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撫州臨川最高峯芙蓉山巔峯發現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臨川之南約一百五十里處有山峰巍然而高大,神似芙蓉,曰芙蓉山①。其郡脈之宗,廣大雄峻,跨連臨川、南城與宜黃三地,諸山環抱,列嶂如屏如翼,規模形勝,視他方特異。元代何中②詩曰:“苕苕青芙蓉,峻秀琢寒玉。危流千丈飛,鏗訇石相觸。幽閣魚龍宮,荒寒霧雨蓄。悽神不可留,前登散遐矚。參差雜花動,香氣泛幽谷。日照丹霞開,萬峰洗晴綠。”

「重磅」撫州臨川最高峰芙蓉山巔峰發現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芙蓉山)

筆者客居臨川十數載,暇餘之時慕名四上芙蓉山,從臨川區茅排鄉上山村一鐵礦處,沿山澗古道拾級而上即可登頂。其高千餘米,臨川最高峰,與撫州最高峰南豐軍峰山南北對峙,山中林木蔥籠,終年雲霧繚繞,宛若仙境一般,絕對是神佛修行悟道的理想場所,故山巔有一石殿,相傳最初列祀三仙。

「重磅」撫州臨川最高峰芙蓉山巔峰發現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軍峰暮色 攝影者:哆咪 )

至於芙蓉山石殿所祀三仙是何方神仙?筆者認為三仙應指臨川道教主要祭祀人物浮丘伯、王方平、郭族,王、郭二仙拜師浮丘伯得道成仙,臨川有二仙橋地名傳說由此而來。早年臨川諸多山嶽道觀祀奉三仙,如仙桂峰會仙觀、靈谷峰隱真觀等。不過,後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些本土道教宮觀逐步被外來釋教佛宇所取代,有點鳩佔鵲巢的味道,外來的和尚好唸經嗎?至明代芙蓉山三仙祠改為芙蓉庵,繼續享受三地往來百姓香火奉祀,保境佑民。由於交通改道人跡鮮至以及古廟年代久遠疏於料理,今石殿內部木構圮毀,僅存石砌堡壘依舊屹立於山巔,頗為壯觀。

「重磅」撫州臨川最高峰芙蓉山巔峰發現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重磅」撫州臨川最高峰芙蓉山巔峰發現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芙蓉山巔石殿)

無奈芙蓉山地處偏僻遙遠,更何況天下名山眾多,除非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越條件,不然即使景色再如何奇異絕美也只能是藏在深閨無人識。正如曾南豐先生《擬峴臺記》記載:“撫非通道,故貴人蓄賈之遊不至。”在古代,因為撫州所處位置不在主要交通要道上,所以來往撫州的外地商人遊客並不多,而芙蓉山地理位置相對於撫州而講,那就更加不在所謂要道上。不過,明代資深旅遊愛好者徐霞客先生與芙蓉山之間卻有過一段不同尋常的際遇,還曾在此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足可見其“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精神。

「重磅」撫州臨川最高峰芙蓉山巔峰發現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重磅」撫州臨川最高峰芙蓉山巔峰發現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重磅」撫州臨川最高峰芙蓉山巔峰發現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重磅」撫州臨川最高峰芙蓉山巔峰發現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重磅」撫州臨川最高峰芙蓉山巔峰發現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明崇禎九年(1636年),徐霞客先生在其年屆五十自感老病將至之時,不顧天下時局動盪不安及個人安危,開始了其人生最後一次悲壯的“萬里遐徵”,歷時四年。十月,他從家鄉江蘇江陰出發,遍歷江西、湖南,沿途遊覽了西塘、龜峰、龍虎山、會仙峰、麻姑山、芙蓉山、武功山等地。在江西遊覽期間,他由南城前往宜黃時途經芙蓉山,還在山巔廟中住宿了一夜。在徐霞客先生旅遊考察報告《江右遊日記》中記載:“十八日,別調御諸君。十五里,午至麻姑壇……坪復登嶺,嶺峻而長,共五里始達嶺頭,即芙蓉東過之脊也。脊二重,俱狹若堵牆,東西連屬。脊南為南城屬,下有龍潭古剎〔在深坑中,道小不及下〕。脊北為臨川屬。

度脊而西即芙蓉山,自南而北高亙於眾山之上。其山之東則臨川、南城之界。西則宜黃屬矣。循山之東北又上裡許,山開一箝東北向,是為芙蓉庵,昔祠三仙,其今僧西庵葺為佛宇,遂宿其中。十九日,從庵側左登,皆小徑,直躋一里,出峰上。又平行峰頂,北最高處為三仙石。登其上,東眺黃仙峰,已不能比肩;南眺軍峰,直欲競峻;芙蓉之南,有陳峰山在十里內,高殺於芙蓉,而削峭形似,蓋芙蓉之來脈也。憑眺久之,從峰北小徑西下里許,與石坪西來之大道合。又下五里,忽路分南北。始欲從南,既念大路在北,宜從北行,遂轉而北,始有高篁叢木。”

「重磅」撫州臨川最高峰芙蓉山巔峰發現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上山村)

「重磅」撫州臨川最高峰芙蓉山巔峰發現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竹紙製造)

如今徐霞客旅行線路熱度不斷上升,各地都在紛紛申報徐霞客遊線標誌地,大力挖掘和保護徐霞客遊線文化遺存,也不知芙蓉山幾時才能蹭到這個熱點,然後修復“徐霞客投宿之地”-芙蓉山巔廟宇,保護好徐霞客遊線文化遺存流傳後世。

「重磅」撫州臨川最高峰芙蓉山巔峰發現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重磅」撫州臨川最高峰芙蓉山巔峰發現一座徐霞客投宿的石殿

附:

芙蓉山 元 何中

苕苕青芙蓉,峻秀琢寒玉。

危流千丈飛,鏗訇石相觸。

幽閣魚龍宮,荒寒霧雨蓄。

悽神不可留,前登散遐矚。

參差雜花動,香氣泛幽谷。

日照丹霞開,萬峰洗晴綠。

東芙蓉山 明 吳杜庠③

東上芙蓉十里遙,盤迴路轉半山腰。

火添石鼎烹茶葉,水潤枯田灌藥畝。

松壑晝閒秋早到,竹窗風細暑全消。

道人愛客來登眺,招我仙壇聽洞簫。

註釋:

①芙蓉山,位於縣境南端(今臨川區茅排鄉山陂村委會上山村),因山的形狀似芙蓉而得名。諸峰環抱,山勢雄偉,跨連臨川、南城、宜黃三縣邊陲,主峰海拔1176米,是境內最高山峰。山嶺原有廟宇,內鑄三尊銅像,相傳為祭祀唐朝郭子儀的妻“榮華娘娘”所建,“文化大革命”中,廟宇全毀,存有遺蹟。

②何中(1265-1332),字太虛,元代,樂安人,文學家、詩人。

③吳杜庠,明代,生卒不詳,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