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劉班長的「場子」被砸了

劉班長是誰?一口粵語腔,一雙黑油手,一臉神氣樣。第79集團軍某旅的官兵都知道,每年野外駐訓單兵專業訓練階段,總能看到他“擺攤”叫板的場景,訓練場上也就數和他較量的人最多。難能可貴的是,幾年來還沒有人成功砸過他的“場子”。

劉班長名叫劉東雨,來自廣東的一個小山村,初中畢業,在機械加工廠當過幾個月的學徒,來到部隊後靠著自己不懈的努力,成了旅裡有名的訓練尖子。

劉班長有個規矩,凡是到他的地盤上比試拆裝炮閂的,都必須自帶裝備,用他的話講,“這‘兄弟’跟了我3年,有感情,別人誰都不能動,也用不好”。憑藉這個無往不利的“神炮閂”,在該旅連續兩年的比武考核中他未嘗一敗,成了連隊的優秀炮手。

外人看來,經驗老到的劉班長動起手來,乾脆利落,不多花一點力氣。身邊的戰友卻知道,一個嶄新完好的炮閂,怎麼可能這麼容易拆下來,其實是劉班長憑藉著在工廠學到的技術,對炮閂做了加工,將中間零件結合緊密的地方打磨得圓潤平滑,效果就像塗了一層潤滑油,外表看起來和原來的炮閂沒一點區別。雖然別人也都想學劉班長這項技能,可惜沒這絕活,也把握不好尺度,只能作罷。

年初以來,新大綱對原有專業做了調整,合併炮手與瞄準手專業,拆裝炮閂這一課目的考核時間標準比以往寬鬆了不少。原本以為這樣的變化只是專業融合調整的需要,劉班長並未放在心上,便轉向瞄準手專業的訓練。

比武場上,劉班長帶著往日的神氣期待著自己的三連冠。看著首先上場的選手氣喘吁吁地跑了一趟下來,他才恍然大悟,考核標準不是放寬了而是從嚴了。在以往將炮閂分解結合一次的基礎上,還要將炮閂裝到火炮上才算完事,和他一組的兩個人使出全身力氣才勉強將炮閂裝上,險些超出考核時間。原本以為有驚無險,結果在考核員檢查炮閂時,意外還是發生了:劉班長的炮閂內部磨損嚴重,導致擊針突出量不達標,技術檢查判定為擊發後不發火,成績不及格。

不服氣的劉班長找考核員去理論,可得到的答覆卻讓他無言以對:“如果不是在考核中加了這項檢查,你的問題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暴露出來。若是真打仗,那就吃大虧了。”

隨後召開的黨委議訓會上,這件事被擺上了檯面,引起了旅領導高度重視,並要求舉一反三深入排查。最終,比武考核中存在的訓練不實問題被一一查糾問責。而被砸了“場子”的劉班長,並沒有因此降低訓練熱情,而是痛定思痛,嚴格對照打仗的標準發起了新的衝鋒。

这一次,刘班长的“场子”被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