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中國農業出路在何方?

現在的農業亂像的根本原因是傳統自發的小農份額與意識佔比過大,放任自由產生的結果。改善舉措如下。

1.糧食的安全關係到國家的戰略與底線,現代農業一定是從幾個關鍵主糧品種的規模化與機械化種植入手,適宜的平原、湖區地形入手,劃定專業的產業公司、安全的面積和輪作計劃。期貨市場必須配合預期收成與庫存,實現整體利益的保值增值。解決的是主糧品種、糧食量產、糧食安全與糧食產業化與機械化的問題。混亂的小農經濟耕作方式自然會退出大部分的市場。

2.有了前面第一條的安全保障,就守住了國家底線,下面需要輔助進入的是特色農業。比如不適宜規模化的山區卻適合種植藥材等,因地制宜形成特色農業、觀光農業、甚至新興的科技農業,比如美國的AeroFarms。這類農業項目只要形成一定的規模和產業優勢就會取代當地的落後農業生產形式,結束小而亂的小農供應方式。即使個別的農業產業公司出紕漏差錯,也可以很快通過市場監管方式實現全面肅清。但是對於小農經濟則實現監管很難,因為分散的監管對象使得監管成本太高。

以大米亂像為例,源頭有生產優質的五常大米,進口有優質的泰國香米等,但是市場供應終端卻始終以次混好(分散裝袋時候做手腳),使得顧客買不到真實的純正好米,如何破?

市場從來就是個參差不齊的需求面。只需要經營商家把各種產地品牌大米引進的時候把控好質量,如實裝袋和規劃好價格,各地品牌大米成體系化陳列店面,可以整袋可以批發可以零售,甚至做活動可以煮熟試吃試銷促銷。並以直營連鎖形式鋪開,則可以奏效。(考慮店鋪成本高及大米本身單價不高的問題,審慎選擇純商業店面,最好在繁華商住小區內以每月幾號固定免租或低租的場地實現銷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