經過對味道的把握,食材的選配等做到極致,也並不差於滿漢全席、山珍海味。心情好了吃什麼都香,心情差了還算什麼美食?

傳奇美食家:吃出極致、最高境界的大文豪

蘇東坡是中國宋朝傑出的文學家,也是中國不折不扣的美食家。當年蘇東坡不主張急進的變法,王安石頗感憤怒,於是讓御史謝景在神宗面前陳說蘇軾的過失。蘇軾於是請求出京任職。他在地方任職時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

傳奇美食家:吃出極致、最高境界的大文豪

蘇東坡是一個豪情萬丈的人,用今天的話來說,他是一個有著無限正能量的一個人。哪怕蘇東坡流落受貶到海南島,在蒼茫的這個孤島,他還在不停地琢磨著怎樣做一道好菜,並與民同樂。我覺得,他這種達觀的人生態度,他這種深入民間大地廣吸地氣的做法,也同樣值得當今文藝家們學習。

傳奇美食家:吃出極致、最高境界的大文豪

蘇東坡是一個可吃山珍海味之人,同時也是菜根也吃得香的人。所以在他美食字典中與老百姓沒有兩樣。早在“東坡肉”這個民間稱呼以前,蘇東坡就已經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舌之慾發明了“東坡肉”,只不過最初不叫“東坡肉”,又名紅燒肉、滾肉、是蘇東坡老家眉山和江南地區特色傳統名菜。

傳奇美食家:吃出極致、最高境界的大文豪

東坡肉原型是徐州回贈肉, 為徐州“東坡四珍”之一。也是蘇東坡做官時深受百姓愛戴,常常收到百姓自發送的豬肉、羊肉等謝禮,於是他自己下廚房做了這道菜贈與百姓,百姓吃後稱為“回贈肉”。

傳奇美食家:吃出極致、最高境界的大文豪

當蘇東坡再次受貶,在海南島的歲月裡,他依然君子近庖廚,還發明創造著美食,支撐著自己隨遇而安的人生。來看看他在海南島上發明的三道羹。 這是蘇東坡在自己的詩歌中明確記載的。有詩為證:“新春階下筍芽生,廚裡霜齏例舊罌。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羹。”

傳奇美食家:吃出極致、最高境界的大文豪

蘇東坡本人最得意的是,當數晚年在海南儋州時發明的“玉糝羹”。這款羹到底有多美味?請看其詩: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將南海金齏鱠,輕比東坡玉糝羹。前兩句極寫此羹色香味形之佳美,後兩句以金齏玉鱠作比,進一步強調羹之美味。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傳奇美食家:吃出極致、最高境界的大文豪

其實,現實生活中的蘇東坡很多時候沒有好菜可吃,他們十多年被下放地方。但蘇東坡做官造福於民、文學大家、最著名的美食家。無論是玉盤珍饈的瓊林宴,還是窮鄉僻壤的粗食寡水,蘇東坡一樣的甘之若飴。那一年他“離開定州南下,將豆少麥多的雜糧粥當成“時珍”。年輕時準備試製科,他的“三白飯”只有:一撮鹽,一碟生蘿蔔,一碗飯。

蘇東坡還發明瞭一種“烤羊脊”的方法,說他在惠州市肆“買脊骨,骨間亦有微肉,煮熟熱酒漉,隨意用酒薄點鹽炙,微焦食之,終日摘剔牙綮,如蟹螯逸味”。吃下的是“羊蠍子”,而令東坡頰齒留香的卻是螃蟹大爪的味道。由中國烹飪大師徐軍根據蘇東坡的遺世典故,發掘整理而成。蘇東坡對鴨子的烹飪也有其獨到之處,曾經寫過“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千古名句。”

尋訪蘇東坡當年在宋朝的身影,湖北、江蘇、浙江、廣東、海南島……每到一個地方,都有他孜孜不倦親自烹調發明美食的往事,幾乎可以出一本東坡美食地理志了。蘇東坡熱愛美食,熱愛生活,是宋朝的超級文豪,也是超級吃貨。如果他當年有微信圈,把他做的一道道美食發到朋友圈,想來該收穫多少點贊啊 !

實際上,儒家對飲食有獨特的考慮,把飲食、衣食住行,納入到“禮”的規範。人和動物都要吃東西、喝水,那差別在哪裡呢?人是有“禮”的。

我們小時候吃飯,走親戚,老人要囑咐你了,主人沒動筷子,你不要先動筷子,主人叨三次菜,你不能超過三次,這有“禮”的。雖然西方人文明短,但吃飯前一定要禱告“感謝上帝賜給我們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