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紅色遺址——柳青故居舊址


榆林紅色遺址——柳青故居舊址

該故居位於吳堡縣張家山鎮寺溝村。

榆林紅色遺址——柳青故居舊址

柳青

柳青(1916—1978),本名劉蘊華,字東園,筆名柳青。19285月劉義維介紹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6年12月底,經董學源介紹,與延安來的李一氓、馮文斌相識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8年5月至1939年7月,柳青在陝甘寧邊區文協任“海燕”詩歌社秘書,民眾娛樂改進會秘書,做機關黨的工作。1940年10月回延安,在抗聯會工作,先後寫出《誤會》、《犧牲者》、《地雷》、《一天的夥伴》、《廢物》、《被侮辱的女人》、《在故鄉》、《喜事》、《土地的兒子》、《三垧地的買主》等10多篇小說,生動地描繪了抗日軍民的英雄形象。後來他將這些作品收集在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地雷》中。

1942年,著名的延安整風運動開始。柳青暫時放棄寫作,參加了整風。1943年2月,組織派他到米脂縣民豐區呂家 鄉任文書,1945年3月6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了他的《米脂民豐區三鄉領導變工隊的經驗——三鄉幹部一攬子會上的總結》。他的長篇小說《種穀記》手稿,也是在這裡完成的。

榆林紅色遺址——柳青故居舊址

▲柳青故居院落全景

1945年10月,柳青帶著《種穀記》手稿,隨軍奔赴東北,開闢解放區。1946年2月,他到達大連,負責接收整頓大眾書店和印刷廠,開始修改《種穀記》。1947年7月,東北光華書店印行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種穀記》。這部作品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率先問世的一部成功的著作。

1949年與秦皇島完成了長篇小說《銅牆鐵壁》,專門從事長篇小說《創業史》等文學作品的創作。

1960年4月,柳青將《創業史》第一部10萬冊的稿費16065元,捐給王曲公社做工業基建費用;1961年開始寫《創業史》第二部時,他向中國青年出版社預借5500元稿費,為皇甫村支付高壓電線、電杆費用。

1963年到1964年,柳青兩次參加長安縣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他冒著風險,和打擊一大片的極左思潮進行鬥爭,保護了一批農村幹部,深得人心。在長安縣,他還寫出《我們這裡已是早晨》、《燈塔,照耀著我們吧!》、《1955年秋天在皇甫村》、《王家父子》、《鄰居瑣事》等散文。還寫了《關於王曲人民公社的田間生產點》、《怎樣漚青肥》、《耕畜飼養三字經》、《美學筆記》等作品。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柳青被打成“反動權威”、“黑作家”、“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失去自由,身心受到摧殘。1967年9月,再次把他關進“牛棚”,折磨4年之久。

1978年,發表了《生活是創作的基礎》,進一步闡述了美學思想。

1978年6月13日下午5時,不幸溘然長逝,終年62歲。

榆林紅色遺址——柳青故居舊址

▲柳青故居大門

柳青曾任全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西安分會副主席、政協陝西省委員會副主席。他是當代中國著名的作家,他的創作道路、美學思想、藝術獨創精神,永遠流傳,啟迪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